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转变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明朗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现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曾有专家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我们重视学生内在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和自我发展,我认为实施新教法,坚持“以学生为本”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特点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我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体性。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得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得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进程。
2.民主性。教师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是、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和改善。
3.动态性。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过程。教学的内容往往不合规格,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加以动态地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有时会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学策略
为适应新的教学概念,认真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更要注意教学策略。现就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看法。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初期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不敢说,不会提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敢于补充。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同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思维横加限制,更不能用话语来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而要真心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和难点怎么办。学生的质疑,能反映学生对哪先问题比较关心,对哪先问题还不太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点,是最应解决的问题。但是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的重点、内容包括在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现象时,老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怎么办。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和赞扬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注意:一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能认为是学生有意刁难老师;二要民主,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三要谦虚,学生的问题,有时教师也讲不清楚或一时答不上来,不妨先明确表示,课后再寻求答案。
总之,新的教学观,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中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它既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特点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我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体性。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得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得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进程。
2.民主性。教师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是、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和改善。
3.动态性。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过程。教学的内容往往不合规格,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加以动态地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有时会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学策略
为适应新的教学概念,认真贯彻新的教学思想,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更要注意教学策略。现就以下几点谈谈个人看法。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初期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不敢说,不会提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敢于补充。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同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思维横加限制,更不能用话语来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而要真心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由少到多,甚至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提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和难点怎么办。学生的质疑,能反映学生对哪先问题比较关心,对哪先问题还不太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点,是最应解决的问题。但是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的重点、内容包括在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现象时,老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怎么办。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和赞扬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注意:一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能认为是学生有意刁难老师;二要民主,教师要“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三要谦虚,学生的问题,有时教师也讲不清楚或一时答不上来,不妨先明确表示,课后再寻求答案。
总之,新的教学观,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中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它既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