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认识文字、领悟情感、感受韵律、发展维的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大声朗读还可以开发人的右脑,改变人的性格,增强自信,积累优美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围绕朗读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举例说明了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训练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重视学生课文朗读训练,掌握好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朗读的重要性
(一)朗读有利于开发右脑,增强自信
人的右脑主要负责形象记忆、情感、美术、音乐、灵感、想象等,具有直觉性和跳跃性。右脑的开发可以使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具创造力。在朗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声音,伴之以节奏、韵律,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故而能很好地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右脑。朗读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培养自信心。有的学生生性胆小,缺乏自信。通过朗读训练,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一年级刚开学不久,笔者就注意到班里的小晴,当别的学生大声读书时,她总爱用书本遮住自己的脸,而且声音细小,不走近她的座位,根本听不到她在读书。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好几位学生都是这样。笔者决心慢慢引导她们,帮助她们养成朗读的习惯。放学后,笔者分别留她们下来训练朗读,每天一位学生,每次朗读三到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们终于能大声地朗读课文,脸上也常常洋溢着微笑,显得自信多了。
(二)领悟情感,感受韵律美
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好的文章,能很好地领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朗读《日月潭》时,整篇课文的基调是稍慢和舒缓的。根据作者的描写,朗读者娓娓道来: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日潭犹如圆圆的太阳,月潭就像弯弯的月亮。这里的景物根据时间的不同,或明朗靓丽,或隐隐约约、朦朦胧胧……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无论是晴天雨天都是那么的美,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又如,朗读《田家四季歌》时,整首儿歌节奏明快,每小节都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有节奏的朗读中,了解了不同季节农民的农事活动,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劳动后丰收的喜悦。
(三)朗读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只有熟读课文才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只有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才能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能积累优美词句,提高写作能力,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小故事,蕴含着许多道理。笔者每次给学生范读完课文后,他们都意犹未尽,自然而然地想要去朗读和记住所学的内容。例如,笔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他们都变得沉默起来,有的同情,有的气愤,有的悲伤……课文读完了,有个学生说:“陈老师,听得我都快哭了,如果可以,我真想邀请这个小女孩到我们国家来,因为我觉得我们太幸福而她太可怜了!”所以,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抓住一切机会指导他们朗读,只有多读,才能更深地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教《陶罐和铁罐》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把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到尽情时还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以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很多时候,即使下课了,学生还缠着笔者给他们朗读,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训练
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一)坚持范读
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如果能给学生范读,对学生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识字量少,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每教授一篇新课,笔者都坚持给学生们范读。这样,不仅可以更好、更快地让学生们认识新字、生词,还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集训和个辅相结合
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集体辅导时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但有的学生却要反复训练都无法把课文读通顺,这时就要进行个别辅导。通过个别辅导、训练,让这些学生跟上前进的步伐,同时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分角色朗读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课文内容。在语文课堂上,笔者经常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例如,读童话诗《池子与河流》时,笔者读旁白,女学生读池子的话,男学生读河流的话。任务一分下去,学生马上精神抖擞,做好了竞赛的准备,然后很认真地投入地去朗读。当女学生读到“我会像贵妇人一样躺在鸭绒垫上”时,她们把池子慵懒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男学生读到“我将永远奔流不息”时显得非常自豪。分角色朗读,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內容,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四)坚持每天发送语音作业
做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学习语文。从一年级开始,笔者每天都给学生们布置语音作业,短到日积月累几个词语,长到一篇十几个段落的文章,寒暑假都不曾间断。学生的能力真的超乎笔者的想象,只要布置下去,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例如,笔者布置《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觉得文章太长,学生能读通顺吗?发送语音作业时会不会有困难?实践证明,笔者的顾虑是多余的,学生们不仅完成得很好,反而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更培养了他们不断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不同的年级,对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朗读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笔者会一直重视朗读教学和学生的朗读训练,让朗读伴随整个学习阶段,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上下册)[M].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训练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重视学生课文朗读训练,掌握好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朗读的重要性
