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不深,对教师的崇拜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教育,方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方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所传授的道理和知识。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情感教育;注意细节;解决矛盾;关注特殊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学记》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个性特点较鲜明,独立性增强,情绪不稳定,自我调控力不强。在大城市成长的孩子,家长往往受教育程度高,教育观念新潮,重视子女的教育。孩子在家庭的焦点关注中成长,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广,社会中多元的价值观念间接影响孩子渴望新知的心,他们视野广、接受能力强。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虽然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学校教育也不可忽视。一些孩子心态浮躁,缺乏刻苦钻研、坚持信念,对教师的情感不深,对教师的崇拜感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要得到学生的喜爱、信任,进而让学生接受教育,进行内化、转变,教师首先要付诸强烈的感情,重视情感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情感教育中,教育者自身的情感与情感表达方式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社会上赋予教师这份职业许多的光环,也拔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是教师的荣誉,同时也成为教师压力的源头。所以,教师应具备比其他职业者更强的情绪调控能力,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当教师面临社会、家庭、工作等压力,无法放松释怀时,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因情绪因素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关爱。教师在这种负面心理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简单、敏锐的心能迅速捕捉到教师情绪的变化,学生的情绪、情感势必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佳的。另一方面,教师心中秉承“师道尊严”的观念,维护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可能会吝惜情感的表达,导致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缺乏。实践告诉我们,占据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教育者,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而制约着教育过程的顺利程度。让学生信服,得到学生尊重、喜爱,这是感化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润滑剂与催生剂。因而,教师自身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表达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用情感去影响、唤醒、教育学生。
一、情感教育,需从细节处关注学生的成长、心理状态
这学期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那天,一整个上午我带运动员去参加各种比赛,我安排集体项目长绳8字跳的学生自行组织训练。到了下午,正式比赛,裁判清点人数,我们班多了一个运动员,学生们纷纷说,让谢某下场,赖老师没选他。我印象中也没选谢某,情急之下,让他退场。谁料,他哇地放声痛哭,瘫坐在地上,怎么劝也不肯起来,哭个不停。比赛结束,他还在哭,头都不肯抬,我跟他说,赖老师不知道体育老师选了他,而且他一直参与训练。当时比赛就要进行,我们得遵守比赛规则,必须得有人退出,情急之下让他退场,这也是维护集体的一种行为。逐渐地,他慢慢平稳了情绪。之后,我联系了他的家长,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没想到,第二天,家长给我很长的留言,说谢某回家后还是情绪失控,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中,对集体活动感到灰心丧气。我没想到因自己的疏忽发生了这样的事,对这个孩子产生那么深的影响,我感到挺愧疚。假设之前的工作做细一点,就不会这样伤害到一个孩子的心。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去保护孩子这份稚嫩的心,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情感教育,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有一阵子,班上徐某几次把班上的同学打哭。一次是无缘由向同学动手,一次是与同学产生矛盾。知道这样的情况,我大为恼火,怎么会有这么恶劣的行为呢?我把徐某叫来办公室。让我意外的是,他的态度不是嚣张、心虚,而是满含泪水,似乎满腹委屈。一个小孩一副这样的模样,肯定有其特殊的原因。我平复情绪,跟徐某以聊天的形式问清楚事情的经过,探求他内心的想法。他说根本就不觉得自己动手打人不对,而是觉得自己第二次打人时因为被同学误会,动手打人了,才能发泄自己的不满与委屈,这样才显得公平。他根本没觉得打人不对!原来在他的认知中,打人可以平复自己的情绪,可以解决问题。这才是症结!
于是,我向他分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对他人、对自己产生的后果,教育他如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与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分析教育后,我觉得徐某的态度与想法改变了。通过徐某的这件事,也让我认识到,平时我就应当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出症结,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三、情感教育,要关注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的学生
陈某是我们班一位安静寡言的学生,上课只言不发,课后不参与同学活动,接受新知慢,考试分数低。有几次在课堂上我提问他,他迟缓地站起来,低着头,目光怯懦,一声不吭,在鼓励之下,才会发出几个词来,声音细微得听不清楚。这样的情况经历了几次之后,我几乎都不敢提问他了,觉得每一次的提问就是对他的折磨。他给同学留下的就是这样固有的印象。我心想:这个学生就是这样安静的,气质是先天的,我也不想再“拔苗助长”。有一次,我跟他的家长反映了他的学习情况之后,家长表示无可奈何,只是随意地说:“其实他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的,非常活泼。”家长的讲述让我很意外,于是我让家长多讲讲他跟家人时表现的行为,原来陈某在家非常活泼,跟他的姐姐一样热衷体育运动,特别是体操,能做出许多高难度动作。想起陈某怯懦的眼神,我想到要转化他,必须让他树立信心。我让陈某的家长把他在家里的表现,如帮家里做家务、参加公益活动、体育活动等的照片发给我,家长很激动,一下子发了几十张照片给我。我从中挑选了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照片,做成了一个PPT,在课堂上,播放给全班学生看。同学们看到了陈某的这些照片,发现了他活泼的一面,都很意外,特别是看到他完成高难度的体操动作,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的声音。于是,我趁机肯定了陈某对家人的关心、对公益的热心、对体育的热爱,赞赏了他刻苦训练后掌握的技能,鼓励他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大胆与同学交往,也告诉全班学生,学会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自从这次活动之后,同学们对陈某的印象改观了,一向面无表情的陈某,脸上多了笑容,眼神里多了光芒。在课堂上提问他,他的腰杆直了,声音响亮了。我想,这样的一个PPT,这样的课堂15分钟,对这个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多一份留心,多一份关注,也许在一个孩子成长历程中都能刻下深刻的痕迹。