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球村”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时尚名词和概念的时候,位于农村的人们与大都市中的所有人一样,不甘与“封闭”、“混沌”、“落后”相提并论,他们渴望走出国门,了解世界,与不同肤色的人们一同分享世界各民族文化。一同品味传统与现代构成的文化大餐。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应运而生。海门市东洲中学,一所县级初级中学,也摸索着开始了与世界的交往。
一、在尝试中兼容并取
东中人的口中常挂着这样一句话:有石头,我们摸着过河;没有石头,我们搬来石头建造一座桥。10年前,海门县城难得见到外国人的身影,更不用说开设由外籍教师组织教学的英语口语课,而定期将教师送到国外培训也仅是一种奢望。与国外知名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只是一个梦想而已。然而,东中人凭着一贯的执着精神,由内而外,由外及里,追逐着这一梦想,架起了一条通往世界的七彩虹桥。
1、成立国际交流中心: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1999年元月。东洲中学成立了其他学校从未出现过的部门——“国际教育交流部”,工作人员只有两人。但就这两人,仅在三个月后,便在人们疑惑的眼神里、观望的态度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引进了第一位外籍教师,并通过每天下午一个小时的英语角和每周六上午的英语口语班的形式进入东洲中学的课堂。至此开创了海门外籍教师执教的先例。而当孩子由兴奋到扎实学习到口语进步迅速,家长由好奇到担忧到欣喜,社会由观望到热衷到称道,东中人的脚步更为坚定——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为学校的跨越发展,这是一条光明之路、幸福之路。
当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全部到位,人文环境已基本形成,2000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同意在学校设置外籍教师临时居住点;次年,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经过省教育厅的严格审核,东洲中学成了省第一所有资质聘请外籍教师的农村初中。2000年1月,组建海门市东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Dongzhou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Center),并成为事业编制单位,与此同时建立的“东洲国际教育网站”架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交流中心的成立以其迅速成熟的管理理念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使东洲中学国际性迈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联络国外友好学校:兼容并取的学习方式
东中人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的目标价值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提升,英语成绩得到提高这一已显现的成果吗?孩子、教师、学校在其中还能获得什么收益呢?如果仅仅停留在聘请几位外籍教师进驻课堂,那不免会落入“闭门造车”、“关门自赏”的窘地。东洲中学的价值目标追求中必定还需有更高层次的设定——建立国外友好学校,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省教育厅、省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先后与加拿大国际教育中心、德国布兰登堡大学、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等十多个国外单位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工作和活动都充盈着学习的成分,以及使用、整合和分享教育资源的成分。所以,每一个师生都带着学习目标进行着一次次快乐之旅,而每一个师生的考察报告必定记载着所见所闻与沉甸甸的思考:
“最让人激动的是来到温哥华,因为我见到了三位特地赶来的东洲中学毕业生,他们的问寒问暖使我倍感亲切,同时让省教育厅领导和同行见证了东洲中学教育的无限魅力。”“主人那一口家乡话(英语)让我们如在云里雾里,但我们都非常努力地在听,希望将捕捉到的单词串联起来感受主人的热情,但还是因为中英文‘切换’的不顺利而显得窘迫。这就使我联想到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们也非常想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却因各种原因而听不懂,内心焦虑。而更糟糕的是教师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听懂,还一厢情愿地继续讲课。”(摘自张炳华的《加拿大教育考察所见所闻》)
“澳大利亚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个教师都要教两门学科。每门学科一般从起始年级教到毕业,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经过磨炼,教师的知识面便广了许多,这便于学科整合。”(摘自滕玉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考察学习报告》)
“加拿大中小学有个共同之处:几乎所有教室、走廊的所有墙面上,都布置着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图片和文字信息。简要的学校制度,以非常醒目的样式张贴在非常醒目的地方。时时刻刻提醒着孩子……有孩子自制的国家历史年表、地理图表。既能展示孩子学习历史、地理与语言的成果,其制作的过程本身和制成的图表、图片和地图更能唤起孩子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可以这样说。加拿大的孩子每天从每一堵墙上吸取着知识与思想的甘霖,一切均在‘不言’中。”(摘自姜晓华的《加拿大教育之我见》)
“无数并不出色的树木却组成了森林的独特韵味,让所有的来访者心旷神怡,情不能已。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并欣赏每一株树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师是否每天提醒自己:只有帮助每一株或胖或瘦或高或矮的树木生长出各自的优势的权利,却绝对没有让所有树成长为黄金比例的资格。”(摘自俞玉萍的《澳洲之行与思》)
“在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十天里,我们与德明的孩子一同上课,在德明老师充满智慧的循循善诱中,我们体悟了纯英文教学的快乐与艰辛:了解了新加坡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感受了德明课堂教学的民主与科学的并举……”(摘自陈铁梅的《求学途中美丽的驿站》)
