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博大精深,能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教育人们学会做人、懂得生活的道理。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采用《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开展“巧读文化经典 积累国粹文化”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校的德育品位,增润教育的文化底色。
关键词:农村小学;经典诵读;实践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小学呼唤德育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而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方向发展,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导致儿童“质变”向不良方向发展,因而小学德育工作迫在眉睫。
2.农村小学德育内容贫乏、方法单一
受条件限制,农村小学的德育仍处于边缘地带。《思想品德》是学校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唯一的书面材料,而大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分数,只注重孩子表面的行为规范,却忽视他们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少之甚少,严重阻碍了农村孩子的兴趣导向和素质培养。
3.我国文化经典具有深厚的德育内涵
道德情感的培植和道德感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经典的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学校德育最基础、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理论指导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孩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孩子的德育素质,必须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畅通德育的渠道,尤其要注入创新的活力。”
三、实践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遵循学校德育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文化经典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真正让国粹文化为农村小学德育服务?
近年来,我校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广阔空间,积极探索文化经典诵读与德育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成立了文化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研究制定了学校实施方案,为我校诵读工作顺利开展做好组织准备。我们从每一个班级入手,逐步向全校推广。现在我们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十分浓厚,已经形成本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1.在学科教学中巧设文化经典课程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因而我们十分注重畅通德育主渠道,紧紧围绕德育主体目标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运作之中。而这种“渗透”决不能沿袭已久的传统说教和形式主义的牵强附会,而应在“渗透”所凭借的内容和手段上予以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所创设的德育情景、提供的生动内容则最易于对孩子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教育,具有优化德育效益的特殊功能。近年来,经过一些教师大量地实践研究、探索和总结,初步实现了文化经典与德育内容的和谐结合,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思想教育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它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我校以“巧读文化经典 积累国粹文化”为主题,分别开展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和《小孩子必读古诗词80首》的诵读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指导地诵读,持之以恒,确保了活动的效果。附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经典诵读阶段规划:
(1)低年级段(1~2年级)。具体目标:朗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有目标地接触、了解文化经典。①接触、了解《三字经》《弟子规》,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认读《三字经》《弟子规》。②初步掌握朗读《三字经》《弟子规》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朗读技巧。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早读课五分钟朗读,能利用其余课外时间深化学习。④每周能背诵一句《三字经》《弟子规》。⑤了解《三字经》《弟子规》相关小故事。⑥使孩子懂得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2)中年级段(3~4年级)。具体目标:朗读背诵《弟子规》《小孩子必读古诗词80首》,初步学会运用部分经典名句。①接触、了解《弟子规》《古诗词80首》,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认读《弟子规》《古诗词80首》。②初步掌握朗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朗读技巧。③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古诗词80首》,背诵《弟子规》《古诗词80首》。④每周背诵《弟子规》及《古诗词80首》中的一首。⑤理解《弟子规》《古诗词80首》中的词句,说说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积累一些经典名句。⑥凭借语言文字,想象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内蕴美。⑦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部分流传运用的经典名句含义,并初步掌握运用方法。
(3)高年级段(5~6年级)。具体目标:朗读背诵《弟子规》《孝经》,懂得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并学以致用。①接触、了解《弟子规》《孝经》,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认读《弟子规》《孝经》。②初步掌握朗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朗读技巧。
③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孝经》并背诵。④每周背诵《弟子规》《孝经》中的一个章节。⑤理解《弟子规》《孝经》中的词句,说说每章节的大概意思,积累一些经典名句。⑥凭借语言文字,想象古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文的语言美和内蕴美。⑦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古代文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通过语文等微型课程教学,让孩子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培养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尊重平凡劳动、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
2.在艺术教育中巧用文化经典优化育人效果
我校根据孩子的特长,把文化经典诵读与学校的音乐课及艺术培训课有机结合起来了,通过演唱、舞蹈、器乐等表现形式与文化经典内容巧妙融合,以艺术的感染力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把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文化与艺术双向发展的态势。
