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推动着房地产景观行业的发展,水景已经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山地城市贵阳居住小区为调查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其应用现状及居民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表明:①贵阳市居住小区水景水质尚可(3.2/5分),但小区内动态水景开启率低(2 6/5分),干涸时景观效果较差(2.7/5分);贵阳市水景设计必要性较高(4.2/5分),设计形式较丰富(3.3/5分),地形地域特色表现(3。2/5分),水景安全性稍好(3.4/5分),总体满意度较高(3.5/5分),但入住期间水景管理水景效果呈现下降趋势(2.7/5分);②居民对水景类型无过多要求,偏爱瀑布、跌水水景表现形式;③居民常在水景周围做的活动是赏景19%和休息18%;④居民希望能提高水质,多多开放动态水景;⑤地形地域特色、水景形式丰富程度、水质、安全性、水景干涸景观效果、动态水景开放情况、管理前后变化、水景与环境协调性与总体满意度都呈现显著相關;并根据使用者评价和建议,尝试提出水景设计的改进策略,为后期景观行业者提供一些思考与思路。
关键词:居住区;水景设计;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
水作为生命之源,自古以来都和人所居住的环境密切相关,古代人居环境讲究“藏风得水”,依水而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愈来愈受开发商的重视,住区水景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其青睐,人类对水依旧向往,水景成了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一种物化,其设计水平影响着城市住宅区的整体居住品质。水景往往给周围环境带来活力和生气,在山地城市中,水的变幻与流动,也利于创造层次丰富的住区景观形态。但目前的居住区水景设计大多数是为提高楼盘价格而暂存的,仅短暂维持表面美观,忽视了水景的节能和维护,导致景观效果差,千篇一律的水景模式不利于水景设计的全面发展,使居民产生审美疲劳。通过对水景建成后的使用现状调查,从使用后评价的角度入手,以居民的体验感受反推水景的设计,为后期住区水景设计的进一步改进与提升提供依据。
1贵阳市区域概况
1.1地域背景
贵阳市是贵州的省会城市,位于贵山南面是阳面,故被称为贵阳,又因古代盛产乐器用的竹子,简称“筑”,常住人口约为469.68万人,市内总面积为8034km2,占贵州省的4.56%,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省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整个城市被森林包围,绿化覆盖率为41%,是国家首个森林城市和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1.2自然条件
1.2.1地形地貌。贵阳市地处于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之势,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面积占总面积的90%,地形起伏较大,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4218km2,远超过了丘陵、坝地之和,故世人常用“地无三尺平”形容贵阳地形。而贵阳市主城区位于贵阳中心地段,地形地貌也相对复杂多样,呈现出典型的“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山地特征。1.2.2水文条件。贵阳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主要河流有南明河、小车河、老马河等,其中南明河从西南向东北贯穿市区,流域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70%,上游水质较好,已建6座水库。市内地表水主要源自降水径流,因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展布使得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市内有多处湿地和天然池塘。
1.2.3气候条件。贵阳市位于106°07’~107°17’,北纬26°11’~27°22’之间,平均海拔1100m左右的低纬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mm,降水天数平均每个月都有10天以上,故有“天无三日晴”一说。市内年平均气温15.3%,凭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连续8年居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榜首,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的称号。
1.2.4人文条件。贵阳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苗、侗、布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民俗节日和民俗文化,各个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和谐发展。另外,境内已开发有山地、河流、瀑布、古城楼等32个景型,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2贵阳市居住区水景现状调查
2.1调查内容
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对贵阳市水景住宅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水质、动态水景运行情况、水景干涸时景观效果调查;第2部分是居民对居住小区水景的使用后评价,包括水景形式丰富度、水景安全性、地形地域特色体现、水景设计的必要性、水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总体满意度、人住前后水景管理变化情况、居民对不同水景的偏好和水景功能的侧重;第3部分是居民对小区水景给出的建议和意见。
2.2调查方法
选取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及不同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24个水景居住小区,对小区进行多次现场调查,过程通过拍照方式记录所调研小区的现状,并设计了贵阳市居住小区水景调查问卷,每个小区实发20份问卷,共计480份。并对问卷结果用EXCEL统计,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各因子均参考李克特量表分为5个等级。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贵阳市居住水体景观建成后使用现状
24个居住区水质尚可,总平均分为3.20分,含有动态水景的占24个水景居住小区的95%,可见居住小区所设计的水景形式大多爱设计动态水景,但动态水景常年运行情况大都不佳,如图1所示,大于半年不开启和约为半年开启的水景占比达到了近70%。水体干涸时景观效果仅有3%的居民觉得所在居住区水体景观干涸时景观效果好。由此可见,动态水景开启率很低,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水景干涸时景观效果较差。
