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匪患是广东民国时期的一个严重且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是当时报刊议论的主题之一。匪患的影响不仅从乡村蔓延到城市,甚至左右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作者结合1923年至1929年广州民国日报中的相关报道,窥探近代广东匪患的概况。
关键词: 《广州民国日报》 近代 广东 匪患概况
匪患是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涉及人数众多、分布面广,而且左右着部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它们的影响从乡村蔓延到城市,土匪中虽然也存在劫富济贫、伸张正义的绿林好汉,但大多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对于匪患这个不可忽视的民国社会生活问题,报纸杂志也将其列入当时议论的主题之一,《广州民国日报》也不例外,几乎每天都有报道。
国内外对于近代广东的匪患问题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在已有的研究中,近代报刊是匪患问题研究的重要史料。因此我认为从《广州民国日报》窥探近代广东匪患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1923年至1929年《广州民国日报》为例,窥探近代广东匪患概况。
一、《广州民国日报》中的匪徒种类及特点
“匪”是一个很笼统的称谓,但不同时代或者同时代不同阶级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人们一般都将“土匪”与“盗贼”相提并论,凡是强行劫掠或者窃取别人财物、为非作歹的人,依其情节轻重,或称为盗匪,或称为窃贼。《辞海》对“匪”的解释为:“匪,强盗,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人。”①人们在“匪”字之前加上“土”字,进而称为“土匪”,主要指本地匪徒,或者在本地活动的盗匪。而概括来说,土匪就是超越法律范围进行活动而又无明确政治目的,并以抢劫、勒索为生的人。
近代广东乃匪患较为严重、突出的地区之一,不仅涉及人数众多,种类也较为繁多。若以匪徒活动的地域特点来区分,近代广东匪患可分为山匪、湖匪等。
第一,山匪,一指常年在山岭地区活动的土匪,另指以山寨为根据地的土匪,但其活动并不限于山寨地区。如“现凭先报本案被掳人韦荣霈,现在藏匿龙眼洞附近大山,中有匪二三十人,严重看守,四面有匪放哨……”②,此案土匪于圣三一学校掳得人质,后将人质藏于大山,可见土匪其营寨也在山岭之间。此外,广州香山新会等地的大山也是近代广州匪患盘踞之地。
第二,湖匪,主要在内河湖湖泊港湾间进行抢掠活动的匪帮。例如1923年8月8日的新闻:“昨五日六時許,有西江柴船廿餘艘,由上游聯帮東下来省,詎駛至肇慶三榕峽附近河面,猝遇颶風,各船迫得停泊暫避,竟為峽上匪黨窺見,糾眾奔下,向全船圍攻,船伴抵敵不住,被蜂擁而過,將銀物掠奪一空,并擄去船主黃永發、胡德等十二人,始呼嘯逸去。現各船已駛至河口,報請派艦追擊云。”③又如1923年9月报道:“昨六日有九江匪首关议和、纠集股匪数百人,齐集于该镇东方,意图伺机洗劫,行为该处防军所闻,即调集部队,前往围劝,据股匪等开枪抗拒,鏖战数小时,匪势不支,始兴溃退,临行并纵火焚烧。幸防军暨居民齐出灌救,将火扑灭,移时秩序即已恢复云。”④因为湖泊水面辽阔,地形复杂,又是交通要道,所以此类的劫案常有发生。
若以土匪的组合方式、活动规模等因素来区分,可区分为暂时性的匪帮、半永久性的匪帮和土匪军队等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暂时性的匪帮,指一种小规模的、季节性的、地方上的游民的聚集。这些成员大多主要因为经济上遇到困难,生计艰难,便三五成群、拉帮结派,在地方上进行小型的抢劫偷盗活动。这一类型的匪徒在《广州民国日报》中是最为常见的,不管是入室劫掠还是当街抢劫,抑或是抢摊,常常是本地游民为生计而进行抢劫盗窃。这类活动常常是忽然聚集起来的,也常常在目的达到之后就忽然解散,各走各路。
第二,半永久性的匪帮,是组织相对稳定的大股土匪,主要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的地方出现。大多由农民和饥民组成。“……近加天水为灾,遍地汪洋,往来必渡以小舟,米薪腾贵,民生几绝,该党乘水打劫……”⑤。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粤东地区台风灾害严重之时,每年此时有关匪患的报道也会相应增加,情形亦相比其他时段更为严重。
