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这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理念的真实体现。眼下学校管理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思想,学生道德水平滑坡,这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腐蚀,学生慢慢沾染不良行为和习惯。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极大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电视、网络等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拨弄着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
(2)学校管理上存在着误区,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当下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生态课堂、生本课堂等理念虽为基础教育课堂注入一股新的气息,但在“以考定论”的大环境下,学校中心工作仍围绕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来运转。常规管理是用各种的分数给教师排名次、定奖金、评优选模。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能体现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上。只要不出安全事故,政教处的日常管理只要过得去,德育工作就不了了之。至于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律、前途理想等教育多呈现在学校的学年活动安排表中,加之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工作实效难以立竿见影而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3)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品质教育的缺失,使学校的德育难以形成合力。部分家长对待孩子读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认为读书就是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格的塑造却并不关心。部分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听之任之,特别是祖父母过于溺爱和迁就,很难发现孩子的成长问题,更不能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尤其留守儿童、组合家庭在家庭教育上出现偏差,从而使孩子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2.解决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方法
(1)确定教师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道德建设。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且要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育方法上采用激励法,对优等生在表扬过程中提出努力目标,对问题生在批评过程中多发掘闪光点。在教学上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之在学习上具备探究、合作和创新的能力,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打下坚实基础。
(2)确立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将德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求各学科教学应充分探究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与传授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达到“以德促智,以智养德”的效果。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教学应充分运用名章、名篇、名句等经典来展现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史、地课教学应从国情、资源、人口等方面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化生课教学应从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国家科技实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激励和唤醒教育。使课堂教学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双重使命。
(3)把高品位校园文化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媒介。高品位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受其熏陶。学校充分利用“三项活动”,在落实“一周一诗词、一日一名言”的基础上,要求班级撰写班训和班主任寄语,学校刷写校园标语,制作警语牌;利用教研、年级组和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特定节日及事件开展自我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充分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竞争意识,做到“知行统一”。
(4)将净化社会环境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学校应积极联络城管、工商等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顿和治理。定期举办法制、安全和禁毒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害,充分利用家长会做好对周边群众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切实使家长认识到家庭对子女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做到时时处处关心和引导,做到既不溺爱放任,也不粗暴专横。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应转变育人观念,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克服功利主义倾向,以高度责任感去努力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初级中学)
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腐蚀,学生慢慢沾染不良行为和习惯。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极大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电视、网络等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拨弄着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
(2)学校管理上存在着误区,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当下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生态课堂、生本课堂等理念虽为基础教育课堂注入一股新的气息,但在“以考定论”的大环境下,学校中心工作仍围绕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来运转。常规管理是用各种的分数给教师排名次、定奖金、评优选模。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能体现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上。只要不出安全事故,政教处的日常管理只要过得去,德育工作就不了了之。至于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律、前途理想等教育多呈现在学校的学年活动安排表中,加之德育工作难以量化,工作实效难以立竿见影而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3)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品质教育的缺失,使学校的德育难以形成合力。部分家长对待孩子读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认为读书就是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格的塑造却并不关心。部分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听之任之,特别是祖父母过于溺爱和迁就,很难发现孩子的成长问题,更不能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尤其留守儿童、组合家庭在家庭教育上出现偏差,从而使孩子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2.解决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方法
(1)确定教师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道德建设。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且要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育方法上采用激励法,对优等生在表扬过程中提出努力目标,对问题生在批评过程中多发掘闪光点。在教学上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之在学习上具备探究、合作和创新的能力,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打下坚实基础。
(2)确立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将德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求各学科教学应充分探究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与传授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达到“以德促智,以智养德”的效果。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教学应充分运用名章、名篇、名句等经典来展现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史、地课教学应从国情、资源、人口等方面充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化生课教学应从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国家科技实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激励和唤醒教育。使课堂教学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双重使命。
(3)把高品位校园文化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媒介。高品位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受其熏陶。学校充分利用“三项活动”,在落实“一周一诗词、一日一名言”的基础上,要求班级撰写班训和班主任寄语,学校刷写校园标语,制作警语牌;利用教研、年级组和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特定节日及事件开展自我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充分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增强文明意识、竞争意识,做到“知行统一”。
(4)将净化社会环境作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学校应积极联络城管、工商等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顿和治理。定期举办法制、安全和禁毒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害,充分利用家长会做好对周边群众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切实使家长认识到家庭对子女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做到时时处处关心和引导,做到既不溺爱放任,也不粗暴专横。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应转变育人观念,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克服功利主义倾向,以高度责任感去努力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