3.2贵阳市居民对水体景观的使用后评价
3.2.1居住区小区水景设计的必要性、水景形式的丰富度、水景的安全性。在水景设计的必要性选项中,较有必要和必要选项呈现压倒性优势,这也侧面佐证了居民的亲水性心理,居民对有水可观的偏爱。就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水景形式丰富度和水景安全性表现评价来看,多数居民都还是认为所住居住区水景形式较为丰富、较为安全的。但也有近40%住户觉得水景丰富度和安全性表现不好不坏,总体来看水景的水景形式丰富度和安全性有待提升。
关键词:居住区;水景设计;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
水作为生命之源,自古以来都和人所居住的环境密切相关,古代人居环境讲究“藏风得水”,依水而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愈来愈受开发商的重视,住区水景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其青睐,人类对水依旧向往,水景成了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一种物化,其设计水平影响着城市住宅区的整体居住品质。水景往往给周围环境带来活力和生气,在山地城市中,水的变幻与流动,也利于创造层次丰富的住区景观形态。但目前的居住区水景设计大多数是为提高楼盘价格而暂存的,仅短暂维持表面美观,忽视了水景的节能和维护,导致景观效果差,千篇一律的水景模式不利于水景设计的全面发展,使居民产生审美疲劳。通过对水景建成后的使用现状调查,从使用后评价的角度入手,以居民的体验感受反推水景的设计,为后期住区水景设计的进一步改进与提升提供依据。
1贵阳市区域概况
1.1地域背景
贵阳市是贵州的省会城市,位于贵山南面是阳面,故被称为贵阳,又因古代盛产乐器用的竹子,简称“筑”,常住人口约为469.68万人,市内总面积为8034km2,占贵州省的4.56%,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也是省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整个城市被森林包围,绿化覆盖率为41%,是国家首个森林城市和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1.2自然条件
1.2.1地形地貌。贵阳市地处于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之势,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面积占总面积的90%,地形起伏较大,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4218km2,远超过了丘陵、坝地之和,故世人常用“地无三尺平”形容贵阳地形。而贵阳市主城区位于贵阳中心地段,地形地貌也相对复杂多样,呈现出典型的“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山地特征。1.2.2水文条件。贵阳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主要河流有南明河、小车河、老马河等,其中南明河从西南向东北贯穿市区,流域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70%,上游水质较好,已建6座水库。市内地表水主要源自降水径流,因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展布使得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市内有多处湿地和天然池塘。
1.2.3气候条件。贵阳市位于106°07’~107°17’,北纬26°11’~27°22’之间,平均海拔1100m左右的低纬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mm,降水天数平均每个月都有10天以上,故有“天无三日晴”一说。市内年平均气温15.3%,凭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连续8年居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榜首,获得“中国避暑之都”的称号。
1.2.4人文条件。贵阳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苗、侗、布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民俗节日和民俗文化,各个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和谐发展。另外,境内已开发有山地、河流、瀑布、古城楼等32个景型,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2贵阳市居住区水景现状调查
2.1调查内容
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对贵阳市水景住宅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水质、动态水景运行情况、水景干涸时景观效果调查;第2部分是居民对居住小区水景的使用后评价,包括水景形式丰富度、水景安全性、地形地域特色体现、水景设计的必要性、水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总体满意度、人住前后水景管理变化情况、居民对不同水景的偏好和水景功能的侧重;第3部分是居民对小区水景给出的建议和意见。
2.2调查方法
选取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及不同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24个水景居住小区,对小区进行多次现场调查,过程通过拍照方式记录所调研小区的现状,并设计了贵阳市居住小区水景调查问卷,每个小区实发20份问卷,共计480份。并对问卷结果用EXCEL统计,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各因子均参考李克特量表分为5个等级。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贵阳市居住水体景观建成后使用现状
24个居住区水质尚可,总平均分为3.20分,含有动态水景的占24个水景居住小区的95%,可见居住小区所设计的水景形式大多爱设计动态水景,但动态水景常年运行情况大都不佳,如图1所示,大于半年不开启和约为半年开启的水景占比达到了近70%。水体干涸时景观效果仅有3%的居民觉得所在居住区水体景观干涸时景观效果好。由此可见,动态水景开启率很低,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水景干涸时景观效果较差。
3.2贵阳市居民对水体景观的使用后评价
3.2.1居住区小区水景设计的必要性、水景形式的丰富度、水景的安全性。在水景设计的必要性选项中,较有必要和必要选项呈现压倒性优势,这也侧面佐证了居民的亲水性心理,居民对有水可观的偏爱。就居民对所居住小区的水景形式丰富度和水景安全性表现评价来看,多数居民都还是认为所住居住区水景形式较为丰富、较为安全的。但也有近40%住户觉得水景丰富度和安全性表现不好不坏,总体来看水景的水景形式丰富度和安全性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