第三,土匪军队,一般是在几股土匪联合的基础上,采取据军队式的编制,除了进行常规的土匪掠夺活动之外,也会袭击城市集镇和地方政府。1923年8月有新闻:“车歪炮台外太尾地方,久为匪帮渊,近日又更蔓延,丐帮股匪,类若散军,因有极犀利之军器,即手机关及水路机关枪,亦各有数杆之多,昨廿五号旱,陈村军官山合记等渡,联帮出口,被该匪党齐出拦江抢劫,炮火连天,陈村渡上护问队兵士,换枪抵御,被匪用手机关击射,轰死兵士搭客数十余名,卒之各渡不能越雷池一步,退回省河暂停,课件盗匪只猖獗云。”⑥又如该月初谭启秀在云浮剿匪新闻中提道:“该县土匪,即乘机陷城。”⑦匪徒之猖獗,可见一斑。
二、《广州民国日报》中匪徒的特点
通过分析,我认为近代广东匪患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近代广东匪患主要肆虐于珠江三角洲、沿海、沿江一带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富饶地区。从我所统计的新闻来看,近代广东股匪主要分布于西江、东江、北江三段河道的沿岸,以及南路的阳江、阳春、电白、高州、雷州、钦州、廉州一带。其中东江股匪集中于东莞、惠州、博罗之间;西江股匪主要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香山、顺德、南海、番禺及三水以上的沿江地带活动,就是省城广州附近也是盗匪经常出没之区。当然也由于珠江三角洲、沿海、沿江一带工商业较为发达,属于较早开放的地区,是报纸关注的重点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匪患关注度相对也会较高。
第二,近代广东匪患团伙一般规模较小,以小股分散为主。近代广东其实并未像河南、东北等省份一样出现成千上万的匪徒到处流窜,而是在天灾人祸及战乱之下饥民普遍存在。这些饥民为了生存,或者三五成群,或者数十人聚为一伙,四处劫掠,临时性的盗匪较多。如1926年前后,在南海县盐步到省城的河道上,盗匪所设的勒收行水堂口中,每堂匪五六人或七八人不等,数量并不大;而且“粤盗猖獗,率多潜匿各乡,散则为民,聚则为匪,与别省负隅据穴者情势不同”⑧,特别是在20年代初期,《广州民国日报》所报道的关于匪徒的新闻大部分为单人或少数几人的盗窃劫掠行为。
第三,近代广东匪患有较浓厚的经营色彩。从《广州民国日报》的新闻来看,盗窃掠夺财物、掳人勒索及打单都是近代广东匪徒的主要和常见方式。虽然近代广东匪徒多以暴力行事,但其实他們更多的是依靠权势与声威;他们往往明目张胆,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影响。1926年, 四邑一带盗匪,白天乘长龙四出劫掠,船上公然插着“大广东堂”、“聚义堂”等旗帜⑨。1927年,南海县著匪歪嘴裕、黄宽等在良沙等地设立堂口,并用宽二尺余、长丈余之白布, 以红石朱大书“轰天鱼雷局” 五个大字,下书有“广东自由军总部”等字,公开勒收过往船只⑩。
第四,近代广东匪患多持枪,且多假冒军队行动或军匪勾结。如1923年8月报道:“……两个穿黑绸衫裤,各拔手枪剑仔指吓……”{11}“……被身穿便衣匪徒三人,假称到查电表,赚门入内,拔枪吓禁,不许声张,搜劫财物……”{12}诸如此类的报道在该月新闻中屡见不鲜,可见匪徒多持枪进行劫掠。而该月另有新闻说:“云浮县贤都团董徐贵科等,昨赴省署报陈,股匪假冒军队行劫,伤毙事主,掠夺财物并掳去男女九名口,凶悍异常等语……”{13}又如:“方本仁所部北军,前被滇军击败后,尽退赣境,近又受吴佩孚唆使,率其残部,勾结始兴土匪,意图骚扰……”{14}再如:“……职部第二支队司令刘经画,受人主使,图谋不轨,煽动军队,破坏出兵,沟通土匪,糜烂地方……”{15}诸如此类的新闻在该月有关匪患的报道中并不少见。虽然常识上我们认为军队与匪徒之间是剿伐与被剿伐的关系,但从新闻中也可以看到,匪徒与军队之间其实并不对立,甚至可能是狼狈为奸。
三、从《广州民国日报》看当时应对对匪患的办法
近代广东的匪患问题严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严重影响了近代广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有部分地方官员认为匪患的严重性影响了国民党政府在广东推行训政计划。对于如此猖獗的近代广东匪患问题,社会各界的对策不尽相同。在此仅概述《广州民国日报》报道的两条对策。
