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外作业“量多而质差”,使中、小学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难题,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收效不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进行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实验,并申报了课题,希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不降低教学的质量.
1 课题研究的目标
为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实行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所有的作业和预习都在课堂上完成,但教学质量不下滑,学生成绩不下降.
2 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发现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环境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应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摸索出能适应“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环境下的高效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不下滑,甚至有提升.
3 课题研究的方案
“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教育理念实践研究从八年级开始实验,实验的对象选取了我校八年级的六个班级,每个班级的总人数、男女生比例、班级纪律、努力程度比较接近、学习能力、智力、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各科成绩等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班级为我执教的三个班,其余三个班为对照班.
在本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课前预习量和课外作业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正规考试成绩,具体方案是:(1)对比班级采用传统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前有预习,课外留有一定量的作业;(2)实验班级在新授课期间采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在总复习期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留作业,如果留作业只能是极少量;(3)授课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接近;(4)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的教材、周课时数完全相同;(5)对成绩的评价采用各学校普遍采用的平均分比较法,即在考虑各个班级的特殊性的情况下(如授课老师是否为班主任、班级的纪律、学风、班级的理科基础等),对同一层次的两个班级进行比较,平均分之差在5分之内 认为两个班的成绩相当或者是接近,在5分以上的认为两个班的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方法虽不够严谨,但却简单实用,容易比较.
4 教学方法
4.1 学案导学和当堂训练
笔者尝试编制并使用导学案,通过学案导学,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积极参与,导学案包含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标检测等,课堂上学生利用导学案首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努力将所学内容搞懂50℅,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群学、讨论、帮扶等交流活动,努力将所学内容搞懂80℅,剩下20℅的内容通过老师点拨、启发、分析、讲解、答疑等活动,用较少的时间,在学生能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内完成讲授,从而达到学习上的高效,最后用3到5分钟的时间进行达标检测、检验学习情况.
在导学案的后面一般都有精选、精编的课堂练习题,主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如果时间宽裕,则课堂练习当堂完成,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课堂练习变为下一个课时的内容,使学生的训练全部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进行训练,由于有时间的限制、教师的督促和鞭策,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学习氛围较好,对于不懂的问题,通过组内的交流、帮扶、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一旦养成习惯,学生完成练习的效率和质量都会越来越高.
4.1.1 存在的问题
学案导学必须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否则将影响到合作学习的质量,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参次不齐,所以自主学习的时间难以兼顾所有学生,时间的安排要关照到学困生,所以自主学习环节比较占用时间.另外,在展示的环节也很占用课堂时间,主要是由于学生讲解不熟练,表述能力欠缺,展示间隔的时间不紧凑,同时很多学生对同学的展示不感兴趣,造成“听课”效率的低下,再有就是作业都在课堂上完成,也要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所以到考试前,复习时间就会被压缩.
4.1.2 改进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摸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我将每一节的知识内容分成两课时来完成,第一次课学生主要依据学案导学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和导学案后面的课堂练习题,为了留足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教师是不讲课的,但可以帮助学生解答一些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和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到下课的时候,90%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了导学案和课堂练习,只有极少数学困生和行动缓慢的学生还留有很少量的任务,教师可规定导学案和课堂练习第二天上交,这样可以照顾到学困生和行动缓慢的学生在课外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完成任务,从而在学习进度上赶上“大部队”.教师对收来的导学案和课堂练习进行批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理解上的偏差、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决定第二次课的授课内容,在第二次课上,教师主要教授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惑点,纠正理解上的偏差,当然也会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实验演示,启发和提问以及学生的应答,但由于第二次课的授课是在第一次课上的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虽然是讲授课,但授课内容却要精炼得多,有很强的针对性,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学生是带着疑问和困惑在听课,所以也听得很认真,但理解起来就要轻松很多.授课完成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学生是否需要展示,如果是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展示欲望很高,可以由学生展示,或者是问题有交流的必要,教师也可以组织展示,如果是学生的展示欲望不强,问题没有拓展的必要,则教师可以忽略展示的环节,把时间节省下来,组织学生对第一次课上完成的导学案和课堂练习进行纠错,通过纠错,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得到了巩固.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新授课,包括实验探究课.它可以很好的实现“课前无预习”,课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零作业”,对少数的学困生来说其学习负担也是可以忽略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课外零作业”. 4.2 小组合作、组员互助
复习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学习需要也就不同,老师的统一讲解固然有效,但如果讲得太多,对很多早已经搞懂的优秀学生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反复讲解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复习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而对于基础很薄弱的学困生来说,同样的内容学困生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完全听不懂,进而失去信心,最终放弃复习,对学困生来说同样是在浪费时间.复习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属于一个班级的两极,怎样在复习中提升这两极,小组合作、组员互助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分成几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小组内中等生和中等生结成互助型对子,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结成师徒型的对子进行复习.互助型对子之间可以相互讲解、讨论、启发、完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小组上,由小组长组织共同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要么进行小组内辅导,要么在班级上统一讲解.师徒型的对子则是优秀学生根据学困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在“纠错”环节,成绩弱势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思考、消化,另一方面要观察、监督、提醒优秀学生帮助组内的弱势同学,同时也要鼓励弱势的学生虚心、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在这个时间段老师除了为学生答疑外,更要起到“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作用,观察哪里有同学需要帮助,哪里有“闲置”的优秀学生,要多关心“学困生”,多向他们了解情况,多询问他们的需要,要多配置“讲得好”的优秀学生为他们答疑,讲解,通过合作、互助,弱势的学生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复习,优秀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被提问”、“被反问”、“被追问”,会搜索、梳理大脑中的知识网络,会主动将头脑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在帮扶中,优秀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复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学习有了进步,也会提高复习的兴趣,增加了自信心.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到提高,两极分化的情况会缩小,平均分自然会提升.
