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21 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新诉求,加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朱勇教授主编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一书,通过众多切实的案例,分析讲解了如何基于跨文化教学的理念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书中,作者不但通过案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也详细阐释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原则和方法,为探索新时期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笔者在开展天津市教委科研项目“翻译地理学与翻译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编号:2018SK152)研究时,对本书作了研读。
该书收集整理了海外27 个国家任教的64 位教师的跨文化日志及大小案例共102 个。这些案例不仅问题意识突出,而且涉及面广。从内容上看,该书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理论要点翔实,结构清晰完整。作者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具体实践,全面阐述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框架及教学实施。结构上,每一章前都编有“引言”,对本章涉及的跨文化理论进行概述,帮助读者自上而下地宏观把握;然后是主体部分的“跨文化案例与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最后还设有相关“思考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利于熟练掌握。第二是案例阐释深入,单元检测丰富。作者为每个案例都设置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延伸阅读书目模块,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启示与资源。如理论聚焦模块,集中提炼了该案例中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或相关重要理论,以帮助读者适当聚焦,深刻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
从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角度看,该书具有两方面的创新。其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性强。针对案例中的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难题,该书结合相关的跨文化理論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由此有效地实现了跨文化理论与跨文化实践之间的互动。另外,作者提供了大量真实、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第一手资料,能够有效缓解目前跨文化案例类资源短缺的问题,有助于跨文化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为提升读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其二,辩证思维的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分析原则。该书所选取的案例来源于一线教师的真实日志,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且通过逻辑的内省与反思、以思辨为原则的提问与讨论、以知识和实践为目标的讲解与运用,更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二是在案例分析中,该书打破了定型化效应,从而有助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不断调整文化参考框架,以灵活应对交际需求,特别是对异质思维的理解、接纳和包容;在情感与态度层面,将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用理论指导实践,举一反三地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综上,该书理论清晰,实践性较强,可读性强,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适用于从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需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士。
该书收集整理了海外27 个国家任教的64 位教师的跨文化日志及大小案例共102 个。这些案例不仅问题意识突出,而且涉及面广。从内容上看,该书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理论要点翔实,结构清晰完整。作者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具体实践,全面阐述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框架及教学实施。结构上,每一章前都编有“引言”,对本章涉及的跨文化理论进行概述,帮助读者自上而下地宏观把握;然后是主体部分的“跨文化案例与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最后还设有相关“思考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利于熟练掌握。第二是案例阐释深入,单元检测丰富。作者为每个案例都设置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延伸阅读书目模块,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启示与资源。如理论聚焦模块,集中提炼了该案例中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或相关重要理论,以帮助读者适当聚焦,深刻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
从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角度看,该书具有两方面的创新。其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性强。针对案例中的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难题,该书结合相关的跨文化理論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由此有效地实现了跨文化理论与跨文化实践之间的互动。另外,作者提供了大量真实、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第一手资料,能够有效缓解目前跨文化案例类资源短缺的问题,有助于跨文化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为提升读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其二,辩证思维的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分析原则。该书所选取的案例来源于一线教师的真实日志,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且通过逻辑的内省与反思、以思辨为原则的提问与讨论、以知识和实践为目标的讲解与运用,更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二是在案例分析中,该书打破了定型化效应,从而有助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不断调整文化参考框架,以灵活应对交际需求,特别是对异质思维的理解、接纳和包容;在情感与态度层面,将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用理论指导实践,举一反三地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综上,该书理论清晰,实践性较强,可读性强,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适用于从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需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