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面对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师该如何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加快课改步伐,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教师要加快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黑格尔说过了:“一切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观念的更新。”为迎接课改的挑战,广大教师必须形成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与此同时,政治课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和人格水平,还要加强业务自修,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发展,熟悉经济、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培养自身更新知识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学者型、复合型的教师。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师生的情感交往,师生之间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才能使对方都处于积极互动的活动状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这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教师成功的全部奥秘在于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品质。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不体罚学生,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活动性,教育教学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师生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其次,教师应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之本,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寓于教学中,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真正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把学习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心里上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政治课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新的教学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运用灵活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力求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所关心的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国家的大政方针,使教学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到教学中来。课堂上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尽量精讲,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看书、讨论、思考、总结。对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启迪、指导,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四、指导学习方法,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哲学家简.卡尔也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我们怎样教,最终是为了学,只顾教而忽视学,最终是无效的。教师在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应结合政治课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原来的死记硬背、机械被动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指导学生会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掌握阅读的技巧;学生总结,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学生复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按照学习规律有效地掌握、运用和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五、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都有可教育的资质,尊重每个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学生,培养和发展个性特长,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自身的潜能。
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激励机制,不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歧视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少批评、少指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教学真正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人、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加快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黑格尔说过了:“一切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观念的更新。”为迎接课改的挑战,广大教师必须形成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与此同时,政治课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和人格水平,还要加强业务自修,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发展,熟悉经济、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培养自身更新知识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学者型、复合型的教师。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师生的情感交往,师生之间只有心理相容、情感相通,才能使对方都处于积极互动的活动状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这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教师成功的全部奥秘在于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品质。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不体罚学生,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活动性,教育教学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师生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其次,教师应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之本,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寓于教学中,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真正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把学习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心里上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政治课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新的教学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运用灵活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力求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所关心的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国家的大政方针,使教学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引到教学中来。课堂上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尽量精讲,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看书、讨论、思考、总结。对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启迪、指导,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四、指导学习方法,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哲学家简.卡尔也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我们怎样教,最终是为了学,只顾教而忽视学,最终是无效的。教师在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应结合政治课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原来的死记硬背、机械被动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指导学生会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掌握阅读的技巧;学生总结,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学生复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按照学习规律有效地掌握、运用和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五、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都有可教育的资质,尊重每个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学生,培养和发展个性特长,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自身的潜能。
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激励机制,不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歧视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少批评、少指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教学真正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人、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