他山之石,借以攻玉。在虔诚的学习之旅中,东中师生完成着一次次蜕变,同时学校国际交流活动已彰显出特有的魅力,已日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友好学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学校知名度不仅在周边地区,也在国外友好学校中得到提升。现在,东洲中学又承接着新的使命:办好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让东洲中学成为华人华侨以及外籍人士接受和进行汉语言文化学习和教育的“金色纽带”。
二、在行动中实践探索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待飞的雏鹰,那双稚嫩的翅膀必将挑负起未来的重任。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孩子构建一个能适合未来生活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锻炼孩子一双能够在蓝天展翅翱翔的翅膀。
1、以英语口语课程为根本。提升孩子口语水准
周有光先生说:文化像水,不断从高处流向低处。形成湖泊、江河、海洋。但语言却是一道天然屏障,阻隔着人们的交往,也阻隔着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样,英语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源自本身需求的自觉。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东洲中学将英语口语教学作为校本课程来实施,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作为必修课程,它“享受”与国家课程一样的“待 遇”。首先英语口语课以每周两课时的时间进入课程表。其次,教师全部是由东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经过严格资质审查后录用的外籍教师,通常情况下,东洲中学每一年拥有长期外教6-10名。第三,专设英语口语教室。而与普通课程有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原班级孩子一分为二在两个教室里实行小班制学习,以增加孩子与外籍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顺应外籍教师的教学习惯。
学校鼓励外籍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有亲身体验、参与活动、观赏研究等机会,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英语口语,提高口语教学效果。所以。在校园里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绿茵茵的草坪上,会有外籍教师与孩子一边玩丢手绢的游戏一边猜英语谜语:被外籍教师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的口语教室里,外籍教师请孩子们看电影并用英文写观后感;整齐有序的电脑房里,外籍教师带孩子集体上网聊“MSN”,只是网络的那一端是一个对中国颇感兴趣的外国孩子,现在学校已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孩子们建立了笔友关系。在增进了国际交流的同时,浓浓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已弥漫在学校的每一处,渗入孩子的内心。连续多年,东洲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每年的初中升学考试成绩遥居全市第一,历年全国初中英语竞赛中获奖人次均居海门之最,而在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中东洲中学也获得了优异成绩。所办的《东洲英语报》成了学生交流的阵地。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全校大多数孩子内化为自觉行为,进而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毕生爱好和兴趣,由此由文化课程而产生的效果,就可能大大地超越文化认同的基本范畴和功能了。
2、以公费留新学习为引导,提升孩子学习品质
“海门最年轻的公费留学生出自东洲中学,真了不起。”海门的百姓这样说。在金杯银杯中,东洲中学最看重的是老百姓的口碑,因为东中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一本账:学校是百姓的学校,百姓最希望的、最满意的事是东洲中学最应该、最努力做的事。
2003年。在与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签订友好学校的同时,东洲中学抓住机遇,推荐优秀孩子参加由新加坡教育部和德明政府中学联合举办的招生考试,翟帅同学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德明的孩子,从而实现了在校孩子考取公费留学生的零的突破,东洲中学的品牌上又增加了一颗闪亮的明珠,东洲国际教育交流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东洲中学以此为契机,利用“欢送会”、“新学期总动员”等大会或者翟帅同学放假回国的每一次机会,向全校师生作宣讲,鼓励东洲的每一个孩子学习翟帅的三个品质,即“信念”、“梦想”和“坚持”,通过与翟帅的零距离接触,使每一个同学都懂得这样的道理:信念是一盏灯,它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梦想是航船的罗盘,引领人到达理想的彼岸:坚持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千漉万淘还艰辛,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就会获得丰厚的回赠,甚至产生奇迹而获得成功。现在,东洲中学连续两年各有6位同学考入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成为公费留学生,每一年均有两位孩子成为西安交大、中国科大在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本硕连读的少年班学生,每一年东洲中学均在海门教育综合考评中遥遥领先……
现在。东洲中学的师生都坚信:太阳,在有梦想的地方升起;月亮,在有梦想的地方闪亮。人,有了梦想就可以去创造辉煌。
3、以修学旅行活动为抓手。拓展孩子知识视阈
2005年7月28日东洲中学民乐团从新加坡展演后载誉归来;8月1日赴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插班修学的孩子们回到学校;8月14日赴澳洲修学的孩子也凯旋而归。所有人都知道,与前几年出去的孩子一样,有了更丰富阅历、更广阔眼界的他们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
