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rpus-baseddiscoursestudyofChinesemedicineinUKnationalnewspapers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视觉引导范式,考察视译过程中运动对时间视角的影响,探索时间-空间隐喻的具身加工机制。启动任务是视觉运动线索+汉语"来、去"运动句,探测任务是将英语时间歧义句译为汉语(其中的歧义词move forward既可译为"提前"也可译为"推迟")。结果显示:基线实验中受试将move forward译为"提前"的比例显著高于"推迟";启动实验中,不管是"来"方向还是"去"方向的启动,受试将move forward译为"提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基线,启动效应非常明显。实验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自建的英汉散文翻译语料库为基础,对比汉语译文与英语原文及汉语原创参照文本之间在词类分布上的差异,考察共有词类范畴对于文本语类的区分度以及源、译语之间在语言特征上的相关性,并对广受关注的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动词变化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多数词类分布上,汉语译文均表现出与英语原文及汉语原创文本的显著差异;同时,在表示语义内容的四类实词和表示关系的介词及连词的使用上,汉语译文与汉语原创文本呈现出更高的相似度;在词类之间的相关性上,汉语译文词类与英语原文词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而汉语原创文本词类则与前两
1.引言1972年,美籍荷兰学者JamesHolmes在第二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宣读的《翻译学的名与实》(Holmes 1972/1988)奠定了翻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迄今已走过近半个世纪,在此过程中,翻译学经历了"语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范式的更迭或"语用"、"技术"、"全球化"等转向的交替(Snell-Hornby 2006),研究对象从静止的文本对比拓展到副文本、视听及多模态文本、译者等,研究视角或方法逐渐表现出跨学科特征,如眼动法、民族志、计量统
1.引言直接宾语遗漏(direct object omission)现象在儿童一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该现象是立足于人类语言普遍性视角,考察动词及物性习得规律和本质的重要窗口,也是儿童语言学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剑桥大学出版社2018年推出《直接宾语和语言习得》一书,该书由多伦多大学的Pérez-Leroux、Pirvulescu和Roberge三位教授撰写,三位学者长期从事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以往研究不同,该书首次从词汇、句法和语用互动的角度分析了儿童直接宾语遗漏现象。全书共有6章。本文
为纪念在我国外语教育和外国语言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5年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设立"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并颁发了该奖项首届终身成就奖。2017年11月颁发了第二届奖。"第三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颁奖典礼暨外语学科新格局高端论坛定于2020年11月15日(周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本次会议分为颁奖典礼和高端学术研讨两部分,会期1天,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1.引言 吕叔湘先生(1942/1982:上卷初版例言)曾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因此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展示汉语分析对其他语言句法现象研究的贡献,也可以展示其他语言研究对认识汉语句法结构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为理论语言学做出贡献。《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句法学》正是出于此目的,试图拓宽对比探索的领域,把汉语研究与其他语言的研究在理论上结合起来。本书编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李艳慧(AudreyLi)教授、Andrew Simpon教授和台湾清华大学
本文使用历时复合语料库考察一百年来汉语翻译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首次将历时的类比语料用于汉语语言变化研究,侧重从宏观层面探索和分析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翻译语言所起的作用。对词汇、词串和句段长度的分析表明,结构助词(如“所、的”)、数量短语、名物化,以及时态助词(如“着、过”)等是探索现代汉语演化过程的关键切入点。研究指出,汉语句段长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长度增长的主要因素不仅是修饰成分增多,还有结构内部构成的变化。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翻译语言推动现代汉语在多个层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汉语结构的张力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