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把化学实验看作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把化学实验与学生的发展和终身需要有机结合。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 实验
在学习元素周期律一节,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两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水、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这样不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神秘感,而且还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这样的效果“very good!”
我们知道,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在我们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说严重的学术化倾向、过分孤立的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等等。而“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未来的科学家,至少其中大部分不是化学家”,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他们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继续学习夯实基础!
下面就我自身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形成了新的实验理念
新课标把化学实验看作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把化学实验与学生的发展和终身需要有机结合。把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应用做实验、为了证明某些事实的正确性做实验的思想淡化了,摒弃了为应付考试去做实验的做法。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到实验,又从实验到社会的桥梁。实验为学生提出问题、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学生在亲身经历、参与的过程中便形成了新的实验理念——实验是一种科学素养。
二、进行着新的实验内容
1、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实验药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和物质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检验发酵粉加水或加热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白纸显字”、“酸雨的检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自制肥皂和洗衣粉的洗涤作用”实验、“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实验”等等。如果将它们改为课前实验,在学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为课堂提供很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还能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化学实验的探究化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在讲解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原因:① 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 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③ 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对于整个教学都相当重要。因此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的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春天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海洋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提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十分注重“绿色化学思想”。
在实验操作中,我总是时时注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我们也適时的到现场去教学,如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很好的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4、化学实验的人性化
在新课标中,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必须要时时体现“人性化”。我们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现象、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等作为实验探究背景,来导入实验。例如:“我们知道,过氧化钠能够跟水反应生成气体,当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现象如何呢?”此外,我们还应以人性化的称谓来陈述实验内容,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例如:“请根据老师的讲解来开始自己动手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在这里,用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用的是“老师”而不是“教师”,这样就拉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解放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响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眼观、手做、嘴讲的同时还怕脑子不想吗?只要脑子想,我们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通过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很多品质和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 实验
在学习元素周期律一节,我在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教学,两个班级在新课时做实验,先让学生亲自做镁、铝分别与水、盐酸的反应,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但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比较出镁和铝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金属性强弱的判定方法,这样不但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神秘感,而且还强化了知识点的记忆。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这样的效果“very good!”
我们知道,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在我们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说严重的学术化倾向、过分孤立的强调操作技能的训练等等。而“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未来的科学家,至少其中大部分不是化学家”,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他们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继续学习夯实基础!
下面就我自身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谈几点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形成了新的实验理念
新课标把化学实验看作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活动,把化学实验与学生的发展和终身需要有机结合。把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应用做实验、为了证明某些事实的正确性做实验的思想淡化了,摒弃了为应付考试去做实验的做法。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到实验,又从实验到社会的桥梁。实验为学生提出问题、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学生在亲身经历、参与的过程中便形成了新的实验理念——实验是一种科学素养。
二、进行着新的实验内容
1、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实验药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和物质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检验发酵粉加水或加热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白纸显字”、“酸雨的检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自制肥皂和洗衣粉的洗涤作用”实验、“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实验”等等。如果将它们改为课前实验,在学生不知到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为课堂提供很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还能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化学实验的探究化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在讲解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原因:① 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 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③ 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对于整个教学都相当重要。因此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的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春天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海洋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提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十分注重“绿色化学思想”。
在实验操作中,我总是时时注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我们也適时的到现场去教学,如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很好的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4、化学实验的人性化
在新课标中,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必须要时时体现“人性化”。我们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现象、科技发展的重大事件等作为实验探究背景,来导入实验。例如:“我们知道,过氧化钠能够跟水反应生成气体,当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现象如何呢?”此外,我们还应以人性化的称谓来陈述实验内容,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例如:“请根据老师的讲解来开始自己动手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在这里,用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用的是“老师”而不是“教师”,这样就拉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解放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响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眼观、手做、嘴讲的同时还怕脑子不想吗?只要脑子想,我们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通过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很多品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