第一,组织团练。为防患匪徒猖獗的现象,各地积极筹办团练。1923年即有新闻:“内政部长徐绍桢举办地方团练,内容经志前报,现徐部长以粤省正当军事宁息之秋,亟宜筹办地方团练,以办理地方善后,防御盗匪,特饬总务厅长陈树人,将地方团练章程,早日修改公布,饬令施行云。”{16}地方积极组织团练,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地方当地的匪徒祸患,但未能根除其灾害。
第二,积极通缉、抓捕及枪决匪徒。以1923年8月和9月为例,关于出发剿匪的新闻有4例,关于枪决匪徒的新闻有6例,关于通缉匪徒的新闻亦有7例,而关于抓获匪徒的新闻超过10例之多。可见司法部门对匪患的关注,以及匪患猖獗之势。而为了鼓励警员积极破案,公安局也设置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公安局侦缉课长吴国英,以梁兴、李汉英二名,查起昌兴洋服店被掳伙伴邓炜何耀等有功,特请委充为本课侦缉员,均经吴局长准予为人,又呈请嘉奖历次起掳得利之侦缉员陈八都拿给十余名,亦经令准各记大功一次,并分别月给津贴及一次过赏云。”{17}有关剿伐、枪决、通缉匪患的新闻可谓对当时的猖獗的匪患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而司法部门的鼓励政策也对警员的办事效率与动力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以上这些做法都只能够打击犯罪行为,未能很好地预防犯罪行为。匪患之祸欲根除,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强有力的政府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完善的法制建设及德育建设。然而近代广东局势复杂多变,社会动荡不安,匪患之祸根本无法根除。
四、报刊对解决匪患的作用
据我粗略统计,1923年8月《广州民国日报》关于匪患的新闻报道有58例,9月有30例;1929年12月有30例,也就是平均每天至少有1—2例关于匪徒的新闻报道,但事实远非这么少,从中可窥见近代广东匪患的猖獗。我认为,报刊的密切关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到匪患形势,而且能够提醒人们关注家宅安全、外出小心行事,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匪患。而近代报刊的信息传播功能也使得不同地区能够相互了解,因此对于匪患的防范、应对、解决措施都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作用。此外,我觉得,报刊对匪患的密切关注也促使政府尽一切努力去防范、防治匪患,采取一切可能之措施去解决匪患之祸,而不敢轻易忽略对民生的关注。
五、结语
纵观1923年至1929年的《广州民国日报》,其对于匪患新闻报道的密切度会让我们觉得近代广东匪患猖獗之势异常,但细究之下,近代广东匪患主要还是小股分散的势力为主,并未有大量成群大帮的匪徒帮会四处流窜,有组织性的匪徒帮会仍算少数,而且近代广东匪患的发生与天灾人祸关系密切,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战乱之后,饥民与散兵为生存而不得不走上打家劫舍这条道路,这只是他们在当时的局势之下的一种选择,并无绝对的对错可言,我对此有时甚至有无奈之感。
注释: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68.转引自蔡少卿主编.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
②公安局迭次起掳详情.广州民国日报,1923-8-6.
③大帮柴船被匪掳劫.广州民国日报,1923-8-8.
④九江之兵匪大战.广州民国日报,1923-9-11.
⑤认匪亲幸免劫掳.广州民国日报,1923-8-4.
⑥轮渡被劫.广州民国日报,1923-8-27.
⑦谭启秀剿抚云浮土匪.广州民国日报,1923-8-4.
⑧盐步至省河之勒收行水机关.广州民国日报,1923-6-4.
⑨四邑匪患情形与治安会议.广州民国日报,1926-3-10.
⑩匪党用水雷勒收行水.广州民国日报,1926-5-12.转引自.被舆论化的历史:粤东盗甲天下说与近代广东匪患.中山大学学报,2005,1.
{11}刘汉华报搶之可疑.广州民国日报,1923-8-9.
{12}白昼入屋行窃之骇闻.广州民国日报,1923-8-20.
{13}令缉云浮股匪.广州民国日报,1923-8-2.
{14}滇军击退始兴土匪.广州民国日报,1923-8-13.
{15}省令通缉刘经画.广州民国日报,1923-8-13.
{16}筹办地方团练之近况.广州民国日报,1923-8-7.
{17}警探起掳分别升赏.广州民国日报,1923-8-11.
参考文献:
[1]广州民国日报,1923-1929.
