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立足于语文学科。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是对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力的延伸和拓展。
然而,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一路亮灯指引,一切还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两年多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进行大胆尝试,发现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紧紧围绕“五性”展开。
一、学习目标凸现整合性
课标中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显示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交错进行。因而,目标的实现要随内容的特点作出弹性的处理,既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多向目标,又要实现学科外部的多向目标。这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多项内部目标与外学科、非智力因素、个性发展等外部目标进行整合。达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的。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一方面教材中已经有提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和同学交流”,这就要求学习目标必须涵盖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明白这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记录学生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内外部目标的整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语文课程的目标也会得到全面的体现。
二、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或其他领域中。关注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有效地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如《游成语世界》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积极搜集带有生肖、数字、植物名称、颜色等的成语。许多人钻进学校图书室,有的在互联网上查阅、搜索,有的跑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有的向别人请教……活动中,我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带着孩子们一同去游览成语世界,在成语植物园、成语生肖园、成语数字园、成语颜色园、“成语接龙”、“我演你猜”、“我画你猜”等说成语的活动中进行一系列有趣的成语竞答。课堂上,学生不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充分体会成语的魅力。本次综合性学习,分别运用了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觉合作的意识与精神。学生懂得了如何利用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资料,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料解决问题,这一活动超越了现有课程知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特色。
三、活动过程强调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实践。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其他类型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区别,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其他。因此。我们在综合l生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扎根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语文,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如人教版语文第六册“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安排如下实践活动: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况。2.查询。查询水被污染的原因。3.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4.写建议书。5.办手抄报。6.写保护环境的警示牌。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组织方式倡导开放性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倡导开放性原则,让网络、图书馆、家庭、社区开放。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小巷,走向乡村,走向广阔大自然,在开放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开放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开放中搜索、筛选时代的信息,在开放中实践着学习做时代的主人。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轻松学、有自主选择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足迹步入社会,眼光投向大世界,在自主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潜质。如学生在人教版语文第七册“语文园地”中接触对联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网络中搜集了丰富多彩的有关对联的知识,课后走街串巷去摘录好的对联,汇集后,制作成《对联集锦》,进行交流,书法好的同学还书写对联,互赠对联。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了一种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往往让人大吃一惊。
五、活动阶段坚持引导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它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但指导理念和方式比之其他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有所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实践,降低“给予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它强调的是“学生本位”。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降低“给予度”。要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做到“三自”:一是自主地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价,以激发求知的内驱力;二是自由地参与实践活动,无拘无束地进入主角,以张扬个性;三是自我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以进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学生自主性实践中要做到在学生遇到疑难陷入困惑时,不越俎代庖而是循循善诱,具体要做到“三到”:一是实践活动指导要到点;二是跟踪检查要到位:三是语文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要到面。
2.走进生活,提高“参与度”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最好的教育是学生在不以为是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这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才是“润物细无声”的最佳体现。当然,“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师也确实应当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从而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
3.开发资源,加大“合作力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大“合作力度”,推进协同教学。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社区的合作,与专家的合作等等。
4.逐步引入,提升“探究能力”
语文探究性实践活动,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潜能,激活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指导探究性实践活动,关键在于探究问题的创设。主要是创设一些递进式的探究问题,将学生逐步引入揭示奥秘或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情境。如教学人教版第六册《与时间赛跑》一文,学生或教师可提出:①为什么要与时间赛跑?②怎样与时间赛跑?③如果不与时间赛跑,他能成功吗?随着问题不断递进,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中,探究欲望激起了。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探究能力也得到提升。
应当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课改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高度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板块,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促使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学拓展出一片新的天空。
然而,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一路亮灯指引,一切还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两年多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进行大胆尝试,发现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紧紧围绕“五性”展开。
一、学习目标凸现整合性
课标中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显示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交错进行。因而,目标的实现要随内容的特点作出弹性的处理,既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多向目标,又要实现学科外部的多向目标。这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多项内部目标与外学科、非智力因素、个性发展等外部目标进行整合。达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目的。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一方面教材中已经有提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和同学交流”,这就要求学习目标必须涵盖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明白这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记录学生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内外部目标的整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语文课程的目标也会得到全面的体现。
二、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或其他领域中。关注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有效地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如《游成语世界》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积极搜集带有生肖、数字、植物名称、颜色等的成语。许多人钻进学校图书室,有的在互联网上查阅、搜索,有的跑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有的向别人请教……活动中,我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带着孩子们一同去游览成语世界,在成语植物园、成语生肖园、成语数字园、成语颜色园、“成语接龙”、“我演你猜”、“我画你猜”等说成语的活动中进行一系列有趣的成语竞答。课堂上,学生不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充分体会成语的魅力。本次综合性学习,分别运用了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知识和技能,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觉合作的意识与精神。学生懂得了如何利用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资料,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料解决问题,这一活动超越了现有课程知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特色。
三、活动过程强调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实践。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其他类型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区别,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其他。因此。我们在综合l生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扎根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语文,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如人教版语文第六册“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安排如下实践活动: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况。2.查询。查询水被污染的原因。3.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4.写建议书。5.办手抄报。6.写保护环境的警示牌。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组织方式倡导开放性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倡导开放性原则,让网络、图书馆、家庭、社区开放。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小巷,走向乡村,走向广阔大自然,在开放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开放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开放中搜索、筛选时代的信息,在开放中实践着学习做时代的主人。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学生主动学、轻松学、有自主选择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足迹步入社会,眼光投向大世界,在自主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里发挥潜质。如学生在人教版语文第七册“语文园地”中接触对联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网络中搜集了丰富多彩的有关对联的知识,课后走街串巷去摘录好的对联,汇集后,制作成《对联集锦》,进行交流,书法好的同学还书写对联,互赠对联。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了一种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往往让人大吃一惊。
五、活动阶段坚持引导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它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但指导理念和方式比之其他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有所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实践,降低“给予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它强调的是“学生本位”。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降低“给予度”。要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做到“三自”:一是自主地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价,以激发求知的内驱力;二是自由地参与实践活动,无拘无束地进入主角,以张扬个性;三是自我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以进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学生自主性实践中要做到在学生遇到疑难陷入困惑时,不越俎代庖而是循循善诱,具体要做到“三到”:一是实践活动指导要到点;二是跟踪检查要到位:三是语文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要到面。
2.走进生活,提高“参与度”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最好的教育是学生在不以为是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这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才是“润物细无声”的最佳体现。当然,“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师也确实应当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从而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
3.开发资源,加大“合作力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大“合作力度”,推进协同教学。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社区的合作,与专家的合作等等。
4.逐步引入,提升“探究能力”
语文探究性实践活动,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潜能,激活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指导探究性实践活动,关键在于探究问题的创设。主要是创设一些递进式的探究问题,将学生逐步引入揭示奥秘或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情境。如教学人教版第六册《与时间赛跑》一文,学生或教师可提出:①为什么要与时间赛跑?②怎样与时间赛跑?③如果不与时间赛跑,他能成功吗?随着问题不断递进,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中,探究欲望激起了。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探究能力也得到提升。
应当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课改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高度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板块,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促使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学拓展出一片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