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过程技能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即以“探究性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为例对科学过程技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 科学过程技能 高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中的理论知识往往是通过对大量生物现象和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由于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既能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探究性实验占总实验数量的45%。探究性实验中的科学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6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科学过程技能的定义
  “科学过程技能”包括:观察、应用时空关系、分类、应用数字、测量、传达、预测、推理、控制变因、解释数据、形成假设、下操作型定义、进行实验十三项技能。
  2.例谈科学过程技能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就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科学过程技能这个问题,这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性实验为例,对科学过程技能进行探究。
  2.1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同时教师提供材料,引发学生联想。比如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的适用温度范围标注这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动力,同时能作为探究实验课的绝佳导入。
  2.2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
  2.2.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让学生阅读材料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这两个基本步骤启动、激励了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问能力,接下来小组交流要探究的问题和假设,问题如:“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pH值对酶的活性有没有影响”等。假设如:“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pH值对酶的活性有影响”等。
  2.2.2设计实验
  本次探究实验分为分实验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和分实验二“探究pH值对酶的活性的影响”。例如分实验一,首先,设计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碘液的颜色、对自变量控制和因变量的检测。其次,组织各组自主设计实验,应该选择哪一种酶和实验材料用具做这个实验,实验要分为几个步骤,根据本组的假设,你预期会看到怎样的实验现象。选择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择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酶受温度影响会分解。设计三组实验:高温组、低温组和常温组。观察指标是看碘液是否变蓝。最后,看本实验设计中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绘制出表格。
  从表格中发现初步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加入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是否遵循等量原则;考虑到酶是蛋白质这个性质,应该先加入冰水,后加入沸水分别进行现象观察。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发现并改进需要改进的地方,再形成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表格再设计以便记录实验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验了实验设计的探究,同时语言表达、交流和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2.3进行实验
  这是决定探究性实验成功与否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科学过程技能中的关键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最终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教师提出要求:实验探究组内要有明确分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是否与预测相符,做出的假设是否得到了验证,并认真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2.2.4分析结果、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阐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怎样得出此类结论的。再进行探究结果的交流。提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如:是否出现与预测截然相反的实验现象,尝试对“意外”现象作出假设,并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假设,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对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探究不息的科学态度,学生获得大量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也得到培养。
  结语
  学过程技能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贯彻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过程技能,教师应该把握其整体性和灵活性,根据具体的实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需要各项技能,讲究实验和技能的融合性。目前我国对科学过程技能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体现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健,刘恩山.生物学教育中的科学过程技能[J].生物学通报,2007,42(11).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正威,赵占良.分子细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雍华.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及思考——以“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为例[J].学法指导,2011(5):100-101.
  [5]郑琳.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考试时采取“知识 技能”的模式,将提高报考考生的技能学习及操作能力,使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招得到生,留得住生,将最适合本校学科特点的考生培养好。  关键词: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知识加技能 考试 模式改革  1.高职高专教育在医疗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医学类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为农村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医疗卫生
摘 要: 作者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目的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并就如何创新幼儿美术教育模式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教育 美丽  引言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美丽”一词被赋予更丰富的含义。首先是幼儿美丽的心情,其次是幼儿接受美术教育的美丽环境,再次是幼儿创造的美丽作品,最后是幼儿美丽的心灵。如何让美丽与幼儿结伴而行,是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一、幼儿
摘 要: 大卫·雷·格里芬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同于以往的后现代主义学说,它有三个明显特征:强调人的贡献性,提倡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倡导重建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本文主要探究这三个特征。  关键词: 格里芬 后现代主义 特征研究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权威王治河曾在其专著或论文中多次提到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倡导创造性;第二,鼓励多元思维品格
摘 要: 循环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每年各高校为学生订购的新教材数量惊人,但缺乏正确的循环利用路径,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本文通过对松江大学城学生与二手书市场的调研,了解大学生与二手书市场的供求关系,通过对二手书共用共享路径的研究和探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手书 共用共享 路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
摘 要: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对口单招班为对象,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最后给出了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拟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 课程体系 电气自动化 国家职业标准 衔接  自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实施以来,许多地方将中高职衔接列为重要改革项目。中高职衔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班级内前1/3的学生和后1/3的学生,常常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此一来,处于中间层次(约占班级40%)的中等生就会较少地受到关注,因此,如何加强对中等生的关注,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分析了中等生之所以沉睡的原因之后,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并对策略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等生 关注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人
习惯是后天不断重复和练习养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前制订计划的习惯、勤于动脑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系统小结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一  进入高中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不良现象:  1.被动学习。学生还像在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为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
摘 要: 在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和国外一样,曾经并且现在同样存在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如英国伊顿男子学校等,对于这一类以性别差异为基点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探讨,是本文想要阐述的观点。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女生人数多于男生的现象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保护男女生同受教育的机会。  关键词: 男子学校 分班教学 性别差异  2013年3月30日,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市第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意
摘 要: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的,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实施的,以考查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标准化测试,其已先后经历了几次题型调整。2013年12月的新题型考试之后,作者就民族院校学生对此次考试新题型的适应度做了一次调查,以期探讨最适合民族院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 四六级考试 新题型适应度 民族院校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由教育部高教司
在我国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缺乏真实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充足地道的语言输入,对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往往难以判断。学习者判断的依据大多是字典、语法书、手头的文字资料等,但是这些资料的正确性需要判定,而且有些资料陈旧过时。  语言的本质之一就是动态发展。对我国的学习者来说,依靠互联网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互联网能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