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增强创新意识是提高《经济学基础》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0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应认识到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思路;为此冲破传统教育观念是关键,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是前提,科学研究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是保障,摸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是发展方向,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重点。
  关键词:创新;高职;经济学基础;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6-02
  培养“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经营人才”三支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得重点。《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法案中占有重要作用,但国内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模式虽然经过多次重大改造,但还存在着若干问题:(1)高职与大学本科之间,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层次梯度不清晰,即各层次教学体系之间缺乏明确分工;(2)课时少,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少;(3)师资队伍科研工作薄弱,长期缺乏动态调整,不利于知识的更新;(4)很多学校单纯重视专业课,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陈旧;(5)教师国内外交流机会少,对世界前沿经济学教学发展水平和动态了解不够。为此经济学教学改革应体现我国的国情、充分论证当今时代的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化三大发展趋势,经济学教学活动必须走出校院、跨越教材,面向社会实践、面向时代与未来;必须面对我国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大胆开拓、进行创新。
  一、育人思路创新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改动力
  深入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找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是育人思路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承担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学要围绕国家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努力培育高尚人文精神、严谨经济素养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他们在人格、文化、技能等多方面的完整性追求,使他们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为此,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育人思路创新就必须首先认真进行社会人才需求分析,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从“教”到“学”同时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人才需求,要深入分析国家以及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找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育人思路创新应立足于经济学基础性人才与国际接轨、应用性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教育思路,推进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做到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面,要密切关注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热点,实施柔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他们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二、课程体系创新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改的难点
  规划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需要,开展分层教学,避免与专业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雷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改革中,要增加文献阅读、学术论文、专题报告等,激励学生尽早接触科学研究,脱颖而出。制定措施使教学内容、方法、技术与经济实践的要求相适应,加大应用内容的比重,增强时代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实效,应将原有“课堂理论学习”为主,改为实施“课堂理论学习+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院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环节的研究和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逐渐创造条件,实施规范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在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启发思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力,从中收到最为切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创新、教材更新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改重点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及时吸收前沿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动向、新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使经济理论、方法、技术与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要跟踪国际上最新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应将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推荐给学生。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造,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现代内容,突出教学的时代感和应用性。一些经济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博弈论、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当被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们注意用现代经济学的最新进展重新审视、组织和讲授,并且在教学要求上针对高职生降低深度,大大缩短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周期。其次,为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建立不同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师就近轮换上课制度,这样有利于教师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研究新领域,从而可优化基础课教学。第三,教材编写、课程标准的修订应始终处于动态的更新与调整过程中,教材编写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典型案例,反映了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突出了经济学的学科价值。第四,在教学管理中,尽管学校和各系对教师十分放手、使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各系每隔一段时期都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教师教学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四、师资队伍创新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改的基础
  要办好高职学院最基本的是要建设一支强大、实力雄厚且具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着眼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梯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对话与合作,推动现有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化升级,稳步使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资水平与国际接轨。要鼓励聘请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学者定期到学院做专题报告,并使之制度化,以便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五、教育手段创新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改条件
  (一)积极开展CAI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和建设,改善经济学教学条件和环境。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课外复习、模拟考试、综合训练等,也可以进行课程预习,随时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化处理,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条件与资源,利用网上的仿真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直观性。   (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尽快建设电脑化、网络化以及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对于部分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通过学生上网查找和分析相关问题的方式来开拓经济学的教学途径,加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安排上机时间课程,利用网上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实行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强化课后练习与实践,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提高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多接触社会生产实践,直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缩短就业的社会适应周期,增强社会综合适应能力。设立了校内、校外动态实践教学基地,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调查和分析。例如,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建造经济学实验室、校内超市、学生餐厅,校外教学基地可以与一些商场、城市周边村、乡等,为使校外实践基地保持稳定可以协商签订实践教学协议书。
  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教师的教学课件、教案,参考案例,方便学生的学习。
  (四)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学,多方位、多触角、多层面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术思想。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和拓展。这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对学习绩效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反馈。
  六、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改关键
  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理论比较抽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首先,经济规律属于社会科学,高职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目前的经济学基础可以西方经济学为主线,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第三,在理论介绍时大都以假设为条件,高职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第四,该课程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寻找经济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经济理论解决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七、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改突破口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素质。高职教育中我们只有始终把实践放在重要地位,不断开发新的项目,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增加感性认识,拓宽人的视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鼓励教师与政府、分析推理能力等。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众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意识增强,人人参与经济运行,人人关心经济问题。因此,加强《经济学基础》教学的创新意识,使课程既包含了反应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又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应用性理论和案例,才能使《经济学基础》教学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相融合,真实展现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更能体现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对外贸易的逐步增多,对翻译专业人才需求迅猛增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各地方性高校纷纷开设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招收外语(翻译方向)的本科生。而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是不相同的,需要专业的研究和教学。本文主要分析地方性高校的翻译教学现状,主要结合对湖北工程学院英语(翻译方向)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问题,充分运用翻译教学理论,探讨地方高校翻译教学中问题
期刊
摘 要:双语词典是外语学习者非常重要的工具书之一,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充分利用和熟练使用双语词典。双语词典使用的目的是借助双语词典习得语义知识、习得语法知识、提高翻译技能、了解外国文化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双语词典,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双语词典。  关键词:双语词典;双语词典使用;双语词典使用的指导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将《闺怨》原文及其两种英译文进行语篇功能分析,探讨古诗英译的得失,并检验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和汉语诗歌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闺怨》;语篇功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306-02    一、引言  诗歌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文学的最高文学表现
期刊
摘 要:完成体是英语中较为关键的一个语法项目,而因英汉语言的差异,中国学习者在习得完成体时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此成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研究将着眼于完成体动词词形变化,试图利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通过语料的分析,对中国学习者在完成体的误用进行分类分析,对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语料库;完成体;“have”;中国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2000年制订并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将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作为教改的主攻方向。本文旨在阐明高职英语教学中个性化和语境化的文化导入,站在文化的高度,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和表象,强调学生掌握目标语文化体系的重要性,力图在中外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入与吸收英语语言知识,
期刊
摘 要: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语篇结构的差异。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根本在于汉英语族人思维模式的不同。文章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指出了解语篇结构差异的文化成因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维模式;语篇;结构模式;英汉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77-01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越来越重视听说的能力训练。但好多学校对此并没有大的举措。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参与了一项研究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项目,通过实践,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健词:高职高专;听说能力;调查;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313-02    心理语言家认为,外语学习过程和母语习得有很多共同之处,都应从口
期刊
摘 要:目前对于预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对其在现实的文本上的研究不多,所以本文对较为常见的新闻标题中出现的语用预设进行分析,虽然新闻界对其有过研究,但都局限于汉语标题。本文增添了一些英文标题实例,使语用预设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从语用推理的角度,借助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实例,进而归纳了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传播作用。  关键词:语用预设;新闻标题;传播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职责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表述。现代教育体系下,大学教师应协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传道;授业;解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8-0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韩愈对古代教师教学使命的界定。
期刊
摘 要:针对《DSP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应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以典型的工程开发实践为基础制定具体的系统设计任务,并依托系统设计任务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动导向;DSP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25-02  一、《DSP技术》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