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是人们利用口语进行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无疑是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了。应该科学利用说话训练的有关内容、形式和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为其将来投身社会进行文明、正确、有效地待人处事和沟通交往提供必要的素质条件。
一、学说训练的教育性
学说是说话训练的基础和开始。这里的学说并非指幼儿初始的牙牙学语,而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内容上、表达形式上具有一定教育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能说会用的训练。
1.名言名句的训练。名言名句是前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人生经验教训的精辟总结与论断,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客观法则和人生哲理,是警世告人的经典语句,诸如,“业精于勤而毁于嬉”、“礼貌是使人共处的金钥匙”、“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名句都能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注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名言名句,并领会其含义,而且在平时也常常要求学生对名言名句进行收集、熟读、理解。
2.礼貌用语训练。礼貌用语包含着人际交往互相尊重与合理共处的基本法则,加强学生礼貌用语训练,使他们学会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交往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谦虚、热情、恭敬的优雅风度,还能使学生领略到礼貌用语是人们交往中形成融洽、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礼貌用语的训练比较简单方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交往活动,使学生明白和掌握在什么情况下和遇到什么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礼貌语言。
3.贺词佳话训练。这是要求学生针对一人、一事、一物、一个活动、一个组织、一个节日等送上自己一句或几句美好真诚的祝愿和鼓舞人心的话语。这种训练不但能锤炼学生的语言,淘汰学生的脏话、“坏话”,培养学生言词文明、高雅、热忱和情意殷切的说话本领,同时能使学生在文雅、热烈、奔放的言词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二、会说训练的教育性
会说训练是对学生较高要求的说话训练,是教师利用语言表达的更高标准和更复杂的环境条件,使学生既做到会说又能受到教育的训练。
1.表达训练。这种训练是教师在一定方式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对遇到的事物、人物、事件进行清楚明了的交代。由于学生在交代之前必须带着任务做观察准备和语言梳理,所以,这种语言训练除了能培养学生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能培养学生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做人做事注重目的性、计划性的风格。这种训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例如,先让学生随意表达,即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事进行表达。接着再让学生定向表达,即教师指定某一事物或事件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观察准备后再表达。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较为复杂内容的表达。
2.评判训练。这种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津津乐道地评点;对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加以诚心地剖析和敦劝。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扬善弃恶的美德,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积极的情感打下良好基础,还能使学生养成正直、纯朴、宽大的品德,形成做人的高尚品质。
3.雄辩训练。这是一种组织学生就一定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的语言训练。从一般意义上说,雄辩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会论证的好形式,既可以锤炼学生的语言,又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全面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的训练。此外,它还能使学生在搜寻大量论据的过程中扩充知识量。但是,要使这种训练既能达到锤炼语言的目的,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应当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所选的辩论问题最好属于学生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感到熟悉、体会深刻,辩论中学生有理有据,有话可说,可使训练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辩论能澄清是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常说训练的教育性
常说训练是教师根据语言学习和教育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的经常性说话训练。如前所述的名言名句、礼貌用语、贺词佳话训练,但是这些常说训练应该既常见又易行。
1.每日一宣誓的训练。例如,有的学校或班级每天都让学生高声宣读:“我要争分夺秒,发奋读书!我要奋力拼搏,迎接挑战!我要持之以恒,走向成功!”有的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是优点)撰写阶段性的每日宣誓词。这种训练除了能帮助学生学会激情发誓和学习激昂词句以外,更多地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理想与志向、决心与斗志及积极健康的情感。这种训练目前颇受欢迎。
2.每日一表达的训练。这种训练效果最好、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他以应有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鼓励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要说清一件事,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多说则多说,不能多说则少说,哪怕一句也行。
在学说、会说、常说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明理、增智、养性教育,克服了德育空洞说教的弊端,且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些做法可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个方面——班会上、各科教学中、社团活动时和课余时间里等,形式多样,开展便利,学生容易接受,具有自然性、趣味性、灵活性、长期性和有效性等特点。