(1)走进静止的艺术,在视觉中寻找经典魅力。美术课教学引入经典诗文,实现教学过程德育渗透的优化。孩子根据一幅画,配上合适的诗句。孩子将所要求背诵的诗歌,抄在自己的抄诗本上,并在旁边配上画:或一带梳林,一抹云霞;或一弘清溪,一弯新月;或几叶扁舟,三两青峰;有时还可以用学过美术知识剪贴上适当的山水写意画等等,为抄写本增添几分诗情画意,比如,欣赏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一幅想象中非常美的山水丹青画,并让学生从作者心情舒畅,触景生情,挥墨而就中感悟诗人高超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感,感中有思的意境,使孩子在这其间感悟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走进流动的艺术,在空间中感受经典魅力。一篇经典美文、古诗,就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作品……书法课上,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书写临摹诗词歌赋来提高审美情趣;通过练汉字、写书法让孩子在一笔一划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在自己的眼光里感受到文化经典的精彩,感觉到字里行间的博大乾坤。教师也可运用手中的笔和孩子们共同交流书法绘画艺术,陶冶孩子情操,使孩子在琴、棋、书、画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育人的功能。
3.在少先队活动中妙读文化经典提高德育实效
(1)独特体验:寓读于乐。我校少先队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诵读兴趣。即便是最本色的“素读”,也融入接力、递进、唱和等方式,以增加兴趣,消除疲惫感。我们根据诵读内容创编韵律操,让孩子在课间锻炼中感受经典;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表演、诗文接龙、亲子诵读等展演活动 ;定期开展“诵读擂台”“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让孩子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孩子的诵读热情,让孩子在诵读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2)珍视互动:家校合力。我校注重家校联系,让家庭、学校、社区形成合力,多维度、多方位地诠释经典的阅读延伸。例如,组织读书会,让爱读书的孩子和教师携手主持,活动的策略尽量增加一些游戏、趣味的成分,由孩子们自行设计、自行布展的墙报;孩子们自抄的一篇篇美文,配上一幅幅图画,一点一滴都渗透着孩子对这项活动的热爱……
很多家庭在“小手拉大手”诵读延续活动中服务社区、帮助孤寡老人、争做“环保家庭”……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礼貌待人的修养,不仅孩子受益,家长在读经的过程中也收获很多。诵读经典和道德实践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他们的成长带去了有意义的经历。
(3)总结提升:习得精髓。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化,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经典诵读,学校为每位孩子提供了一本《经典诵读摘录本》,并将诵读进行晋级制,不同年级所读的数量、要求也不同。当孩子们完成指定诵读内容即可申请晋级,在经指导师检测合格后顺利晋级到下一阶段。期中可以在“校读书节”上一展风采,每学期结束,学校都会评出“优秀诵读员”“经典诵读明星班级”等。诵读活动使我们的师生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了初步的理解更培养了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提高了文化素养,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
在活动中巧读文化经典,促使少先队活动气氛更加活跃,孩子的身心从活动中得到了健康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自学、自理、自护、自强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孩子素质,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
我们的追求是:巧妙地把传统文化经典引入到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的广阔领域,根据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植根于经典的土壤,充分显示传统文化经典强大的德育优势,建设“书香校园”,“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让经典诵读在孩子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仁宝.德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杨赫男.特色学校创办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及规章制度实务全书[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经典诵读;实践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小学呼唤德育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而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方向发展,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导致儿童“质变”向不良方向发展,因而小学德育工作迫在眉睫。
2.农村小学德育内容贫乏、方法单一
受条件限制,农村小学的德育仍处于边缘地带。《思想品德》是学校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唯一的书面材料,而大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分数,只注重孩子表面的行为规范,却忽视他们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少之甚少,严重阻碍了农村孩子的兴趣导向和素质培养。
3.我国文化经典具有深厚的德育内涵
道德情感的培植和道德感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经典的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学校德育最基础、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理论指导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孩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孩子的德育素质,必须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畅通德育的渠道,尤其要注入创新的活力。”
三、实践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遵循学校德育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文化经典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真正让国粹文化为农村小学德育服务?
近年来,我校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广阔空间,积极探索文化经典诵读与德育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成立了文化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研究制定了学校实施方案,为我校诵读工作顺利开展做好组织准备。我们从每一个班级入手,逐步向全校推广。现在我们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十分浓厚,已经形成本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1.在学科教学中巧设文化经典课程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因而我们十分注重畅通德育主渠道,紧紧围绕德育主体目标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运作之中。而这种“渗透”决不能沿袭已久的传统说教和形式主义的牵强附会,而应在“渗透”所凭借的内容和手段上予以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所创设的德育情景、提供的生动内容则最易于对孩子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教育,具有优化德育效益的特殊功能。近年来,经过一些教师大量地实践研究、探索和总结,初步实现了文化经典与德育内容的和谐结合,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思想教育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它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我校以“巧读文化经典 积累国粹文化”为主题,分别开展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和《小孩子必读古诗词80首》的诵读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指导地诵读,持之以恒,确保了活动的效果。附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经典诵读阶段规划:
(1)低年级段(1~2年级)。具体目标:朗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有目标地接触、了解文化经典。①接触、了解《三字经》《弟子规》,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认读《三字经》《弟子规》。②初步掌握朗读《三字经》《弟子规》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朗读技巧。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早读课五分钟朗读,能利用其余课外时间深化学习。④每周能背诵一句《三字经》《弟子规》。⑤了解《三字经》《弟子规》相关小故事。⑥使孩子懂得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2)中年级段(3~4年级)。具体目标:朗读背诵《弟子规》《小孩子必读古诗词80首》,初步学会运用部分经典名句。①接触、了解《弟子规》《古诗词80首》,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认读《弟子规》《古诗词80首》。②初步掌握朗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朗读技巧。③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古诗词80首》,背诵《弟子规》《古诗词80首》。④每周背诵《弟子规》及《古诗词80首》中的一首。⑤理解《弟子规》《古诗词80首》中的词句,说说每句诗的大概意思,积累一些经典名句。⑥凭借语言文字,想象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内蕴美。⑦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部分流传运用的经典名句含义,并初步掌握运用方法。
(3)高年级段(5~6年级)。具体目标:朗读背诵《弟子规》《孝经》,懂得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并学以致用。①接触、了解《弟子规》《孝经》,能根据老师的指导认读《弟子规》《孝经》。②初步掌握朗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形成一定的朗读技巧。
③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孝经》并背诵。④每周背诵《弟子规》《孝经》中的一个章节。⑤理解《弟子规》《孝经》中的词句,说说每章节的大概意思,积累一些经典名句。⑥凭借语言文字,想象古文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文的语言美和内蕴美。⑦在诵读古文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古代文明,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通过语文等微型课程教学,让孩子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培养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尊重平凡劳动、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
2.在艺术教育中巧用文化经典优化育人效果
我校根据孩子的特长,把文化经典诵读与学校的音乐课及艺术培训课有机结合起来了,通过演唱、舞蹈、器乐等表现形式与文化经典内容巧妙融合,以艺术的感染力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把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文化与艺术双向发展的态势。
(1)走进静止的艺术,在视觉中寻找经典魅力。美术课教学引入经典诗文,实现教学过程德育渗透的优化。孩子根据一幅画,配上合适的诗句。孩子将所要求背诵的诗歌,抄在自己的抄诗本上,并在旁边配上画:或一带梳林,一抹云霞;或一弘清溪,一弯新月;或几叶扁舟,三两青峰;有时还可以用学过美术知识剪贴上适当的山水写意画等等,为抄写本增添几分诗情画意,比如,欣赏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一幅想象中非常美的山水丹青画,并让学生从作者心情舒畅,触景生情,挥墨而就中感悟诗人高超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感,感中有思的意境,使孩子在这其间感悟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走进流动的艺术,在空间中感受经典魅力。一篇经典美文、古诗,就是一首歌,一幅画,一件作品……书法课上,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书写临摹诗词歌赋来提高审美情趣;通过练汉字、写书法让孩子在一笔一划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在自己的眼光里感受到文化经典的精彩,感觉到字里行间的博大乾坤。教师也可运用手中的笔和孩子们共同交流书法绘画艺术,陶冶孩子情操,使孩子在琴、棋、书、画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育人的功能。
3.在少先队活动中妙读文化经典提高德育实效
(1)独特体验:寓读于乐。我校少先队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诵读兴趣。即便是最本色的“素读”,也融入接力、递进、唱和等方式,以增加兴趣,消除疲惫感。我们根据诵读内容创编韵律操,让孩子在课间锻炼中感受经典;定期组织经典吟唱、诗文表演、诗文接龙、亲子诵读等展演活动 ;定期开展“诵读擂台”“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让孩子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孩子的诵读热情,让孩子在诵读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2)珍视互动:家校合力。我校注重家校联系,让家庭、学校、社区形成合力,多维度、多方位地诠释经典的阅读延伸。例如,组织读书会,让爱读书的孩子和教师携手主持,活动的策略尽量增加一些游戏、趣味的成分,由孩子们自行设计、自行布展的墙报;孩子们自抄的一篇篇美文,配上一幅幅图画,一点一滴都渗透着孩子对这项活动的热爱……
很多家庭在“小手拉大手”诵读延续活动中服务社区、帮助孤寡老人、争做“环保家庭”……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礼貌待人的修养,不仅孩子受益,家长在读经的过程中也收获很多。诵读经典和道德实践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他们的成长带去了有意义的经历。
(3)总结提升:习得精髓。为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文化,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经典诵读,学校为每位孩子提供了一本《经典诵读摘录本》,并将诵读进行晋级制,不同年级所读的数量、要求也不同。当孩子们完成指定诵读内容即可申请晋级,在经指导师检测合格后顺利晋级到下一阶段。期中可以在“校读书节”上一展风采,每学期结束,学校都会评出“优秀诵读员”“经典诵读明星班级”等。诵读活动使我们的师生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了初步的理解更培养了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提高了文化素养,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
在活动中巧读文化经典,促使少先队活动气氛更加活跃,孩子的身心从活动中得到了健康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自学、自理、自护、自强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孩子素质,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
我们的追求是:巧妙地把传统文化经典引入到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的广阔领域,根据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植根于经典的土壤,充分显示传统文化经典强大的德育优势,建设“书香校园”,“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让经典诵读在孩子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仁宝.德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杨赫男.特色学校创办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及规章制度实务全书[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