“这次去新加坡使我懂得了:凡事不能依赖父母、老师,应该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上生存。”(摘自0310班姜睿的《学会独立》)“当回程的飞机开始上升的那一瞬间,我已下定决心:发奋学习,将来争取有机会重回这片美丽的土地,再见一见那些热情的人!”(摘自0214班徐铭明的《新加坡之行》)一次修学旅行成了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动力,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现在其他国家为了了解发展迅速的中国,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纷纷与国内学校建立友好关系,主动邀请部分孩子到这些国家作短期修学,这就为出国修学计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组织孩子进行短期修学,其实不是学习而是在于感受,感受其他国家的国民素质、感受人文环境、感受发达国家对科学知识的重视、感受同龄人的智慧与激情、感受未来激烈的竞争,这些必定在孩子们的思想上产生明显、深刻的影响。于是东洲中学自2003年开始每一年均有150名左右的孩子以多种形式出国修学,孩子们在考察报告中不约而同地肯定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古训。这就是最好的收益。
三、在反思中展望前行
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改革要跟上时代步伐,就一定要发挥集体的优势,交流、合作是最大限度掌握和整合教育资源的良策,这已成为教育界共识。所以。许许多多的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办学的层次,拓宽培养人才的途径,最终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营造最佳育人环境。创建国际一流学校。东洲中学的国际教育交流也正是为此目的。为此,东洲中学将之作为研究课题,致力于探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网络构建以及合作方式等;同时注重实践操作领域的研究,对以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为代表的国际间校际交流与合作的个案进行研究。
回顾八年来走过的路,反思八年来所做的工作,东洲中学在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中得到以下体会:
1、构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教育在于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教育,唤起每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求,对人类的信心,对人生的乐观,对自然的好奇,对艺术的兴趣,对自我的爱护,对他人的理解,对世界的责任,对正义的维护,对和平的追求,对困难的态度,对时间的管理,对科学的追求,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国际教育交流正是践行了素质教育的这一理念,期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人才,将快乐和睦送给每一个孩子及其家庭,在彰显中国民族魂魄的同时,再给教育一个提前量,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一代。
2、实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是终身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快速来临,每一个现代人都不想使自己落伍于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都想使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充分的发展机会,以保证个人积极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习作为一种不可放弃的人生权利,它不仅是个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它还是构成个人一生幸福价值的关键组成部分。许多人开始改变学习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以一种自觉的学习态度,有预见性地吸取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知识,使自己的人生过得积极而有意义,以实现个体的完美和持续发展。创造个体的巨大潜能,应付信息时代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而不是在挑战出现之后束手无策。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来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共识。
3、研究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是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策略
随着“亚太经贸组织”、“欧盟”等世界经济合作体的不断诞生,说明为追求共同利益,打破区域界限,以联盟体形式组成合作伙伴已日渐被认同。并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组成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伙伴,使世界文化共生共融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东洲中学正是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组成教育合作与交流共同体,以期推广学校的教育经验,并被国内外学校认同和借鉴;吸收国外同类学校的教育经验,加速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共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推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培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一流人才。事实上,成效已初现端倪,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实施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连续四届蝉联省模范学校荣誉称号、江苏省文明学校……
