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对话四部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555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只要严格按照四部曲的模式来指导和要求学生,他们就会逐渐在描写人物(或其他)对话中形成这种追求极致的文字风格,不会再镜中取月、空有言谈,进而真正树立起有血有肉,生动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深层次地思考和感悟,达到修改课文对话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对话;四部曲;创造;跌宕
  对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屡见不鲜,但由于篇幅和倾向的原因,选入课文的经典作品总要做大量的删减,删去的往往正是需要学习的丰富而让人感慨的对话场景,这就让作文教学无法立足教材,在关键的文字表现力上产生范围教育的缺失、不得不说,轻作文而重阅读,知其意而不得其法,这是一种文字教育的遗憾和无奈。
  但这种模式也有可以转化的一面,可以通过学生的补充性描写加以完善。可通过使用三种对话方式,运用各种词汇语言,创造氛围情境来布局文字。
  比如,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为例,当列宁发现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的时候,当男孩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私自捉走灰雀会被发现的时候,一段对话产生了。
  课文原文: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种模式明显是问答模式,但由于原文是第三人称,删节变化过大,所以变成了平铺直叙讲故事,无起伏不跌宕,很难吸引读者注意。我的建议是,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因为人教版教材是正统教材而不敢质疑和修改,教材只是工具,善于運用它,适当改变它,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事物,任何完美只是人为公认的尺度罢了。我认为,修改课文对话可以像交响乐一般,用四部曲来形容。
  曲一:首改,对话交替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男孩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列宁说,“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是我教学本课请学生做的第一次改动,大家改动几乎一样,但改动之后文字明显有了变化,因为三种对话方式的交替应用,文字生动起来了,有了停顿和呼应,但调换文字顺序不能丰富文章内容,不能感觉说话人的表情和正在做的事,读者“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印象仍然不深。
  曲二:再改,增加动形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微笑着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男孩搓了搓衣角,颤声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列宁又看了男孩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天气严寒,它怕冷!”
  第二次改动在一名女同学笔下更进一步,适时在说话人说话前加上动作词和形容词,“微笑”代表列宁的礼貌,“搓衣角”和“颤声”代表男孩的紧张,“看”和“意味深长”则写出了列宁的态度,这些词让静态的画面动起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和正在发生的行为,已经初具小说般场景对话的雏形。
  曲三:续改,创造环境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微笑着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高大的白桦树上,两只粉红胸脯的灰雀直愣愣地站着。
  “没……我没看见。”男孩搓了搓衣角,颤声说。
  风好像又大了一点,树枝上仅有的一片叶子慢吞吞地飘落下来。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列宁又看了男孩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天气严寒,它怕冷!”
  第三次改动是创造,但创造也需要基础,也就是对话的人物。我截取的这一段正是另外一名同学创造的,他用“直愣愣”的灰雀给全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造了一种茫然无措、直指内心的氛围,用“风”的转变和叶子的缓慢再现了对男孩没说真话的不满,也照应了列宁说到的严寒。
  曲四:终改,尽力拓展
  列宁四处张望,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树下,就微笑着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高大的白桦树上,两只粉红胸脯的灰雀直愣愣地站着。
  “没……我没看见。”男孩有点脸红,他低下头,搓了搓衣角,颤声说。
  风好像又大了一点,树枝上仅有的一片枯黄的叶子慢吞吞地飘落下来,晃过两只灰雀,盘旋过列宁的头顶,落在了男孩脚下的泥泞里。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列宁又看了男孩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天气严寒,它怕冷!”