[2]何文平.被舆论化的历史.粤东盗甲天下说与近代广东匪患.中山大学学报,2005,1.
[3]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 《广州民国日报》 近代 广东 匪患概况
匪患是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涉及人数众多、分布面广,而且左右着部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它们的影响从乡村蔓延到城市,土匪中虽然也存在劫富济贫、伸张正义的绿林好汉,但大多给人民带来无数的灾难。对于匪患这个不可忽视的民国社会生活问题,报纸杂志也将其列入当时议论的主题之一,《广州民国日报》也不例外,几乎每天都有报道。
国内外对于近代广东的匪患问题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在已有的研究中,近代报刊是匪患问题研究的重要史料。因此我认为从《广州民国日报》窥探近代广东匪患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1923年至1929年《广州民国日报》为例,窥探近代广东匪患概况。
一、《广州民国日报》中的匪徒种类及特点
“匪”是一个很笼统的称谓,但不同时代或者同时代不同阶级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人们一般都将“土匪”与“盗贼”相提并论,凡是强行劫掠或者窃取别人财物、为非作歹的人,依其情节轻重,或称为盗匪,或称为窃贼。《辞海》对“匪”的解释为:“匪,强盗,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人。”①人们在“匪”字之前加上“土”字,进而称为“土匪”,主要指本地匪徒,或者在本地活动的盗匪。而概括来说,土匪就是超越法律范围进行活动而又无明确政治目的,并以抢劫、勒索为生的人。
近代广东乃匪患较为严重、突出的地区之一,不仅涉及人数众多,种类也较为繁多。若以匪徒活动的地域特点来区分,近代广东匪患可分为山匪、湖匪等。
第一,山匪,一指常年在山岭地区活动的土匪,另指以山寨为根据地的土匪,但其活动并不限于山寨地区。如“现凭先报本案被掳人韦荣霈,现在藏匿龙眼洞附近大山,中有匪二三十人,严重看守,四面有匪放哨……”②,此案土匪于圣三一学校掳得人质,后将人质藏于大山,可见土匪其营寨也在山岭之间。此外,广州香山新会等地的大山也是近代广州匪患盘踞之地。
第二,湖匪,主要在内河湖湖泊港湾间进行抢掠活动的匪帮。例如1923年8月8日的新闻:“昨五日六時許,有西江柴船廿餘艘,由上游聯帮東下来省,詎駛至肇慶三榕峽附近河面,猝遇颶風,各船迫得停泊暫避,竟為峽上匪黨窺見,糾眾奔下,向全船圍攻,船伴抵敵不住,被蜂擁而過,將銀物掠奪一空,并擄去船主黃永發、胡德等十二人,始呼嘯逸去。現各船已駛至河口,報請派艦追擊云。”③又如1923年9月报道:“昨六日有九江匪首关议和、纠集股匪数百人,齐集于该镇东方,意图伺机洗劫,行为该处防军所闻,即调集部队,前往围劝,据股匪等开枪抗拒,鏖战数小时,匪势不支,始兴溃退,临行并纵火焚烧。幸防军暨居民齐出灌救,将火扑灭,移时秩序即已恢复云。”④因为湖泊水面辽阔,地形复杂,又是交通要道,所以此类的劫案常有发生。
若以土匪的组合方式、活动规模等因素来区分,可区分为暂时性的匪帮、半永久性的匪帮和土匪军队等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暂时性的匪帮,指一种小规模的、季节性的、地方上的游民的聚集。这些成员大多主要因为经济上遇到困难,生计艰难,便三五成群、拉帮结派,在地方上进行小型的抢劫偷盗活动。这一类型的匪徒在《广州民国日报》中是最为常见的,不管是入室劫掠还是当街抢劫,抑或是抢摊,常常是本地游民为生计而进行抢劫盗窃。这类活动常常是忽然聚集起来的,也常常在目的达到之后就忽然解散,各走各路。
第二,半永久性的匪帮,是组织相对稳定的大股土匪,主要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的地方出现。大多由农民和饥民组成。“……近加天水为灾,遍地汪洋,往来必渡以小舟,米薪腾贵,民生几绝,该党乘水打劫……”⑤。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粤东地区台风灾害严重之时,每年此时有关匪患的报道也会相应增加,情形亦相比其他时段更为严重。