东洲中学的国际教育交流是根植于海门教育土壤的教育行为模式,是学校开发的又一项课程资源。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期望能作为各地农村中小学进行国际交流活动提供范例,推进国内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一、在尝试中兼容并取
东中人的口中常挂着这样一句话:有石头,我们摸着过河;没有石头,我们搬来石头建造一座桥。10年前,海门县城难得见到外国人的身影,更不用说开设由外籍教师组织教学的英语口语课,而定期将教师送到国外培训也仅是一种奢望。与国外知名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只是一个梦想而已。然而,东中人凭着一贯的执着精神,由内而外,由外及里,追逐着这一梦想,架起了一条通往世界的七彩虹桥。
1、成立国际交流中心: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1999年元月。东洲中学成立了其他学校从未出现过的部门——“国际教育交流部”,工作人员只有两人。但就这两人,仅在三个月后,便在人们疑惑的眼神里、观望的态度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引进了第一位外籍教师,并通过每天下午一个小时的英语角和每周六上午的英语口语班的形式进入东洲中学的课堂。至此开创了海门外籍教师执教的先例。而当孩子由兴奋到扎实学习到口语进步迅速,家长由好奇到担忧到欣喜,社会由观望到热衷到称道,东中人的脚步更为坚定——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为学校的跨越发展,这是一条光明之路、幸福之路。
当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全部到位,人文环境已基本形成,2000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同意在学校设置外籍教师临时居住点;次年,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经过省教育厅的严格审核,东洲中学成了省第一所有资质聘请外籍教师的农村初中。2000年1月,组建海门市东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Dongzhou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Center),并成为事业编制单位,与此同时建立的“东洲国际教育网站”架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交流中心的成立以其迅速成熟的管理理念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使东洲中学国际性迈越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联络国外友好学校:兼容并取的学习方式
东中人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的目标价值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提升,英语成绩得到提高这一已显现的成果吗?孩子、教师、学校在其中还能获得什么收益呢?如果仅仅停留在聘请几位外籍教师进驻课堂,那不免会落入“闭门造车”、“关门自赏”的窘地。东洲中学的价值目标追求中必定还需有更高层次的设定——建立国外友好学校,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省教育厅、省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先后与加拿大国际教育中心、德国布兰登堡大学、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等十多个国外单位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工作和活动都充盈着学习的成分,以及使用、整合和分享教育资源的成分。所以,每一个师生都带着学习目标进行着一次次快乐之旅,而每一个师生的考察报告必定记载着所见所闻与沉甸甸的思考:
“最让人激动的是来到温哥华,因为我见到了三位特地赶来的东洲中学毕业生,他们的问寒问暖使我倍感亲切,同时让省教育厅领导和同行见证了东洲中学教育的无限魅力。”“主人那一口家乡话(英语)让我们如在云里雾里,但我们都非常努力地在听,希望将捕捉到的单词串联起来感受主人的热情,但还是因为中英文‘切换’的不顺利而显得窘迫。这就使我联想到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们也非常想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却因各种原因而听不懂,内心焦虑。而更糟糕的是教师却不知道孩子没有听懂,还一厢情愿地继续讲课。”(摘自张炳华的《加拿大教育考察所见所闻》)
“澳大利亚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个教师都要教两门学科。每门学科一般从起始年级教到毕业,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经过磨炼,教师的知识面便广了许多,这便于学科整合。”(摘自滕玉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考察学习报告》)
“加拿大中小学有个共同之处:几乎所有教室、走廊的所有墙面上,都布置着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图片和文字信息。简要的学校制度,以非常醒目的样式张贴在非常醒目的地方。时时刻刻提醒着孩子……有孩子自制的国家历史年表、地理图表。既能展示孩子学习历史、地理与语言的成果,其制作的过程本身和制成的图表、图片和地图更能唤起孩子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可以这样说。加拿大的孩子每天从每一堵墙上吸取着知识与思想的甘霖,一切均在‘不言’中。”(摘自姜晓华的《加拿大教育之我见》)
“无数并不出色的树木却组成了森林的独特韵味,让所有的来访者心旷神怡,情不能已。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并欣赏每一株树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师是否每天提醒自己:只有帮助每一株或胖或瘦或高或矮的树木生长出各自的优势的权利,却绝对没有让所有树成长为黄金比例的资格。”(摘自俞玉萍的《澳洲之行与思》)
“在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的十天里,我们与德明的孩子一同上课,在德明老师充满智慧的循循善诱中,我们体悟了纯英文教学的快乐与艰辛:了解了新加坡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感受了德明课堂教学的民主与科学的并举……”(摘自陈铁梅的《求学途中美丽的驿站》)