如果是习题课,前段时间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纪律,保证所有同学都有一个安静的思考环境,老师要告诉学生尽量独立思考,所有的习题都要有充分思考的过程,在习题课的后段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交流,同时要发挥小组内的帮扶作用,使学困生能顺利完成训练.下面是笔者在期末复习时设计的一组习题,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基础薄弱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在训练中,却发现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去完成.
5 实践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教学上的摸索和实践,提高了课堂效益,使学生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达到了学习知识与巩固知识的目的.下面是八年级实行“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实验一个学期后的成绩,从成绩上看,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成绩上已经不相上下,甚至略处上风.图1和图2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笔者的实验已经基本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探索出了学生既能处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习成绩不下滑.变讲授型的课堂为学习型的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发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的,只要能勇于实践,能容忍实验中成绩出现的暂时下滑,用一种平和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对待实验,去克服阻力、战胜困难就一定能找到结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不影响成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理念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从长远来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意义非凡.但我们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特优率(95分以上)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有待提高,还需继续努力.
1 课题研究的目标
为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实行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所有的作业和预习都在课堂上完成,但教学质量不下滑,学生成绩不下降.
2 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发现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环境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应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摸索出能适应“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环境下的高效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不下滑,甚至有提升.
3 课题研究的方案
“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教育理念实践研究从八年级开始实验,实验的对象选取了我校八年级的六个班级,每个班级的总人数、男女生比例、班级纪律、努力程度比较接近、学习能力、智力、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各科成绩等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班级为我执教的三个班,其余三个班为对照班.
在本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课前预习量和课外作业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正规考试成绩,具体方案是:(1)对比班级采用传统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前有预习,课外留有一定量的作业;(2)实验班级在新授课期间采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在总复习期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决定是否留作业,如果留作业只能是极少量;(3)授课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接近;(4)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的教材、周课时数完全相同;(5)对成绩的评价采用各学校普遍采用的平均分比较法,即在考虑各个班级的特殊性的情况下(如授课老师是否为班主任、班级的纪律、学风、班级的理科基础等),对同一层次的两个班级进行比较,平均分之差在5分之内 认为两个班的成绩相当或者是接近,在5分以上的认为两个班的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方法虽不够严谨,但却简单实用,容易比较.
4 教学方法
4.1 学案导学和当堂训练
笔者尝试编制并使用导学案,通过学案导学,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积极参与,导学案包含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标检测等,课堂上学生利用导学案首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努力将所学内容搞懂50℅,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群学、讨论、帮扶等交流活动,努力将所学内容搞懂80℅,剩下20℅的内容通过老师点拨、启发、分析、讲解、答疑等活动,用较少的时间,在学生能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内完成讲授,从而达到学习上的高效,最后用3到5分钟的时间进行达标检测、检验学习情况.
在导学案的后面一般都有精选、精编的课堂练习题,主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如果时间宽裕,则课堂练习当堂完成,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课堂练习变为下一个课时的内容,使学生的训练全部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进行训练,由于有时间的限制、教师的督促和鞭策,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学习氛围较好,对于不懂的问题,通过组内的交流、帮扶、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一旦养成习惯,学生完成练习的效率和质量都会越来越高.