第三,土匪军队,一般是在几股土匪联合的基础上,采取据军队式的编制,除了进行常规的土匪掠夺活动之外,也会袭击城市集镇和地方政府。1923年8月有新闻:“车歪炮台外太尾地方,久为匪帮渊,近日又更蔓延,丐帮股匪,类若散军,因有极犀利之军器,即手机关及水路机关枪,亦各有数杆之多,昨廿五号旱,陈村军官山合记等渡,联帮出口,被该匪党齐出拦江抢劫,炮火连天,陈村渡上护问队兵士,换枪抵御,被匪用手机关击射,轰死兵士搭客数十余名,卒之各渡不能越雷池一步,退回省河暂停,课件盗匪只猖獗云。”⑥又如该月初谭启秀在云浮剿匪新闻中提道:“该县土匪,即乘机陷城。”⑦匪徒之猖獗,可见一斑。
二、《广州民国日报》中匪徒的特点
通过分析,我认为近代广东匪患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近代广东匪患主要肆虐于珠江三角洲、沿海、沿江一带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富饶地区。从我所统计的新闻来看,近代广东股匪主要分布于西江、东江、北江三段河道的沿岸,以及南路的阳江、阳春、电白、高州、雷州、钦州、廉州一带。其中东江股匪集中于东莞、惠州、博罗之间;西江股匪主要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香山、顺德、南海、番禺及三水以上的沿江地带活动,就是省城广州附近也是盗匪经常出没之区。当然也由于珠江三角洲、沿海、沿江一带工商业较为发达,属于较早开放的地区,是报纸关注的重点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匪患关注度相对也会较高。
第二,近代广东匪患团伙一般规模较小,以小股分散为主。近代广东其实并未像河南、东北等省份一样出现成千上万的匪徒到处流窜,而是在天灾人祸及战乱之下饥民普遍存在。这些饥民为了生存,或者三五成群,或者数十人聚为一伙,四处劫掠,临时性的盗匪较多。如1926年前后,在南海县盐步到省城的河道上,盗匪所设的勒收行水堂口中,每堂匪五六人或七八人不等,数量并不大;而且“粤盗猖獗,率多潜匿各乡,散则为民,聚则为匪,与别省负隅据穴者情势不同”⑧,特别是在20年代初期,《广州民国日报》所报道的关于匪徒的新闻大部分为单人或少数几人的盗窃劫掠行为。
第三,近代广东匪患有较浓厚的经营色彩。从《广州民国日报》的新闻来看,盗窃掠夺财物、掳人勒索及打单都是近代广东匪徒的主要和常见方式。虽然近代广东匪徒多以暴力行事,但其实他們更多的是依靠权势与声威;他们往往明目张胆,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影响。1926年, 四邑一带盗匪,白天乘长龙四出劫掠,船上公然插着“大广东堂”、“聚义堂”等旗帜⑨。1927年,南海县著匪歪嘴裕、黄宽等在良沙等地设立堂口,并用宽二尺余、长丈余之白布, 以红石朱大书“轰天鱼雷局” 五个大字,下书有“广东自由军总部”等字,公开勒收过往船只⑩。
第四,近代广东匪患多持枪,且多假冒军队行动或军匪勾结。如1923年8月报道:“……两个穿黑绸衫裤,各拔手枪剑仔指吓……”{11}“……被身穿便衣匪徒三人,假称到查电表,赚门入内,拔枪吓禁,不许声张,搜劫财物……”{12}诸如此类的报道在该月新闻中屡见不鲜,可见匪徒多持枪进行劫掠。而该月另有新闻说:“云浮县贤都团董徐贵科等,昨赴省署报陈,股匪假冒军队行劫,伤毙事主,掠夺财物并掳去男女九名口,凶悍异常等语……”{13}又如:“方本仁所部北军,前被滇军击败后,尽退赣境,近又受吴佩孚唆使,率其残部,勾结始兴土匪,意图骚扰……”{14}再如:“……职部第二支队司令刘经画,受人主使,图谋不轨,煽动军队,破坏出兵,沟通土匪,糜烂地方……”{15}诸如此类的新闻在该月有关匪患的报道中并不少见。虽然常识上我们认为军队与匪徒之间是剿伐与被剿伐的关系,但从新闻中也可以看到,匪徒与军队之间其实并不对立,甚至可能是狼狈为奸。
三、从《广州民国日报》看当时应对对匪患的办法
近代广东的匪患问题严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严重影响了近代广东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有部分地方官员认为匪患的严重性影响了国民党政府在广东推行训政计划。对于如此猖獗的近代广东匪患问题,社会各界的对策不尽相同。在此仅概述《广州民国日报》报道的两条对策。
第一,组织团练。为防患匪徒猖獗的现象,各地积极筹办团练。1923年即有新闻:“内政部长徐绍桢举办地方团练,内容经志前报,现徐部长以粤省正当军事宁息之秋,亟宜筹办地方团练,以办理地方善后,防御盗匪,特饬总务厅长陈树人,将地方团练章程,早日修改公布,饬令施行云。”{16}地方积极组织团练,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地方当地的匪徒祸患,但未能根除其灾害。
