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创造性地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数学教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做了一些思考。
1更新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不更新原来落后的教学观念,课程改革就流于形式。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1.1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高中数学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数学。
1.2开设探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开设探究性课题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研究习惯,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优化探究性课题的教学策略。
1.3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
应试教学脱离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应付考试而片面追求高分。素质教学侧重于学生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是全面发展的教学。素质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重组教学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而言,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记住结论更重要。
2.1坚持启发式原则
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非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则更重要千万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现事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头脑中产生解题思路。
2.2坚持合作式原则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织教学。通过合作式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想法,借此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进而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3改革教学方式
3.1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应该得到教师的理解,学习上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才能得到尊重,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3.2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要摒弃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一问多答”、“一题多解”,激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从传统的只重讲解,过渡到根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组织教学。教学中增加多边互动,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应用变式教学,培养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形式,多向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对同一数学问题,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法。对数学问题通过改变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3.4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功能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数学模型所刻画的数学关系,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优化教学过程
4.1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情境与教学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2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设计练习时,要注重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练习的整体性,做到统筹兼顾;注重练习的综合性,做到融会贯通。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知识结构,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3注重复习巩固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的知识比较零碎,通过复习课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复习时不仅要复习知识点本身,还要注重前后知识点在逻辑上的联系。通过合理的训练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4.4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提高成绩、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分层布置作业时可以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提高题三类:让后进生轻松地完成必做基础题;让中等生高兴地解决思考探究题;让优等生兴奋地攻克能力提高题。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法指导
5.1上课认真听讲,掌握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注重通法通解,训练基本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技能、方法是一节课的知识提炼,教师所讲的大多是通解通法,是基本的解题思路,是规范的解题格式,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
5.2重视课后练习,夯实数学基础
学习数学,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无法形成。平时的课后练习,必须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提倡学生课余时间多看有关的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5.3及时整理错题,注重错因分析
学生做题时有时“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错题没有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导致每次做题都会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归纳整理各种典型习题的解题技巧、各种审题分析方法、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精题好题等。把解题时的典型错误集中整理起来,认真分析错因,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新的课程体系从传统的注重“双基”教学,转变到基础和创新相结合。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加强研究性学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做了一些思考。
1更新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不更新原来落后的教学观念,课程改革就流于形式。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1.1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高中数学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数学。
1.2开设探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开设探究性课题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研究习惯,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优化探究性课题的教学策略。
1.3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
应试教学脱离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了应付考试而片面追求高分。素质教学侧重于学生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是全面发展的教学。素质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重组教学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而言,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记住结论更重要。
2.1坚持启发式原则
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非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则更重要千万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现事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头脑中产生解题思路。
2.2坚持合作式原则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织教学。通过合作式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想法,借此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进而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3改革教学方式
3.1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应该得到教师的理解,学习上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才能得到尊重,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3.2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要摒弃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一问多答”、“一题多解”,激励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从传统的只重讲解,过渡到根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组织教学。教学中增加多边互动,使教学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应用变式教学,培养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形式,多向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对同一数学问题,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法。对数学问题通过改变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3.4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功能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数学模型所刻画的数学关系,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优化教学过程
4.1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情境与教学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2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设计练习时,要注重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练习的整体性,做到统筹兼顾;注重练习的综合性,做到融会贯通。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知识结构,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3注重复习巩固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的知识比较零碎,通过复习课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复习时不仅要复习知识点本身,还要注重前后知识点在逻辑上的联系。通过合理的训练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4.4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提高成绩、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根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分层布置作业时可以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和提高题三类:让后进生轻松地完成必做基础题;让中等生高兴地解决思考探究题;让优等生兴奋地攻克能力提高题。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5加强学法指导
5.1上课认真听讲,掌握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注重通法通解,训练基本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技能、方法是一节课的知识提炼,教师所讲的大多是通解通法,是基本的解题思路,是规范的解题格式,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
5.2重视课后练习,夯实数学基础
学习数学,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无法形成。平时的课后练习,必须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提倡学生课余时间多看有关的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5.3及时整理错题,注重错因分析
学生做题时有时“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错题没有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导致每次做题都会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归纳整理各种典型习题的解题技巧、各种审题分析方法、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精题好题等。把解题时的典型错误集中整理起来,认真分析错因,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新的课程体系从传统的注重“双基”教学,转变到基础和创新相结合。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加强研究性学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