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就是表达自我,而学生为什么视习作为不易攻克的堡垒,有畏难情绪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写作的烦恼,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怎样才能使学生快乐写作呢?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附近没有儿童文化宫,游乐园,博物馆。他们的生活相对于城市的孩子似乎不是那么五彩缤纷。写作素材似乎少之又少。其实则不然。培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尝试从“生活的角度”,让书面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生日贺卡,为校报、广播站写稿,为运动会写口号,为登光荣榜的同学写颁奖词;开展社会调查,如调查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情况等。这个时候,书面表达已经融入生活,“我要写”、“我该写”“我能写”将成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源泉。这样的书面表达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它的魅力也是远远超过“作业”和“要求”的。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作文,就不应该仅仅是在作文本上,而应该以更多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在阅读教学中多进行“小练笔”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积极引导,我们周围依然有许多写作的素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古人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的图书馆、标本室,去观察村外那潺潺流动的小河,校外那生机勃勃的田野,那碧绿苍翠的果园。这些都可以在学生的笔下熠熠生辉。日常生活中,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一个会意的微笑,教师一个鼓励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把这一切如实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闪光。这种“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感受。往往是个性化的,蕴含创新价值,因此值得“珍视”。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的练笔环节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很有作用的。如果仅仅靠每学期的几次综合性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小练笔’,难成‘大部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学完《快乐的足球赛》一文后,让学生写一段解说词,学完《芦叶船》后,让学生想想“芦叶船漂向了长江,漂向了东海,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大胆想象,勤于练笔,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便会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精读,博览,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鲁迅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新得与方法的”。因此,应培养学生读书、做摘抄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边读边积累,读后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的思想会越来越成熟,学生的见解会越来越独特。
三、组织学生交流,反复修改,多些赏识激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初步完成习作之后,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可以将写出的纪实作文读给自己听,看读完后头脑中能否呈现出真实具体的画面;读给别人听,看别人是否感到真实具体。
作为语文教师,我有幸成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因此,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给他们一些建议。诚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应该看优点,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语气解决。在评语中我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非常佩服你的写作能力,愿你不断努力,“走一步,再走一步”攀登更高的山峰…… 老师相信这篇文章如果能够认真修改,一定会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习作……老师真为你在写作上取得的巨大进步而感到高兴,加油,你的文章会写得更好……写上激励性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反思,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也要适时赏识激励,只要是学生的习作中有突出的一点,或开头,或结尾,或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我都视为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名言:“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的成绩是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说,3分也是了不起的成绩。”老师的奖励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会大大提升写作的信心。
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会拿学生的一篇习作来读,学生们并不知道这是谁写的,我会让学生交流习作的优点,说说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赏识,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家长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书信交流。这样的交流是多元的、多向的,也是鲜活的。在交流中,学生的文章有了读者、有了意义,当然也会得到好的建议,促使其进一步的提高。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附近没有儿童文化宫,游乐园,博物馆。他们的生活相对于城市的孩子似乎不是那么五彩缤纷。写作素材似乎少之又少。其实则不然。培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尝试从“生活的角度”,让书面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生日贺卡,为校报、广播站写稿,为运动会写口号,为登光荣榜的同学写颁奖词;开展社会调查,如调查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情况等。这个时候,书面表达已经融入生活,“我要写”、“我该写”“我能写”将成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源泉。这样的书面表达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它的魅力也是远远超过“作业”和“要求”的。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作文,就不应该仅仅是在作文本上,而应该以更多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在阅读教学中多进行“小练笔”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积极引导,我们周围依然有许多写作的素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古人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的图书馆、标本室,去观察村外那潺潺流动的小河,校外那生机勃勃的田野,那碧绿苍翠的果园。这些都可以在学生的笔下熠熠生辉。日常生活中,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一个会意的微笑,教师一个鼓励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把这一切如实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闪光。这种“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感受。往往是个性化的,蕴含创新价值,因此值得“珍视”。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的练笔环节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很有作用的。如果仅仅靠每学期的几次综合性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小练笔’,难成‘大部头’”,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学完《快乐的足球赛》一文后,让学生写一段解说词,学完《芦叶船》后,让学生想想“芦叶船漂向了长江,漂向了东海,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大胆想象,勤于练笔,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便会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精读,博览,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鲁迅说过“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新得与方法的”。因此,应培养学生读书、做摘抄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边读边积累,读后写读书笔记,这样,学生的思想会越来越成熟,学生的见解会越来越独特。
三、组织学生交流,反复修改,多些赏识激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初步完成习作之后,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可以将写出的纪实作文读给自己听,看读完后头脑中能否呈现出真实具体的画面;读给别人听,看别人是否感到真实具体。
作为语文教师,我有幸成为学生的第一读者。因此,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给他们一些建议。诚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应该看优点,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语气解决。在评语中我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非常佩服你的写作能力,愿你不断努力,“走一步,再走一步”攀登更高的山峰…… 老师相信这篇文章如果能够认真修改,一定会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习作……老师真为你在写作上取得的巨大进步而感到高兴,加油,你的文章会写得更好……写上激励性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反思,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也要适时赏识激励,只要是学生的习作中有突出的一点,或开头,或结尾,或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我都视为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名言:“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的成绩是标志,而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说,3分也是了不起的成绩。”老师的奖励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会大大提升写作的信心。
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会拿学生的一篇习作来读,学生们并不知道这是谁写的,我会让学生交流习作的优点,说说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赏识,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家长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书信交流。这样的交流是多元的、多向的,也是鲜活的。在交流中,学生的文章有了读者、有了意义,当然也会得到好的建议,促使其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