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阅读与思考、体验观察与探索,学习运算与运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这是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由模仿性学习到独立性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由被动地学习到主动地学习再到积极探索,由不会学到会学再到“我要学”,这是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索。
1.让学生在“玩一玩”中学数学
小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这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6加几”时,通过开展数糖果、数手指、数小棒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用“凑十法”数数,体会到这个方法既快又好,从而学会“拆数、凑十”,在玩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让学生在“想一想”中学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在“想一想”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乐于思考。如:学习3个2相加、4个2相加、5个2相加时,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能又快又好地计算,用什么方法最简便,学生思考后得出——用乘法。再让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对比,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记一记”中学数学
数学的概念、定义、法则、定理、定律等知识都需牢记,如:乘法口诀就需要记忆、背诵。教师应多开展“对口令”、“猜口诀”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熟记乘法口诀,使学生乐于记忆。
4.让学生在“算一算”中学数学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教师要坚持每日5分钟口算训练,同时训练学生笔算与简算,经常进行速算比赛,让学生在算一算中熟练掌握运算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学生乐于运算。
二、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用等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能力、联想与记忆的能力、运算与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新知的预习,根据新知的内容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教会他们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要内容,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养成预习的习惯。
2.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同时要教会学生认真细心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分析或演示教具、学具,认真看教师板书和同学的板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在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善于思考,则教师课讲得再好,也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求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努力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课堂上要学生敢于想,善于想,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从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養成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存储器,是人记忆的延伸,课堂上让学生适当地做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促进大脑的积极思维,提高听课效率,而且可以为课后复习提供重要的线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教会学生记知识重点和要点,记知识结构与规律,记公式或事例等,逐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5.养成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既能巩固记忆防止遗忘,又能深化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做到当天知识当天复习,同时复习要突出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复习,发现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询问,直到把问题弄懂为止,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6.养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让学生做适量的作业题,并要求独自思考、独立完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细心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思考解题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找出条件与问题的相互联系,联想过去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与要求,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从小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7.养成学生进行单元小结的习惯
单元小结是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知识按照某种联系或规律、方法形成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开展知识的单元小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储存、提取和应用,防止遗忘。教师指导学生全面进行知识回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弄清知识的结构与内在的联系,归纳习题类型,探求解题规律,从而养成进行单元小结的习惯。
三、提高学习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探索、学会评价,从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观察与探索的能力、自评与他评的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合作学习”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四听:一是专心听同学的发言,;二是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三是听后自己认真思考,判断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有无道理;四是要耐心听别人讲完后再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与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具体体现。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同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交流、探索问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应用手语和口语的综合手段表达自己的观点,打手语时手势要清晰、准确、到位;用口语时要力求发音准确、口齿清楚,口形基本符合标准。二是会事先准备好再发言,发言要围绕讨论中心议题抓住重点,讲清道理。三会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了,不啰唆。四是会当别人提出疑问要耐心解释,尽量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同时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三要:一是要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要勇于向同学请教,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遇到学习中的问题要主动向别人求教,与同学讨论、交流,直到弄懂为止。三是要让学生逐步学会并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评价他人时要全面地看待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对别人的错误不冷嘲热讽,能主动帮助别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评价自己要实事求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批评,认真反思意见的合理性,不急躁,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意见。
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需要师生共同配合,特别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索。
1.让学生在“玩一玩”中学数学
小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这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6加几”时,通过开展数糖果、数手指、数小棒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用“凑十法”数数,体会到这个方法既快又好,从而学会“拆数、凑十”,在玩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让学生在“想一想”中学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在“想一想”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乐于思考。如:学习3个2相加、4个2相加、5个2相加时,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能又快又好地计算,用什么方法最简便,学生思考后得出——用乘法。再让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对比,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记一记”中学数学
数学的概念、定义、法则、定理、定律等知识都需牢记,如:乘法口诀就需要记忆、背诵。教师应多开展“对口令”、“猜口诀”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熟记乘法口诀,使学生乐于记忆。
4.让学生在“算一算”中学数学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教师要坚持每日5分钟口算训练,同时训练学生笔算与简算,经常进行速算比赛,让学生在算一算中熟练掌握运算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学生乐于运算。
二、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用等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能力、联想与记忆的能力、运算与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新知的预习,根据新知的内容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教会他们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要内容,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养成预习的习惯。
2.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同时要教会学生认真细心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分析或演示教具、学具,认真看教师板书和同学的板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在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善于思考,则教师课讲得再好,也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求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努力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课堂上要学生敢于想,善于想,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从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養成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存储器,是人记忆的延伸,课堂上让学生适当地做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促进大脑的积极思维,提高听课效率,而且可以为课后复习提供重要的线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教会学生记知识重点和要点,记知识结构与规律,记公式或事例等,逐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5.养成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既能巩固记忆防止遗忘,又能深化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做到当天知识当天复习,同时复习要突出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重点地复习,发现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询问,直到把问题弄懂为止,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6.养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让学生做适量的作业题,并要求独自思考、独立完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细心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思考解题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找出条件与问题的相互联系,联想过去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与要求,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从小养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7.养成学生进行单元小结的习惯
单元小结是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知识按照某种联系或规律、方法形成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开展知识的单元小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储存、提取和应用,防止遗忘。教师指导学生全面进行知识回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弄清知识的结构与内在的联系,归纳习题类型,探求解题规律,从而养成进行单元小结的习惯。
三、提高学习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探索、学会评价,从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观察与探索的能力、自评与他评的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合作学习”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四听:一是专心听同学的发言,;二是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三是听后自己认真思考,判断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有无道理;四是要耐心听别人讲完后再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与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实际能力的具体体现。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同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交流、探索问题。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应用手语和口语的综合手段表达自己的观点,打手语时手势要清晰、准确、到位;用口语时要力求发音准确、口齿清楚,口形基本符合标准。二是会事先准备好再发言,发言要围绕讨论中心议题抓住重点,讲清道理。三会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了,不啰唆。四是会当别人提出疑问要耐心解释,尽量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同时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三要:一是要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要勇于向同学请教,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遇到学习中的问题要主动向别人求教,与同学讨论、交流,直到弄懂为止。三是要让学生逐步学会并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评价他人时要全面地看待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对别人的错误不冷嘲热讽,能主动帮助别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评价自己要实事求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批评,认真反思意见的合理性,不急躁,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意见。
总而言之,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需要师生共同配合,特别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