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言语情境 提升言语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设一定的言语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是习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生活,创设语境,搭建言语平台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新课标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此,习作应从生活出发,立足生活,创设言语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习作课《我敬佩的一个人》
  课件出示:刘洋、郎朗、林丹、刘谦的图片
  师: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学生各自回答。
  师小结:我们敬佩的人可以是成功人士。
  课件出示张丽莉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最美教师张丽莉。
  教师深情讲述张丽莉在关键时刻救出学生自己却失去双腿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感动。
  师: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的主人公张丽莉同样是一个令我们敬佩的人。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吗?
  学生畅所欲言,讲述了“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同学”等通过媒体了解到的或在自己身边看到的人。
  教学中,在教师感性的语言的引导下,学生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为切入点,从媒体上,从身边发生的事中,捕捉习作素材,捕捉自己的感受,把课堂和生活连接起来,为习作找“源”。学生在交流中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让人物的形象在心中具体化。教师立足生活创设语境,搭建了言语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立足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言语能力
  1.以本为本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随而增长。”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习作的要求,聚焦单元习作的训练点,立足文本,创设语境,重点训练,迁移写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经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以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习作
  这次习作对写法的具体要求是“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根据习作要求,教师把习作训练点确定为环境描写训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教材中关于环境描写的片段。《穷人》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唯一的听众》:“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体现人物的心情。
  师:下课了,我独自走在雨中,想起卷子上那一个个大红叉子,我的心凉凉的,回家该如何向父母交代?此时,那沙沙的雨声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
  生1:那沙沙的雨声如同凌乱的曲调。
  生2:那沙沙的雨声如同一首哀乐。
  师:一场考试几家发愁几家欢乐,但你获得了第一名,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你怀着高兴的心情听着那沙沙的雨声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
  生3:那沙沙的雨声如同一首美妙的歌。
  生4:那沙沙的雨声如同鼓舞人心的掌声。
  师:这就是境由心生。环境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心情。
  这一片断的教学立足于文本语境,创设仿写的言语情境,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写法,让学生的习作与文本相结合,习得方法,读写一体,将读写落到实处。由于重点抓得准,迁移得法,学生说得非常精彩。
  2.以生为本
  作文教学有两个文本,一个是教材上的文本,一个是学生写出来的文本。以学生的作文为本的优越性是教材文本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就能切中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实效。
  出示学生的作文:
  “我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换上溜冰鞋,高兴地走进场内。我还没站稳,两脚就不由自主地向前连续滑了几下,身子一仰,手向后甩了一圈,摔倒了。我站了起来,又摔倒了。我摔倒了又站起来,就这样,我学会了溜冰。”
  师:溜冰就是摔倒了再爬起来?只能写这么一点吗?
  生1: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生2:“两脚就不由自主地向前连续滑了几下”,这时候作者心里有什么想法?身子一仰的时候,又有什么想法?
  师:你会有什么想法?
  生2:我会想,糟糕,要摔倒了。千万不要摔啊,会很疼的,骨头断了,那就全完了。
  师:“全完了”的后面还有很多可以说的话,只是一刹那间涌上你的心头,你不知道怎么一一说出。你会想,摔了会很疼,不能上学,不能玩,见不到同学,作业也写不了,考试更别说了。多着呢,你都会在一瞬间想到。记住,我们要抓住一瞬间的想法并放慢镜头写。
  生3:摔倒了,会有想法。站起来,会有想法。又摔倒了,肯定还会有想法。这里有很多想法可以写。
  师:人的内心有很多的话要说,把这些话写出来,那就是具体、生动的心理描写。请大家看看自己的作文,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加入心理描写。
  学生展开讨论,自评自改。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作文为本,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表达,营造了自由表达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能力。
  三、立足课堂,创设语境,提升言语能力
  课堂上有许多生成资源,利用生成资源为学生创设言语情境,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能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这样的训练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作文课更生动。
  例一:一节作文课上,一个学生手拿着笔对着作文纸干着急,教师抓住这一个镜头,马上引导学生利用周围环境来写自己着急的心情。一个学生写道:“手中的笔仿佛也急得出汗,作文纸张着大口,似乎要一口吞下我,连课桌也大气不敢出。”
  例二:教师表扬了一个学生,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教师发现这个学生一脸自豪,马上请这个学生站起来,让其他同学看着他的表情,然后结合教室的氛围,说一说他的心情,进行环境描写。
  课堂生成资源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教师抓得好就能使之成为课堂的亮点,让课堂生动而高效。
  习作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训练,以字词句段等语言素材为载体表情达意的过程。在习作教学中不断创设言语情境,学生才会有更多的言语实践机会,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知、对话和感悟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知识的发展、情感的升华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细读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感悟能力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9  
学问,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作名词,泛指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作动词,意指在学中问,甚至多问以代学。可见,“学”与“问”密切相连,但两者又离不开“教”。可见,“教”之于“学”是引导,“教”之于“问”则是启发,三者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支点。  一、教——授之以渔,引导阅读  “教”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教”可深教,亦可浅教,关键在于把握“度”。这个“度”,便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理解层次、认知层次和内化水平
[摘 要]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和情感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透过教材的课文选编特点,让音韵之美与母语之爱交织,让文化之美与生活之爱交织,让亲情之美与家园之爱交织,让人物之美与民族之爱交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 音韵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67  小学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回归“教语文”,回归“言语实践”,轻理解,重运用;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应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注重读写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理解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要使课堂精彩起来,教师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而多媒体能让这门艺术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不仅很好地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同时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7  教学之所
[摘 要]语文课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安塞腰鼓》这一课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铿锵的语言,感受磅礴的气势,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与情感。通过仿写、迁移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等修辞方法。  [关键词]品读 迁移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63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语文
[摘 要]习作教学中要不要教知识,教什么样的知识,如何教知识,这是目前大多数一线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写作指导课《学写新闻报道》,对“精准知识”为什么教、该从哪儿来、怎样走向儿童、往哪儿去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诠释,使习作指导课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使教师从中感受到习作教学课堂的新方向。  [关键词]习作指导 精准知识 沙龙纪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这是一节借班教学的公开课。用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后,正式开始上课)  板块一 我能感知童话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玩一个复述童话的游戏,可以吗?  生:可以。  师:在玩游戏之前,潘老师请同学们听清楚复述的要求:童话的题目是《会“飞”的青蛙》,老师一次说一到两句,说完后就请你们来复述。这要考验听力、记忆力和勇气,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了。“有一天,鸟儿
[摘 要]《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出现在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十一册的第八组课文里面。这也是小学生第二次接触到文言文。为了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难,教学时运用的主要方法应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读、思、议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文言文 朗读 说话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轰轰烈烈中走完了六年的历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实验也即将完成一轮。六年来,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我们振奋过、迷惘过、反思过,在经历了成长的裂变与镇痛中,我们慢慢走向沉稳、趋向成熟。  而在新课改热热闹闹的背景之下,小学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尽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的一个环节。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词语教学很难出彩。即便在平常的课堂中,常见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