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诵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创造性地运用诵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诵读教学的尴尬现状,我们应该把提高诵读教学提上日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在语文课堂实施诵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我们要抓的一件大事。
   曾经的语文课上,占据课堂中心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也局限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他们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习惯性地肢解分析,每节课都在解决生词、划分部分、提炼中心,学生则习惯了去当听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存在,剥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学生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语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面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阅读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现代语文阅读观,即“大阅读”观。
   “大阅读”是近年来达成共识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的一种既成的说法,它包括大量地阅读和读大气的文章。大量地阅读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博览群书,或精读或略读,或字斟句酌或一跳而过,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大气的文章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读书,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就对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应当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替学生把好关。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革新,与之相适应的则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内容决定形式,选择好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对美好的语言材料的诵读,本身就是一种引发愉快情绪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好的诵读材料,就要改革教材,精选诵读的内容。课本要选择文质兼美的短文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也就是说选文标准应该“取法乎上”,这里说的“上”就是“上乘之作”,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而且,要兼顾各种文体,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为口语交际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要选择既有健康的内容又能表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学生的诵读内容。
   增加背诵内容并不代表要全篇皆背,篇篇皆背,对于背诵的内容还是要精心选择的。它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短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还可以是一个作品中精彩的片段。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背诵篇目可以增加,涵盖的范围也可以更广,比如适当地增加外国的名家名篇和中外时文,这样更能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紧随时代步伐,培养创新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历代教育家呕心沥血、精心筛选的上乘之作,是诵读的主要内容。但教材中的文章终归是有限的,面窄量小,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扩大诵读内容。不仅要诵读课内的,还要诵读课外的;不仅要诵读文学类的,如诗歌、散文等,还要诵读科技类的作品,这样学生诵读的多了,才能对各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鉴别、欣赏,才能理解各类文章的章法结构,谋篇布局。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阶段性很强,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诵读教学应注重整体性,所以教师首先应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初中三年的诵读训练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然后再紧扣每册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学期的诵读目标。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应对本册的熟读、背诵任务作具体交待,让学生明确书本中哪些篇目应全文背诵,哪些篇目应熟读、精读,还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语段须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对全学期的诵读任务了然于胸,早有心理准备,平时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时间预先熟悉内容,以便到时能从容应对。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主导。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应少讲精讲,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避免单一的说教,努力做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相得益彰。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老师决不要担心学生学不会而以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去替代。诵读之声不绝于耳,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诵读不仅是倾听他人诵读文本,语文学习应以学习者自己诵读为主,在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致使诵读能力成为学生的弱项,诵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这不仅体现在诵读技术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方面,更体现在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的指导。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诵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诵读,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也是多种多样的。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外诵读情况进行检测,把编写结构提纲、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为课后诵读的作业。可以采用同学每天互查、家长定期检查、教师随时抽查等形式,互相督促,及时反馈,善始善终,确保成效。围绕诵读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练习和活动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背诵效果、诵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多样化的发展要求、优势和不足。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M]
  [2]陈业桃,关于语文诵读规律和教学模式的探讨[J]
  [3]潘衍习,诵读经典,益在儿童,惠及成人[N]
   [4]陈梦然,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诵读习惯的培养[J]
  
其他文献
本文的关键是提示问题的关联性,给我们学习数学解题一些启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变成了各类学校的共同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育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经常出现的一大问题。课堂的低效率使得学生们不爱学习,学的很累,使得本应该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变得没有乐趣和生气,学生们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就变得十分的必要。文章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相关理论的分析,总结出了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种相关方法,并试着从课前准备和
语文教学其主要凸显的是语言工具的使用功能,张扬的是语言的艺术色彩,展示的是语言的思维魅力。而承载着这将语言知识与能力融为一炉全面提升的艰巨任务的,只能是语文的课堂教学。因而语文课堂是教师向学生揭示语文的内在之美、彰显语文的形式之美的重要平台。语文课堂教学,将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寻美、发现美、感受美的探索之旅、感动之旅。同时,这样的旅途也是美的铺排、美的演绎的过程。笔者结合数十年的语文教学认为,一堂
在阅读教学中,如能很好的借助文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说与写的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的训练,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无论在形式要求上还是在训练要求上,都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学生的作文兴趣也会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可以从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寻找思维发散点,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将说片
【摘要】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不对着学习,心思不对着课堂,心思不对着老师。是围城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还是围城里面的课堂太无味了?如何让学生的“心”回到课堂呢?1、用幽默的语言收回学生的“心”。2、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心”。3、用公平的竞争调动学生的“心”。4、用评比的新星拴住学生的“心”。  【关键词】课堂;幽默;成功;竞争;新星    一晃教了二十三年书了,身感现在的
【摘 要】:本文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及新课改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阐述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并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及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 有效课堂    一、引言  自从普及义务教育以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都不能留级,要求全部就近升入初中。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差不齐,这就给初中各学科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数学——这门知识
1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就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变成封闭的状态,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差,为此,只有创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创新教育。为实现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将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实行“知、情、意、行”的统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面临
《礼记乐记》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凡音,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抒发意趣的审美艺术,是透过人心与主体合二为一的情感艺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今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有着其它各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意义。具体
摘要:在小学数学《分数的加减计算》教学中,尝试从探索性的角度出发,力求从培养学生感悟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怎样形成初步的整体认识(轮廓)、怎样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认知结构三个方面突破,培养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用已有知识验证算法,得出结论,感悟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数学结论;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乐于思考的意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