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动手操作 培养数学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关键词 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思维发展 理解知识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我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萝卜和一把刀上课时用,当我和学生们把萝卜和刀一起带进课堂时,大家感到莫名其妙。上课开始,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切萝卜,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切萝卜,第一刀切出了一个面,然后垂直这个面又切出第2刀,切出一个边,然后垂直这两个面又切出第3刀,切出一个带尖的顶。这时同学们才明白带萝卜和刀的用处,个个精心非常集中,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我抓住了“火候”,因势利导地启发说:“同学们一刀切出了一个面,两刀切出了棱,3刀切出了个顶,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切下去又会怎样呢?同学们注意,是用刀垂直于各个面切下去的,看谁切得快!”这时,学生既激动又兴奋。这样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兴奋状态,当学生按着要求用刀垂直各个面切到第6刀时,一个具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长方体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动手切出的长方体形状萝卜,自己就能总结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并观察思考,不仅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
  在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这4种图形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沟通这4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图形,建立几种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向左(或向右)方向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上底,使其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自己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将平行四边形上底左(或右)端的顶点沿上底向另一顶点靠拢,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梯形,若继续靠拢,使上底的两个端点重合,四边形就变成了三角形。由于图形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也都可以用底乘以高来进行统一。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过程,创设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清楚地知道了这4种图形的关系,而且牢固地掌握了这4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动手操作活动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学会应用.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歌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占很大的比重。通过这几年的音乐教学,我发现要想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除处理、培养和训练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歌曲。学生充分掌
摘要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保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养成乐于观察、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写作兴趣 观察方法 动笔兴趣 写日记 语汇积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由于缺乏写作素材,写作技能低,往往会觉得习作是高不可攀之事,进而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从小学
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
伴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从原来的“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惑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新奇、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诱发认知冲突,燃起学生的“发现”之火、“探索”之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 设置悬念激疑。教师揭示矛盾冲突,设置悬念,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最能
怎样根据学生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层层练习,收到全面的、整体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教研的实践中,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代替一些书面练习,使教学反馈面广、节奏快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实践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一、联系生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对其产生兴趣,便会把它当作一件乐事。因此,教师应创
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全民族的国防教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