他山之石,借以攻玉。在虔诚的学习之旅中,东中师生完成着一次次蜕变,同时学校国际交流活动已彰显出特有的魅力,已日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友好学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学校知名度不仅在周边地区,也在国外友好学校中得到提升。现在,东洲中学又承接着新的使命:办好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让东洲中学成为华人华侨以及外籍人士接受和进行汉语言文化学习和教育的“金色纽带”。
二、在行动中实践探索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待飞的雏鹰,那双稚嫩的翅膀必将挑负起未来的重任。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孩子构建一个能适合未来生活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锻炼孩子一双能够在蓝天展翅翱翔的翅膀。
1、以英语口语课程为根本。提升孩子口语水准
周有光先生说:文化像水,不断从高处流向低处。形成湖泊、江河、海洋。但语言却是一道天然屏障,阻隔着人们的交往,也阻隔着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样,英语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源自本身需求的自觉。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东洲中学将英语口语教学作为校本课程来实施,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作为必修课程,它“享受”与国家课程一样的“待 遇”。首先英语口语课以每周两课时的时间进入课程表。其次,教师全部是由东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经过严格资质审查后录用的外籍教师,通常情况下,东洲中学每一年拥有长期外教6-10名。第三,专设英语口语教室。而与普通课程有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原班级孩子一分为二在两个教室里实行小班制学习,以增加孩子与外籍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顺应外籍教师的教学习惯。
学校鼓励外籍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有亲身体验、参与活动、观赏研究等机会,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英语口语,提高口语教学效果。所以。在校园里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绿茵茵的草坪上,会有外籍教师与孩子一边玩丢手绢的游戏一边猜英语谜语:被外籍教师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的口语教室里,外籍教师请孩子们看电影并用英文写观后感;整齐有序的电脑房里,外籍教师带孩子集体上网聊“MSN”,只是网络的那一端是一个对中国颇感兴趣的外国孩子,现在学校已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孩子们建立了笔友关系。在增进了国际交流的同时,浓浓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已弥漫在学校的每一处,渗入孩子的内心。连续多年,东洲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每年的初中升学考试成绩遥居全市第一,历年全国初中英语竞赛中获奖人次均居海门之最,而在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中东洲中学也获得了优异成绩。所办的《东洲英语报》成了学生交流的阵地。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全校大多数孩子内化为自觉行为,进而提升为更高层次的毕生爱好和兴趣,由此由文化课程而产生的效果,就可能大大地超越文化认同的基本范畴和功能了。
2、以公费留新学习为引导,提升孩子学习品质
“海门最年轻的公费留学生出自东洲中学,真了不起。”海门的百姓这样说。在金杯银杯中,东洲中学最看重的是老百姓的口碑,因为东中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一本账:学校是百姓的学校,百姓最希望的、最满意的事是东洲中学最应该、最努力做的事。
2003年。在与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签订友好学校的同时,东洲中学抓住机遇,推荐优秀孩子参加由新加坡教育部和德明政府中学联合举办的招生考试,翟帅同学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德明的孩子,从而实现了在校孩子考取公费留学生的零的突破,东洲中学的品牌上又增加了一颗闪亮的明珠,东洲国际教育交流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东洲中学以此为契机,利用“欢送会”、“新学期总动员”等大会或者翟帅同学放假回国的每一次机会,向全校师生作宣讲,鼓励东洲的每一个孩子学习翟帅的三个品质,即“信念”、“梦想”和“坚持”,通过与翟帅的零距离接触,使每一个同学都懂得这样的道理:信念是一盏灯,它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梦想是航船的罗盘,引领人到达理想的彼岸:坚持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千漉万淘还艰辛,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就会获得丰厚的回赠,甚至产生奇迹而获得成功。现在,东洲中学连续两年各有6位同学考入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成为公费留学生,每一年均有两位孩子成为西安交大、中国科大在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本硕连读的少年班学生,每一年东洲中学均在海门教育综合考评中遥遥领先……
现在。东洲中学的师生都坚信:太阳,在有梦想的地方升起;月亮,在有梦想的地方闪亮。人,有了梦想就可以去创造辉煌。
3、以修学旅行活动为抓手。拓展孩子知识视阈
2005年7月28日东洲中学民乐团从新加坡展演后载誉归来;8月1日赴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插班修学的孩子们回到学校;8月14日赴澳洲修学的孩子也凯旋而归。所有人都知道,与前几年出去的孩子一样,有了更丰富阅历、更广阔眼界的他们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
