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课堂上师生双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富于启发引导性的语言是关键。所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教师艺术性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是一种唤醒和激励。
1、教师巧妙的语言导入,可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求,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多样化的语言提问,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现今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的特征,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它是一个圆形。”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这样,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
3、幽默和鼓励性的语言可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有些数学知识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利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
再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有一位同学在做19.99×4一题时,用巧妙的方法算出了结果。教师发现后就把这种算法写到黑板上:19.99×4=20×4-0.04=79.96后,让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再请大家评一评,这种算法好不好?为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种算法既简便,又有创造性。教师适时地鼓励:“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某某同学很会动脑筋,很有创见性”。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该同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和得意。
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优化教学语言,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的优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主动学习。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教师先有规律地拍打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一起拍掌。叫停后,老师说:“如果一直拍下去,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学生说:“要拍很多次,或无数次。”老师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说:“是无限的。”老师说:“你们如果拍5分钟,次数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有限的’。”直观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亲身感知“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
2、数学即生活,教师有意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考考学生。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种类》一课时,我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设花圃的问题。这个很实际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设计,从不同方面想出了很多方案。有设计成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梯形的、还有多种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教学中我用了这些语言“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好吗?”,“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使教学过程不在严肃和僵硬,成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点石成金,教得轻松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引耳倾听,学习、顿悟、提高,最终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主编李志勇.出版单位辽宁教育杂志社
2.《教师口语训练》第6章《课堂讲授技巧》.主编史卫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课堂上师生双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富于启发引导性的语言是关键。所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教师艺术性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是一种唤醒和激励。
1、教师巧妙的语言导入,可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求,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多样化的语言提问,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现今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的特征,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它是一个圆形。”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这样,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
3、幽默和鼓励性的语言可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有些数学知识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利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
再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有一位同学在做19.99×4一题时,用巧妙的方法算出了结果。教师发现后就把这种算法写到黑板上:19.99×4=20×4-0.04=79.96后,让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再请大家评一评,这种算法好不好?为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种算法既简便,又有创造性。教师适时地鼓励:“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某某同学很会动脑筋,很有创见性”。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该同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和得意。
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优化教学语言,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的优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主动学习。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教师先有规律地拍打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一起拍掌。叫停后,老师说:“如果一直拍下去,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学生说:“要拍很多次,或无数次。”老师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说:“是无限的。”老师说:“你们如果拍5分钟,次数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有限的’。”直观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亲身感知“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
2、数学即生活,教师有意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考考学生。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种类》一课时,我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设花圃的问题。这个很实际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设计,从不同方面想出了很多方案。有设计成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梯形的、还有多种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教学中我用了这些语言“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好吗?”,“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使教学过程不在严肃和僵硬,成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点石成金,教得轻松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引耳倾听,学习、顿悟、提高,最终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主编李志勇.出版单位辽宁教育杂志社
2.《教师口语训练》第6章《课堂讲授技巧》.主编史卫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