但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了。应该科学利用说话训练的有关内容、形式和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为其将来投身社会进行文明、正确、有效地待人处事和沟通交往提供必要的素质条件。
一、学说训练的教育性
学说是说话训练的基础和开始。这里的学说并非指幼儿初始的牙牙学语,而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内容上、表达形式上具有一定教育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能说会用的训练。
1.名言名句的训练。名言名句是前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人生经验教训的精辟总结与论断,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客观法则和人生哲理,是警世告人的经典语句,诸如,“业精于勤而毁于嬉”、“礼貌是使人共处的金钥匙”、“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名句都能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注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名言名句,并领会其含义,而且在平时也常常要求学生对名言名句进行收集、熟读、理解。
2.礼貌用语训练。礼貌用语包含着人际交往互相尊重与合理共处的基本法则,加强学生礼貌用语训练,使他们学会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交往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谦虚、热情、恭敬的优雅风度,还能使学生领略到礼貌用语是人们交往中形成融洽、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礼貌用语的训练比较简单方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交往活动,使学生明白和掌握在什么情况下和遇到什么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礼貌语言。
3.贺词佳话训练。这是要求学生针对一人、一事、一物、一个活动、一个组织、一个节日等送上自己一句或几句美好真诚的祝愿和鼓舞人心的话语。这种训练不但能锤炼学生的语言,淘汰学生的脏话、“坏话”,培养学生言词文明、高雅、热忱和情意殷切的说话本领,同时能使学生在文雅、热烈、奔放的言词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二、会说训练的教育性
会说训练是对学生较高要求的说话训练,是教师利用语言表达的更高标准和更复杂的环境条件,使学生既做到会说又能受到教育的训练。
1.表达训练。这种训练是教师在一定方式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对遇到的事物、人物、事件进行清楚明了的交代。由于学生在交代之前必须带着任务做观察准备和语言梳理,所以,这种语言训练除了能培养学生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能培养学生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做人做事注重目的性、计划性的风格。这种训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例如,先让学生随意表达,即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事进行表达。接着再让学生定向表达,即教师指定某一事物或事件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观察准备后再表达。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较为复杂内容的表达。
2.评判训练。这种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津津乐道地评点;对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加以诚心地剖析和敦劝。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扬善弃恶的美德,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积极的情感打下良好基础,还能使学生养成正直、纯朴、宽大的品德,形成做人的高尚品质。
3.雄辩训练。这是一种组织学生就一定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的语言训练。从一般意义上说,雄辩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会论证的好形式,既可以锤炼学生的语言,又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全面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的训练。此外,它还能使学生在搜寻大量论据的过程中扩充知识量。但是,要使这种训练既能达到锤炼语言的目的,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应当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所选的辩论问题最好属于学生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感到熟悉、体会深刻,辩论中学生有理有据,有话可说,可使训练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辩论能澄清是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常说训练的教育性
常说训练是教师根据语言学习和教育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的经常性说话训练。如前所述的名言名句、礼貌用语、贺词佳话训练,但是这些常说训练应该既常见又易行。
1.每日一宣誓的训练。例如,有的学校或班级每天都让学生高声宣读:“我要争分夺秒,发奋读书!我要奋力拼搏,迎接挑战!我要持之以恒,走向成功!”有的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主要是优点)撰写阶段性的每日宣誓词。这种训练除了能帮助学生学会激情发誓和学习激昂词句以外,更多地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理想与志向、决心与斗志及积极健康的情感。这种训练目前颇受欢迎。
2.每日一表达的训练。这种训练效果最好、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他以应有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鼓励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要说清一件事,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多说则多说,不能多说则少说,哪怕一句也行。
在学说、会说、常说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明理、增智、养性教育,克服了德育空洞说教的弊端,且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些做法可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个方面——班会上、各科教学中、社团活动时和课余时间里等,形式多样,开展便利,学生容易接受,具有自然性、趣味性、灵活性、长期性和有效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