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们都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本文就“生态教育”模式谈了几点自己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 生态教育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跟选择的教学模式有关系。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作业,教师纠错。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以学生为本”。依照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我觉得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态教育”方式,比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将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来思考教育问题,它是一项新型教育,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系列缺陷和不足。
生态教育的思想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原来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训者,而是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些情境供学生参与;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两者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的生态关系。
以下是我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教育”的几点探索。
(1)对课堂环境进行改造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2)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改善教学方法
在上课之前先设计,这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这个设计包括了对于内容的,也包括了对于教学方法的。上课之前要设计一种让课程适和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注意课程的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导入的关键是要引人入胜,其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可以选择问题引入、实验引入或故事引入等方法。
(4)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
新课程理论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为每个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最后达到愉快学习的目标。
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游戏。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顺利掌握新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5)注意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作为基础。实验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可以让学生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全面参与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等。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作用的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6)注意教学内容现实生活的联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很多生物学知识都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并可以以此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来探究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所蕴藏的奥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过程可以为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当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解释一些生命现象时,就会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7)注意学生的分层管理
新课程理念提倡面向全体学生,这里说到“分层管理”看似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但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发展,就必须先要搞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采用相应的方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来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分层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的要求。这样才真正符合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8)注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生物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营造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凝聚力。
(9)注意加强课外活动
通过生物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也可以以此来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感。同时关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这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组织发现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开展好生物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0)注意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生物学科更好地实现提高科学素质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应当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采取多元主体评价体系。采取多原评价体系,就不能以单一的一次考试成绩论成
败;不能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要让学生、家长等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实施的新形势下,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入探索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此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生物课样标准研制组.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2]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3] 樊绵江.浅谈新时期的生物教学策略[M].
【关键词】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 生态教育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跟选择的教学模式有关系。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作业,教师纠错。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以学生为本”。依照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我觉得在生物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态教育”方式,比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将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来思考教育问题,它是一项新型教育,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系列缺陷和不足。
生态教育的思想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原来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训者,而是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些情境供学生参与;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两者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的生态关系。
以下是我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教育”的几点探索。
(1)对课堂环境进行改造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2)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改善教学方法
在上课之前先设计,这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这个设计包括了对于内容的,也包括了对于教学方法的。上课之前要设计一种让课程适和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注意课程的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导入的关键是要引人入胜,其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可以选择问题引入、实验引入或故事引入等方法。
(4)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
新课程理论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为每个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最后达到愉快学习的目标。
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游戏。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顺利掌握新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5)注意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作为基础。实验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可以让学生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全面参与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等。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作用的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6)注意教学内容现实生活的联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很多生物学知识都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并可以以此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来探究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所蕴藏的奥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过程可以为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当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解释一些生命现象时,就会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7)注意学生的分层管理
新课程理念提倡面向全体学生,这里说到“分层管理”看似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但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发展,就必须先要搞清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采用相应的方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来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分层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的要求。这样才真正符合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8)注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生物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营造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班级凝聚力。
(9)注意加强课外活动
通过生物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也可以以此来使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感。同时关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这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组织发现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开展好生物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0)注意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生物学科更好地实现提高科学素质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应当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采取多元主体评价体系。采取多原评价体系,就不能以单一的一次考试成绩论成
败;不能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要让学生、家长等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实施的新形势下,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入探索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此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生物课样标准研制组.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2]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3] 樊绵江.浅谈新时期的生物教学策略[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