(一)朗读有利于开发右脑,增强自信
人的右脑主要负责形象记忆、情感、美术、音乐、灵感、想象等,具有直觉性和跳跃性。右脑的开发可以使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具创造力。在朗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声音,伴之以节奏、韵律,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故而能很好地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右脑。朗读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培养自信心。有的学生生性胆小,缺乏自信。通过朗读训练,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一年级刚开学不久,笔者就注意到班里的小晴,当别的学生大声读书时,她总爱用书本遮住自己的脸,而且声音细小,不走近她的座位,根本听不到她在读书。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好几位学生都是这样。笔者决心慢慢引导她们,帮助她们养成朗读的习惯。放学后,笔者分别留她们下来训练朗读,每天一位学生,每次朗读三到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们终于能大声地朗读课文,脸上也常常洋溢着微笑,显得自信多了。
(二)领悟情感,感受韵律美
声情并茂地朗读一篇好的文章,能很好地领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朗读《日月潭》时,整篇课文的基调是稍慢和舒缓的。根据作者的描写,朗读者娓娓道来: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日潭犹如圆圆的太阳,月潭就像弯弯的月亮。这里的景物根据时间的不同,或明朗靓丽,或隐隐约约、朦朦胧胧……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无论是晴天雨天都是那么的美,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又如,朗读《田家四季歌》时,整首儿歌节奏明快,每小节都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有节奏的朗读中,了解了不同季节农民的农事活动,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劳动后丰收的喜悦。
(三)朗读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只有熟读课文才能记住所学的知识,只有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才能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能积累优美词句,提高写作能力,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小故事,蕴含着许多道理。笔者每次给学生范读完课文后,他们都意犹未尽,自然而然地想要去朗读和记住所学的内容。例如,笔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他们都变得沉默起来,有的同情,有的气愤,有的悲伤……课文读完了,有个学生说:“陈老师,听得我都快哭了,如果可以,我真想邀请这个小女孩到我们国家来,因为我觉得我们太幸福而她太可怜了!”所以,入情入境的朗读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抓住一切机会指导他们朗读,只有多读,才能更深地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教《陶罐和铁罐》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把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到尽情时还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以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很多时候,即使下课了,学生还缠着笔者给他们朗读,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训练
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一)坚持范读
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如果能给学生范读,对学生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识字量少,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每教授一篇新课,笔者都坚持给学生们范读。这样,不仅可以更好、更快地让学生们认识新字、生词,还可以让他们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集训和个辅相结合
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集体辅导时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但有的学生却要反复训练都无法把课文读通顺,这时就要进行个别辅导。通过个别辅导、训练,让这些学生跟上前进的步伐,同时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分角色朗读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思想情感,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课文内容。在语文课堂上,笔者经常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例如,读童话诗《池子与河流》时,笔者读旁白,女学生读池子的话,男学生读河流的话。任务一分下去,学生马上精神抖擞,做好了竞赛的准备,然后很认真地投入地去朗读。当女学生读到“我会像贵妇人一样躺在鸭绒垫上”时,她们把池子慵懒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男学生读到“我将永远奔流不息”时显得非常自豪。分角色朗读,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內容,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四)坚持每天发送语音作业
做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学习语文。从一年级开始,笔者每天都给学生们布置语音作业,短到日积月累几个词语,长到一篇十几个段落的文章,寒暑假都不曾间断。学生的能力真的超乎笔者的想象,只要布置下去,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例如,笔者布置《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觉得文章太长,学生能读通顺吗?发送语音作业时会不会有困难?实践证明,笔者的顾虑是多余的,学生们不仅完成得很好,反而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更培养了他们不断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不同的年级,对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朗读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笔者会一直重视朗读教学和学生的朗读训练,让朗读伴随整个学习阶段,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上下册)[M].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