“这次去新加坡使我懂得了:凡事不能依赖父母、老师,应该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上生存。”(摘自0310班姜睿的《学会独立》)“当回程的飞机开始上升的那一瞬间,我已下定决心:发奋学习,将来争取有机会重回这片美丽的土地,再见一见那些热情的人!”(摘自0214班徐铭明的《新加坡之行》)一次修学旅行成了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动力,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现在其他国家为了了解发展迅速的中国,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纷纷与国内学校建立友好关系,主动邀请部分孩子到这些国家作短期修学,这就为出国修学计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组织孩子进行短期修学,其实不是学习而是在于感受,感受其他国家的国民素质、感受人文环境、感受发达国家对科学知识的重视、感受同龄人的智慧与激情、感受未来激烈的竞争,这些必定在孩子们的思想上产生明显、深刻的影响。于是东洲中学自2003年开始每一年均有150名左右的孩子以多种形式出国修学,孩子们在考察报告中不约而同地肯定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古训。这就是最好的收益。
三、在反思中展望前行
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改革要跟上时代步伐,就一定要发挥集体的优势,交流、合作是最大限度掌握和整合教育资源的良策,这已成为教育界共识。所以。许许多多的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办学的层次,拓宽培养人才的途径,最终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营造最佳育人环境。创建国际一流学校。东洲中学的国际教育交流也正是为此目的。为此,东洲中学将之作为研究课题,致力于探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网络构建以及合作方式等;同时注重实践操作领域的研究,对以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为代表的国际间校际交流与合作的个案进行研究。
回顾八年来走过的路,反思八年来所做的工作,东洲中学在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中得到以下体会:
1、构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教育在于唤醒。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教育,唤起每一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求,对人类的信心,对人生的乐观,对自然的好奇,对艺术的兴趣,对自我的爱护,对他人的理解,对世界的责任,对正义的维护,对和平的追求,对困难的态度,对时间的管理,对科学的追求,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国际教育交流正是践行了素质教育的这一理念,期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人才,将快乐和睦送给每一个孩子及其家庭,在彰显中国民族魂魄的同时,再给教育一个提前量,以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一代。
2、实施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是终身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快速来临,每一个现代人都不想使自己落伍于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都想使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充分的发展机会,以保证个人积极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习作为一种不可放弃的人生权利,它不仅是个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它还是构成个人一生幸福价值的关键组成部分。许多人开始改变学习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以一种自觉的学习态度,有预见性地吸取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知识,使自己的人生过得积极而有意义,以实现个体的完美和持续发展。创造个体的巨大潜能,应付信息时代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而不是在挑战出现之后束手无策。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来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共识。
3、研究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是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策略
随着“亚太经贸组织”、“欧盟”等世界经济合作体的不断诞生,说明为追求共同利益,打破区域界限,以联盟体形式组成合作伙伴已日渐被认同。并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推断,组成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伙伴,使世界文化共生共融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东洲中学正是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组成教育合作与交流共同体,以期推广学校的教育经验,并被国内外学校认同和借鉴;吸收国外同类学校的教育经验,加速学校特色教育的形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共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推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培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一流人才。事实上,成效已初现端倪,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实施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连续四届蝉联省模范学校荣誉称号、江苏省文明学校……
东洲中学的国际教育交流是根植于海门教育土壤的教育行为模式,是学校开发的又一项课程资源。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期望能作为各地农村中小学进行国际交流活动提供范例,推进国内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