第二,积极通缉、抓捕及枪决匪徒。以1923年8月和9月为例,关于出发剿匪的新闻有4例,关于枪决匪徒的新闻有6例,关于通缉匪徒的新闻亦有7例,而关于抓获匪徒的新闻超过10例之多。可见司法部门对匪患的关注,以及匪患猖獗之势。而为了鼓励警员积极破案,公安局也设置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公安局侦缉课长吴国英,以梁兴、李汉英二名,查起昌兴洋服店被掳伙伴邓炜何耀等有功,特请委充为本课侦缉员,均经吴局长准予为人,又呈请嘉奖历次起掳得利之侦缉员陈八都拿给十余名,亦经令准各记大功一次,并分别月给津贴及一次过赏云。”{17}有关剿伐、枪决、通缉匪患的新闻可谓对当时的猖獗的匪患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而司法部门的鼓励政策也对警员的办事效率与动力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以上这些做法都只能够打击犯罪行为,未能很好地预防犯罪行为。匪患之祸欲根除,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强有力的政府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完善的法制建设及德育建设。然而近代广东局势复杂多变,社会动荡不安,匪患之祸根本无法根除。
四、报刊对解决匪患的作用
据我粗略统计,1923年8月《广州民国日报》关于匪患的新闻报道有58例,9月有30例;1929年12月有30例,也就是平均每天至少有1—2例关于匪徒的新闻报道,但事实远非这么少,从中可窥见近代广东匪患的猖獗。我认为,报刊的密切关注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真实地认识到匪患形势,而且能够提醒人们关注家宅安全、外出小心行事,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匪患。而近代报刊的信息传播功能也使得不同地区能够相互了解,因此对于匪患的防范、应对、解决措施都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作用。此外,我觉得,报刊对匪患的密切关注也促使政府尽一切努力去防范、防治匪患,采取一切可能之措施去解决匪患之祸,而不敢轻易忽略对民生的关注。
五、结语
纵观1923年至1929年的《广州民国日报》,其对于匪患新闻报道的密切度会让我们觉得近代广东匪患猖獗之势异常,但细究之下,近代广东匪患主要还是小股分散的势力为主,并未有大量成群大帮的匪徒帮会四处流窜,有组织性的匪徒帮会仍算少数,而且近代广东匪患的发生与天灾人祸关系密切,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战乱之后,饥民与散兵为生存而不得不走上打家劫舍这条道路,这只是他们在当时的局势之下的一种选择,并无绝对的对错可言,我对此有时甚至有无奈之感。
注释: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68.转引自蔡少卿主编.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
②公安局迭次起掳详情.广州民国日报,1923-8-6.
③大帮柴船被匪掳劫.广州民国日报,1923-8-8.
④九江之兵匪大战.广州民国日报,1923-9-11.
⑤认匪亲幸免劫掳.广州民国日报,1923-8-4.
⑥轮渡被劫.广州民国日报,1923-8-27.
⑦谭启秀剿抚云浮土匪.广州民国日报,1923-8-4.
⑧盐步至省河之勒收行水机关.广州民国日报,1923-6-4.
⑨四邑匪患情形与治安会议.广州民国日报,1926-3-10.
⑩匪党用水雷勒收行水.广州民国日报,1926-5-12.转引自.被舆论化的历史:粤东盗甲天下说与近代广东匪患.中山大学学报,2005,1.
{11}刘汉华报搶之可疑.广州民国日报,1923-8-9.
{12}白昼入屋行窃之骇闻.广州民国日报,1923-8-20.
{13}令缉云浮股匪.广州民国日报,1923-8-2.
{14}滇军击退始兴土匪.广州民国日报,1923-8-13.
{15}省令通缉刘经画.广州民国日报,1923-8-13.
{16}筹办地方团练之近况.广州民国日报,1923-8-7.
{17}警探起掳分别升赏.广州民国日报,1923-8-11.
参考文献:
[1]广州民国日报,1923-1929.
[2]何文平.被舆论化的历史.粤东盗甲天下说与近代广东匪患.中山大学学报,2005,1.
[3]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