4.1.1 存在的问题
学案导学必须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否则将影响到合作学习的质量,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参次不齐,所以自主学习的时间难以兼顾所有学生,时间的安排要关照到学困生,所以自主学习环节比较占用时间.另外,在展示的环节也很占用课堂时间,主要是由于学生讲解不熟练,表述能力欠缺,展示间隔的时间不紧凑,同时很多学生对同学的展示不感兴趣,造成“听课”效率的低下,再有就是作业都在课堂上完成,也要占用大量课堂时间,所以到考试前,复习时间就会被压缩.
4.1.2 改进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摸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我将每一节的知识内容分成两课时来完成,第一次课学生主要依据学案导学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达标检测和导学案后面的课堂练习题,为了留足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教师是不讲课的,但可以帮助学生解答一些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和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到下课的时候,90%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了导学案和课堂练习,只有极少数学困生和行动缓慢的学生还留有很少量的任务,教师可规定导学案和课堂练习第二天上交,这样可以照顾到学困生和行动缓慢的学生在课外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完成任务,从而在学习进度上赶上“大部队”.教师对收来的导学案和课堂练习进行批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理解上的偏差、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决定第二次课的授课内容,在第二次课上,教师主要教授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惑点,纠正理解上的偏差,当然也会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实验演示,启发和提问以及学生的应答,但由于第二次课的授课是在第一次课上的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虽然是讲授课,但授课内容却要精炼得多,有很强的针对性,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学生是带着疑问和困惑在听课,所以也听得很认真,但理解起来就要轻松很多.授课完成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学生是否需要展示,如果是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展示欲望很高,可以由学生展示,或者是问题有交流的必要,教师也可以组织展示,如果是学生的展示欲望不强,问题没有拓展的必要,则教师可以忽略展示的环节,把时间节省下来,组织学生对第一次课上完成的导学案和课堂练习进行纠错,通过纠错,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得到了巩固.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新授课,包括实验探究课.它可以很好的实现“课前无预习”,课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零作业”,对少数的学困生来说其学习负担也是可以忽略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课外零作业”. 4.2 小组合作、组员互助
复习阶段,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学习需要也就不同,老师的统一讲解固然有效,但如果讲得太多,对很多早已经搞懂的优秀学生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反复讲解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复习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而对于基础很薄弱的学困生来说,同样的内容学困生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完全听不懂,进而失去信心,最终放弃复习,对学困生来说同样是在浪费时间.复习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属于一个班级的两极,怎样在复习中提升这两极,小组合作、组员互助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分成几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小组内中等生和中等生结成互助型对子,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结成师徒型的对子进行复习.互助型对子之间可以相互讲解、讨论、启发、完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小组上,由小组长组织共同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要么进行小组内辅导,要么在班级上统一讲解.师徒型的对子则是优秀学生根据学困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在“纠错”环节,成绩弱势的学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思考、消化,另一方面要观察、监督、提醒优秀学生帮助组内的弱势同学,同时也要鼓励弱势的学生虚心、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在这个时间段老师除了为学生答疑外,更要起到“穿针引线”、“牵线搭桥”的作用,观察哪里有同学需要帮助,哪里有“闲置”的优秀学生,要多关心“学困生”,多向他们了解情况,多询问他们的需要,要多配置“讲得好”的优秀学生为他们答疑,讲解,通过合作、互助,弱势的学生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复习,优秀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被提问”、“被反问”、“被追问”,会搜索、梳理大脑中的知识网络,会主动将头脑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把“问题”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在帮扶中,优秀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复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学习有了进步,也会提高复习的兴趣,增加了自信心.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到提高,两极分化的情况会缩小,平均分自然会提升.
如果是习题课,前段时间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纪律,保证所有同学都有一个安静的思考环境,老师要告诉学生尽量独立思考,所有的习题都要有充分思考的过程,在习题课的后段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交流,同时要发挥小组内的帮扶作用,使学困生能顺利完成训练.下面是笔者在期末复习时设计的一组习题,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基础薄弱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在训练中,却发现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去完成.
5 实践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教学上的摸索和实践,提高了课堂效益,使学生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达到了学习知识与巩固知识的目的.下面是八年级实行“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实验一个学期后的成绩,从成绩上看,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成绩上已经不相上下,甚至略处上风.图1和图2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笔者的实验已经基本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探索出了学生既能处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习成绩不下滑.变讲授型的课堂为学习型的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发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的,只要能勇于实践,能容忍实验中成绩出现的暂时下滑,用一种平和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对待实验,去克服阻力、战胜困难就一定能找到结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不影响成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理念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从长远来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意义非凡.但我们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特优率(95分以上)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有待提高,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