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地理一直为“副科”,使它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占用、少安排、随意取消常有发生,再加上部分教师仍是“满堂灌”式教学,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地理的现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是一堂课的序幕,一堂课好的引言,就像名演员登台亮相一样,能一下子镇住观众,同样,一堂课一个好的引言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在学习经纬网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茫茫的大海中,惊涛骇浪,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突然遇难,船身正缓缓地下沉,轮船如何用无线电向陆地上报告遇难的地点呢?陆地上派去的船只又如何找到遇难的轮船呢?我们学习好经纬网知识后,就能做好这件事情。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像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三、巧用短诗断句谚语,培养兴趣
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
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四、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到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五、漫画教学,启迪兴趣
如在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选了一幅叫做《宇宙乞儿》的漫画。画面上地球伸出两只手,哀求道:“请施舍点水给我吧!”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六、运用地理小故事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动脑筋,从而把地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 3000 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 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七、结合时事
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不断深入,无不和地理学科紧密联系,而结合时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是显著的。
在学习中国人口时,结合时事,中国第13亿小公民于2005年1月6日诞生在北京医院,从此标志着中国人口达到了13亿大关,学生对于中国人口多这一概念又加深了认识。
八、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时,教材有这样一段话:“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和海洋的反映不同,陆地受热后,温度变化剧烈,增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受热后,温度变化和缓,增温慢,降温也慢。”这段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夏季到河边游泳,中午地面热,水中凉,而晚上,地面凉,水中热,学生对于陆地和海洋对太阳的反映就一清二楚了。
九、运用电教手段
通过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可起到独特的效果。这种课型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
十、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十一、动手实践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教学《辨方向测距离》一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太阳、树桩年轮及一些景物的特征来测定学校的方向,并用步测法测出操场的长和宽。学生个个积极踊跃,乐此不疲。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测定的实地方向与指南针相符时,测量的距离与卷尺相差不多时,显得异常兴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一、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是一堂课的序幕,一堂课好的引言,就像名演员登台亮相一样,能一下子镇住观众,同样,一堂课一个好的引言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在学习经纬网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茫茫的大海中,惊涛骇浪,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突然遇难,船身正缓缓地下沉,轮船如何用无线电向陆地上报告遇难的地点呢?陆地上派去的船只又如何找到遇难的轮船呢?我们学习好经纬网知识后,就能做好这件事情。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像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三、巧用短诗断句谚语,培养兴趣
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
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地理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四、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到东亚时,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比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是否可行。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五、漫画教学,启迪兴趣
如在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选了一幅叫做《宇宙乞儿》的漫画。画面上地球伸出两只手,哀求道:“请施舍点水给我吧!”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六、运用地理小故事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动脑筋,从而把地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 3000 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 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七、结合时事
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不断深入,无不和地理学科紧密联系,而结合时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是显著的。
在学习中国人口时,结合时事,中国第13亿小公民于2005年1月6日诞生在北京医院,从此标志着中国人口达到了13亿大关,学生对于中国人口多这一概念又加深了认识。
八、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时,教材有这样一段话:“在太阳的照射下,陆地和海洋的反映不同,陆地受热后,温度变化剧烈,增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受热后,温度变化和缓,增温慢,降温也慢。”这段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夏季到河边游泳,中午地面热,水中凉,而晚上,地面凉,水中热,学生对于陆地和海洋对太阳的反映就一清二楚了。
九、运用电教手段
通过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可起到独特的效果。这种课型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
十、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十一、动手实践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教学《辨方向测距离》一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太阳、树桩年轮及一些景物的特征来测定学校的方向,并用步测法测出操场的长和宽。学生个个积极踊跃,乐此不疲。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测定的实地方向与指南针相符时,测量的距离与卷尺相差不多时,显得异常兴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