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现在仍有很多学校是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应试教育的思想与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更是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推行难以为继。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改变这样的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
第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栽花种树需要土壤,土质愈佳,花树愈茂,人的建树也与花树成长的道理相通。对人来说,环境有土壤的功能,教书育人,环境也育人。中国古代的孟母虽然文化不高,却能够从儿子以环境人事模仿为作游戏洞察出环境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三次搬家,最终选择学堂为邻,儿子受环境熏陶。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养成好学习惯,终于成就一番伟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家长要身先垂范,为子女成长做好榜样;其次,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随时注意其思想动向,多与子女沟通谈心;最后,家长一定要有子女将先“成人”,后“成才”的思想。“成人”就是成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素质”的劳动者。而不从实际出发,好高骛远,强求自己的孩子成“天才、大才”,则有可能物极必反,是不可取的。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浓厚,环境安定,教育得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高涨,即便是转学进来的学生,也会随着好学风气变得积极进取。反之,成绩良好的学生进入一所被频繁干扰,教学松懈,人心混乱的学校,也可能放弃进取心,随波逐流而落伍。良好的育人环境,也要从学校人手。首先,不能要求学生只捧着书本攀比分数,适当的社会活动、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发展人的特长,提高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授课效果也有改善和促进的作用。比如,喜欢习字的学生,往往能专心学习;喜欢打球的学生,往往健康状况较好,学习时精力充沛,效率较高。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营造育人环境的环节之一,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共同营造的,譬如通过歌咏比赛、画展等等文化活动对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都有独到之处,并且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断对此进行完善和提高,将兴趣发展成特长,真正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二,教师可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基础兼顾通变,培养学生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意味着光培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而抛弃基础学识的夯实。前入研究、创造的知识和经验构成的基础知识,是运用技能改造世界前需要掌握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对知识加以灵活应用才可能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技能。人的本领及潜能与全面发展兼顾个性发展并不矛盾,或者是具体化与总体化的关系。所以。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不应抛弃应试教育中优势的部分,即基础的培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农村教育,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夯实学生的学识基础上,兼顾变通,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以推行素质教育。
首先是通过远程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温总理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远程教育工程已经进入农村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中,扩大了培训范围,保证了培训质量,提升了培训效果,并且进入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过程中。丰富的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的思路,明显提高了备课质量和教研水平,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取代以往专注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通过远程教育,转变教学模式。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直接进入课堂,农村教师与名师同台施教,释疑解难,同时各种素材,包括视频、动画、文本等内容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传统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得以改变,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基础学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重要帮助。还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长。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精彩纷呈的景象,是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表现。
总之,教师只有多方面探索、寻找经验和先进方法,才能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者本身的“高素质”作为依托,教师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更新旧观念,才能具有敏锐的洞悉力和足够的智慧去“寻金挖宝”,才能担负起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历史重任。
责编 钟园娴
第一,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栽花种树需要土壤,土质愈佳,花树愈茂,人的建树也与花树成长的道理相通。对人来说,环境有土壤的功能,教书育人,环境也育人。中国古代的孟母虽然文化不高,却能够从儿子以环境人事模仿为作游戏洞察出环境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三次搬家,最终选择学堂为邻,儿子受环境熏陶。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养成好学习惯,终于成就一番伟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家长要身先垂范,为子女成长做好榜样;其次,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随时注意其思想动向,多与子女沟通谈心;最后,家长一定要有子女将先“成人”,后“成才”的思想。“成人”就是成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素质”的劳动者。而不从实际出发,好高骛远,强求自己的孩子成“天才、大才”,则有可能物极必反,是不可取的。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浓厚,环境安定,教育得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高涨,即便是转学进来的学生,也会随着好学风气变得积极进取。反之,成绩良好的学生进入一所被频繁干扰,教学松懈,人心混乱的学校,也可能放弃进取心,随波逐流而落伍。良好的育人环境,也要从学校人手。首先,不能要求学生只捧着书本攀比分数,适当的社会活动、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发展人的特长,提高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授课效果也有改善和促进的作用。比如,喜欢习字的学生,往往能专心学习;喜欢打球的学生,往往健康状况较好,学习时精力充沛,效率较高。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营造育人环境的环节之一,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共同营造的,譬如通过歌咏比赛、画展等等文化活动对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都有独到之处,并且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断对此进行完善和提高,将兴趣发展成特长,真正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二,教师可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基础兼顾通变,培养学生的能力。
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意味着光培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而抛弃基础学识的夯实。前入研究、创造的知识和经验构成的基础知识,是运用技能改造世界前需要掌握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对知识加以灵活应用才可能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技能。人的本领及潜能与全面发展兼顾个性发展并不矛盾,或者是具体化与总体化的关系。所以。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不应抛弃应试教育中优势的部分,即基础的培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农村教育,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夯实学生的学识基础上,兼顾变通,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以推行素质教育。
首先是通过远程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温总理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远程教育工程已经进入农村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中,扩大了培训范围,保证了培训质量,提升了培训效果,并且进入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过程中。丰富的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的思路,明显提高了备课质量和教研水平,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取代以往专注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通过远程教育,转变教学模式。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直接进入课堂,农村教师与名师同台施教,释疑解难,同时各种素材,包括视频、动画、文本等内容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传统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得以改变,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基础学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重要帮助。还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教师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长。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精彩纷呈的景象,是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表现。
总之,教师只有多方面探索、寻找经验和先进方法,才能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者本身的“高素质”作为依托,教师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更新旧观念,才能具有敏锐的洞悉力和足够的智慧去“寻金挖宝”,才能担负起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历史重任。
责编 钟园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