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情感教育在园丁的教育教学中,是一缕缕充满着温暖、力量的阳光。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关键词:情感教育;注意细节;解决矛盾;关注特殊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学记》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个性特点较鲜明,独立性增强,情绪不稳定,自我调控力不强。在大城市成长的孩子,家长往往受教育程度高,教育观念新潮,重视子女的教育。孩子在家庭的焦点关注中成长,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广,社会中多元的价值观念间接影响孩子渴望新知的心,他们视野广、接受能力强。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虽然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学校教育也不可忽视。一些孩子心态浮躁,缺乏刻苦钻研、坚持信念,对教师的情感不深,对教师的崇拜感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要得到学生的喜爱、信任,进而让学生接受教育,进行内化、转变,教师首先要付诸强烈的感情,重视情感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情感教育中,教育者自身的情感与情感表达方式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社会上赋予教师这份职业许多的光环,也拔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是教师的荣誉,同时也成为教师压力的源头。所以,教师应具备比其他职业者更强的情绪调控能力,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当教师面临社会、家庭、工作等压力,无法放松释怀时,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因情绪因素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关爱。教师在这种负面心理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简单、敏锐的心能迅速捕捉到教师情绪的变化,学生的情绪、情感势必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佳的。另一方面,教师心中秉承“师道尊严”的观念,维护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可能会吝惜情感的表达,导致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缺乏。实践告诉我们,占据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教育者,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而制约着教育过程的顺利程度。让学生信服,得到学生尊重、喜爱,这是感化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润滑剂与催生剂。因而,教师自身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表达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用情感去影响、唤醒、教育学生。
一、情感教育,需从细节处关注学生的成长、心理状态
这学期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那天,一整个上午我带运动员去参加各种比赛,我安排集体项目长绳8字跳的学生自行组织训练。到了下午,正式比赛,裁判清点人数,我们班多了一个运动员,学生们纷纷说,让谢某下场,赖老师没选他。我印象中也没选谢某,情急之下,让他退场。谁料,他哇地放声痛哭,瘫坐在地上,怎么劝也不肯起来,哭个不停。比赛结束,他还在哭,头都不肯抬,我跟他说,赖老师不知道体育老师选了他,而且他一直参与训练。当时比赛就要进行,我们得遵守比赛规则,必须得有人退出,情急之下让他退场,这也是维护集体的一种行为。逐渐地,他慢慢平稳了情绪。之后,我联系了他的家长,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没想到,第二天,家长给我很长的留言,说谢某回家后还是情绪失控,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中,对集体活动感到灰心丧气。我没想到因自己的疏忽发生了这样的事,对这个孩子产生那么深的影响,我感到挺愧疚。假设之前的工作做细一点,就不会这样伤害到一个孩子的心。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去保护孩子这份稚嫩的心,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情感教育,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有一阵子,班上徐某几次把班上的同学打哭。一次是无缘由向同学动手,一次是与同学产生矛盾。知道这样的情况,我大为恼火,怎么会有这么恶劣的行为呢?我把徐某叫来办公室。让我意外的是,他的态度不是嚣张、心虚,而是满含泪水,似乎满腹委屈。一个小孩一副这样的模样,肯定有其特殊的原因。我平复情绪,跟徐某以聊天的形式问清楚事情的经过,探求他内心的想法。他说根本就不觉得自己动手打人不对,而是觉得自己第二次打人时因为被同学误会,动手打人了,才能发泄自己的不满与委屈,这样才显得公平。他根本没觉得打人不对!原来在他的认知中,打人可以平复自己的情绪,可以解决问题。这才是症结!
于是,我向他分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对他人、对自己产生的后果,教育他如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与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分析教育后,我觉得徐某的态度与想法改变了。通过徐某的这件事,也让我认识到,平时我就应当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出症结,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三、情感教育,要关注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的学生
陈某是我们班一位安静寡言的学生,上课只言不发,课后不参与同学活动,接受新知慢,考试分数低。有几次在课堂上我提问他,他迟缓地站起来,低着头,目光怯懦,一声不吭,在鼓励之下,才会发出几个词来,声音细微得听不清楚。这样的情况经历了几次之后,我几乎都不敢提问他了,觉得每一次的提问就是对他的折磨。他给同学留下的就是这样固有的印象。我心想:这个学生就是这样安静的,气质是先天的,我也不想再“拔苗助长”。有一次,我跟他的家长反映了他的学习情况之后,家长表示无可奈何,只是随意地说:“其实他在家里完全不是这样的,非常活泼。”家长的讲述让我很意外,于是我让家长多讲讲他跟家人时表现的行为,原来陈某在家非常活泼,跟他的姐姐一样热衷体育运动,特别是体操,能做出许多高难度动作。想起陈某怯懦的眼神,我想到要转化他,必须让他树立信心。我让陈某的家长把他在家里的表现,如帮家里做家务、参加公益活动、体育活动等的照片发给我,家长很激动,一下子发了几十张照片给我。我从中挑选了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照片,做成了一个PPT,在课堂上,播放给全班学生看。同学们看到了陈某的这些照片,发现了他活泼的一面,都很意外,特别是看到他完成高难度的体操动作,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的声音。于是,我趁机肯定了陈某对家人的关心、对公益的热心、对体育的热爱,赞赏了他刻苦训练后掌握的技能,鼓励他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大胆与同学交往,也告诉全班学生,学会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自从这次活动之后,同学们对陈某的印象改观了,一向面无表情的陈某,脸上多了笑容,眼神里多了光芒。在课堂上提问他,他的腰杆直了,声音响亮了。我想,这样的一个PPT,这样的课堂15分钟,对这个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多一份留心,多一份关注,也许在一个孩子成长历程中都能刻下深刻的痕迹。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情感教育在园丁的教育教学中,是一缕缕充满着温暖、力量的阳光。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