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学生普遍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对他们来说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最纯最美的诗词语言变成了书面作业和考试题目,古诗词学习变成了字、词、句的操练,应付考试往往成了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全部动因,少了诵读,没了感悟,少了欣赏,缺了品位。学生即使本来有一点审美情趣,最后也会被操练得兴趣索然,诗词的学习变得十分功利。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疲于应付,收效甚微,高考的诗歌赏析题成了学生的老大难,有些高考诗词赏析题学生得分相当低。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古诗词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处理好一个大的方面,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正逐渐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这是一件十分可怕、可悲的事情。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将古典诗词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古典诗词形式上多是律诗绝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主题上一般都是健康向上的。有的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有的反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有的抒发忧时伤己的博大情怀,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笔者总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一些古诗词中的经典语句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古典诗词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其韵味、哲理和意境,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高一新生刚入学,突然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和一群陌生人中,一种孤寂、冷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习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鼓励同学们要勇于融入新生活,结交新朋友。在这样一片朗诵声中,同学们的感情拉近了。当学生们学习上遇到挫折灰心失意时,笔者又热情地鼓励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听了这些格言式的诗句,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把情感用凝练的诗句含蓄地表达出来,就多了一丝韵味,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趣味性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古典诗词,由被动式的接受变成主动式的自我探究。如在赏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乌台诗案、赤壁之战、铜雀台锁二乔、三气周瑜等历史故事,还布置了介绍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三难佛印、兄妹戏对等趣味性问题。赏析《锦瑟》时,布置学生讲“望帝杜鹃”的典故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逐步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学生与作家、作品在生活上的距离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语句简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琅琅上口,这些特点都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欣赏和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总是提前准备好范读的视频材料,课堂上通过视频范读、教师配乐范读、单个学生配乐范读、全班配乐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时,让学生配乐进行朗读感悟,笔者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诗词的节奏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通过联想、想象获得愉悦和满足
中国的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和意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中“绿”“闹”“弄”等可谓是“一字风流,境界全出”。因此,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融入古诗词所创设的情境中,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及二次创造的满足。
培养发散性思维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讨论、畅所欲言,重视个性化解读,变课堂教学的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赏析《江雪》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他内心十分孤独、寂寞,因为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有的说“他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还有的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谁能想到学生的解读如此精彩,真是妙不可言。
学以致用是目的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成熟的阶段,再加上日渐丰富的生活经历,有着广泛的写作题材。所以,在诵读赏析了大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诗词热情高涨的时候,笔者开始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
首先向学生介绍诗词的押韵、平仄、字数等基本格式的要求,然后在情感表达、意象选择、手法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开始创作诗歌,笔者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在不断鼓励和帮助下,一部分同学写出了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象鲜明的诗歌。笔者便把其中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集结成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这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经过这些教学实践,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日趋浓厚,古典诗词成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小诗人”。语文试卷的诗词赏析题目不再是学生的老大难,学生面对考题时多了自信和从容,得分明显高于其它班级。此外,还帮助很多学生养成了充满意蕴和哲理的作文风格,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聚的百花园中蹁跹起舞,尽情采撷智慧、风骨、操守、态度、性情的永恒花朵,使我国的古诗词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古诗词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正逐渐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这是一件十分可怕、可悲的事情。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将古典诗词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古典诗词形式上多是律诗绝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主题上一般都是健康向上的。有的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有的反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有的抒发忧时伤己的博大情怀,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笔者总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一些古诗词中的经典语句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古典诗词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其韵味、哲理和意境,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高一新生刚入学,突然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和一群陌生人中,一种孤寂、冷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习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鼓励同学们要勇于融入新生活,结交新朋友。在这样一片朗诵声中,同学们的感情拉近了。当学生们学习上遇到挫折灰心失意时,笔者又热情地鼓励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听了这些格言式的诗句,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把情感用凝练的诗句含蓄地表达出来,就多了一丝韵味,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趣味性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古典诗词,由被动式的接受变成主动式的自我探究。如在赏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乌台诗案、赤壁之战、铜雀台锁二乔、三气周瑜等历史故事,还布置了介绍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三难佛印、兄妹戏对等趣味性问题。赏析《锦瑟》时,布置学生讲“望帝杜鹃”的典故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逐步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学生与作家、作品在生活上的距离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语句简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琅琅上口,这些特点都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欣赏和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总是提前准备好范读的视频材料,课堂上通过视频范读、教师配乐范读、单个学生配乐范读、全班配乐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时,让学生配乐进行朗读感悟,笔者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诗词的节奏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通过联想、想象获得愉悦和满足
中国的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和意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中“绿”“闹”“弄”等可谓是“一字风流,境界全出”。因此,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融入古诗词所创设的情境中,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及二次创造的满足。
培养发散性思维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讨论、畅所欲言,重视个性化解读,变课堂教学的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赏析《江雪》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他内心十分孤独、寂寞,因为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有的说“他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还有的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谁能想到学生的解读如此精彩,真是妙不可言。
学以致用是目的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成熟的阶段,再加上日渐丰富的生活经历,有着广泛的写作题材。所以,在诵读赏析了大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诗词热情高涨的时候,笔者开始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
首先向学生介绍诗词的押韵、平仄、字数等基本格式的要求,然后在情感表达、意象选择、手法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开始创作诗歌,笔者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在不断鼓励和帮助下,一部分同学写出了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意象鲜明的诗歌。笔者便把其中的精品读给全体学生听,并打印出来集结成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刷出来,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这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经过这些教学实践,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日趋浓厚,古典诗词成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小诗人”。语文试卷的诗词赏析题目不再是学生的老大难,学生面对考题时多了自信和从容,得分明显高于其它班级。此外,还帮助很多学生养成了充满意蕴和哲理的作文风格,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聚的百花园中蹁跹起舞,尽情采撷智慧、风骨、操守、态度、性情的永恒花朵,使我国的古诗词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