  第四次修改是最后的修正,要多在词句上下工夫,把能够增加的、能让文章更生动的字句都用上,班上的同学在我的启发下多多少少都添加了一些内容,这位同学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四处张望”“脸红”“枯黄”和“晃过两只灰雀,盘旋过列宁的头顶,落在了男孩脚下的泥泞里”这些词句,都可以说是个人阅读后积累和素养的体现。这最终的修改,会让作文更趋于完美,跃然纸上。
  在四次修改过程中,我对教学班的全体情况作了记录。我观察到,第一次修改只需要稍加点拨,全班都可以做到;第二次则基本能做到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加了形容词但没有动词,让文字有味道但动态不足,有的添了动词却丢了形容词,让画面动作流畅却少了深意;第三次做到的同学则只是一小部分,因为创造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第四次的添加环节却基本完成了,只是多少好次的程度差别而已,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单元写作和小练笔中,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学生并不情愿将三种对话方式都用上,或是抱着偷懒的心理,在文字上缺斤短两;或是只改动一次,三种对话都出现就草草收场。学生在对话描写上的这些问题,十分令人深思,其根本原因要归结为课文没有做出更好的示范,节选和删改后,再精彩的篇目也不能作为写作的标杆。当然,作文不只是由对话构成,各种技巧技法,议论描写都是深层次的理论,但我相信,只要严格按照四部曲的模式来指导和要求学生,他们就会逐渐在描写人物(或其他)对话中形成这种追求极致的文字风格,不会再镜中取月,空有言谈,真正树立起有血有肉、生动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达到我们修改课文对话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郑纯怡.上好语文课上好语言文字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回顾从前的课堂,学生就像带着枷锁的囚犯,虽然解放了他们的耳朵,却堵住了他们的嘴巴,捆住了他们的双手,教师似威严的教官,短短的40分钟扮演相同的角色,还是意犹未尽,而对于学生却是那般漫长。叶澜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它是人们交往活动中更特殊、更重要的一种。因此,交流互动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每个参与课堂的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现阶段广受关注的话题,明显出现“小学化”的严重倾向,因此,要努力制止这一现象的蔓延。针对大班节日活动进行研讨和分析,致力于推动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摒弃不良现象,还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节日活动;实践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一生的起点,无论是对于每个个体来讲,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幼儿教育都必须要被置于战略性的高度,社会需要给予幼儿教育足够多的关注。《幼儿园
一年之中两度执教《渔歌子》,分别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学拓展也截然不同,因而对语文教学的拓展有着很深的感悟。  第一次执教对象是给四年级的学生。  教学实录: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
摘 要:好多老师在教童话时,特别注重知识和品德教育,却往往忽视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总循规蹈矩地按一般课文的老套路来进行教学,缺失了童话本有的趣味。实践证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童话语言,通过感悟来体会童话形象,通过表演提升童话内涵,能将童话课上得活泼有趣。  关键词:朗读;感悟;表演  一、朗读,品味童话语言  朱作仁先生告诉我们,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朗读能让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教育者的课堂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以此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能力;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生活联系性很强,因此,学好它也是必需的,小学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
摘 要:依附孩子的天性,挖掘“手”在小学数学课中的作用,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理论,通过手的形象表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探究、掌握、应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手;语言;形态;形象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师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实
自2008年建校以来,千山路小学坚持“千山勤行·学海乐知”的体验教育办学理念,以“让每个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为办学宗旨,围绕“勤行·乐知”的育人目标,提出“实践出真知,体验乐成长”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了“体验教育”三级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以课程推动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课程体验建构  国家课程方面,探索了与体验教育整合的特色化实施,如:语文学科的“读写结合课”,数学学科的“交流让位课”,英语学
常见的复习课中,整理环节一般由教师主导,以师生一问一答“挤牙膏”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或课件呈现,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这样的整理,看似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俎代庖。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却往往是教师“清楚”学生“糊涂”。因为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識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教师简单地告知给他们的。  【我的思考】  整理已学知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从“阅读”“联系”“巧学”三个方面,结合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有关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几点尝试,说说想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授之以渔;学力发展;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是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并具有四个鲜明特征:(1)突出目标的整合;(2)催生过程的灵动;(3)实现“四基”的扎
一、“虚晃一枪”——当前阅读课自主提问现状  近年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调研听课和外出观摩听课近几百节,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的现象逐渐增多,但情形如出一辙,都有“虚晃一枪”之嫌,现撷取几个环节实录如下:  例一:《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揭示课题后,  师: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  生2:葬礼一般是给人举行的,为什么这次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