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教育厅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于2002年5月下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办法》,各市选择了一些办学水平较好的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辽宁省医类中等职业学校有18所,参加试点工作的只有本溪市卫生学校。其余17所学校,大多数对学分制试点进行了探索、调研,制定了工作方案,也制定了适应学分制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目前基本都没有实行学分制。
一、尝试学分制的原因分析
除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外,重要的是各省对职业中专的重点评估的评定标准中有学分制的权重,包括省级示范专业的评定,也有相应的要求。为了能使学校上升一个档次,各学校不得不编制一些学分制的文件。另外,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视又非常困难的大事。近些年,从目标教学到案例教学,从模块教学体系到任务教学,都进行得轰轰烈烈。然而,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医类学校操作起来都困难重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尝试学分制。
二、基本做法
利用书籍、网络、培训学习有关概念知识,多数学校组织了相关人员前往省内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几乎千篇一律地制定了一整套学分制管理制度,如《学生重修、免听、免修管理制度》《学生选课管理办法》《学生辅修试行办法》《学生学分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开发选修课的制度》等。虽然这些制度都制定完成了,但关于学分制的收费制度,没有一个学校真正地进行改革。因为学分制的收费是按学分收费的,而各学校收费依然是按学年收费,这就导致所制定的制度成为了形式。各学校在研究学分制的过程中发现,根本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但是,评估对是否实行了学分制,还有很高的权重,于是就在学年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实际上,这些选修课多数也是以前的考查课,或者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在成绩管理上,把以前的百分制折算成学分绩;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学时折算为学分。即使是这样,绝大多数学校也没有真正实行过选课过程,只是集中上了选修课。
三、学分制在医类中等学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11所医类中等学校,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十所学校实行了学年学分制。在列出的选修课上,几乎都是《演讲与口才》、《人际沟通》、《针灸推拿》、《营养与膳食》等。可见,选修课根本没有脱离以前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是否可以选择老师一项上,只有一个学校是可以做到的,其余的仍然都是由学校安排。可见,学分制目前在在辽宁省中等医类学校根本没有推行,充其量只是成绩和教学计划上的形式。笔者认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实施这一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配套政策
2002年,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办法》。该文件自下发,至今已经7年多了,但迄今为止,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仍不健全。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如辽宁省每年对普通中专毕业生的验印制度仍然与传统的学年制相配套,一年验审一次;第二,物价部门没有按照学分制审批收费,学校仍按学年收取费用,给学校的辅修、补修的收费带来困难。
2.学生日常及学籍管理困难
由于学生从小学到中专,一直是在一个班级里上课,进入职业学校后,许多班级组合的上课方式,学生感到不适应。再加上上课的人数多,课堂纪律的维持也很困难,学生因为占座位、因为占用别的班级而物品丢失发生争执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选修课学生选择的多样性,造成学生的缺席统计十分困难。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配套的,因此学生半工半读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许多半工半读都是由人为的某些因素造成的,不学习也要及格,甚至要提前毕业,使学籍管理的公平性难度加大。
3.成绩管理复杂
以前,管理成绩都以班级为单位,现在选修课打乱了班级,在组织选课、课堂管理、成绩统计上都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因此,大多数学校后来都不允许学生自主选课,而是直接在原班级上选修课。这样,选修课实际上成了必修课。各学校几乎都买了教学管理软件,但是运行一段时间,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教学管理软件,也使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
4.医类知识的系统性
医类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前后关联大,不学解剖学,很难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等。正因为如此,实行完全学分制,打乱课程体系的做法很难实施下去。实行学年学分制,对课程的前后顺序也不能随意选修。例如,基础护理学不完,根本不可能学好内科护理学。
5.教学资源不配套
2005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徐涵、高红梅在《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调研报告》中认为,实行学分制在教师的配置上至少比不实行学分制多出20%,教室、实验室的配置至少要多出三分之一,这样才能满足学分制教学的需要。受教学资源的限制,许多学分制试点学校只能开出有限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2002年,许多医类学校增添了师资和教学设备,但没有一所学校因为试行学分制大刀阔斧地改善教学条件。因此,试行起来后,学生无法选择老师的问题非常突出,甚至一门课程就一两个老师,根本没有办法选择。学生选课后,需要的大量教室,也无法得到安排。
6.课程开发匮乏
中职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不强,尽管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但教师自己开发课程的很少。用一些人文的知识和以前的课外活动填充选修课,是各学校的普遍做法。即使是这样的选修课,寻找到合适的老师,也是很困难的。这些学科都不是医类或者文化课老师的主讲课程,因此不但选修课开发困难,没有新意,而是即使只是讲课,老师也是为其所难,课程质量不高。
7.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中,学生将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和学习进度,这对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各学校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显然匮乏,使学生的选课充满盲目性。中专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的失败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选修课程的时候,不是看这个课程是否自己喜欢,是否和职业有重要关联,是否适合自己发展,而是看这个课程的主讲老师是否容易让他们及格。几年下来,教学严谨的老师,所讲的选修课基本没有人选修,使学分制这个最简单的形式也难以坚持下去了。至于选学二学历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选修课是多个班级的融合,学生也可以中途终止选修,所以,学生不去上课也是常常有的。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4年试行了学分制,目前已经中止了。结合其他学校的调查情况,笔者发现,辽宁省中等医类学校实行学分制,目前只是形式,实际上和传统教学无异。学分制的全面实施,需要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也就是说,在同一学校,有些特殊的专业,如需维持学年制,也不必勉强搞学分制,只要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即可。香港大学在建筑学院等八个学院中实行了学分制,而在牙医学院和医学院却没有采用学分制。医类学校的知识结构有其特殊性,实行学分制的困难比其他专业要大得多。国家推行学分制,应该认真考察学校,切实具备实施条件,也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在学校评估体系中,对学分制的要求应该取消。各学校对学分制应采取慎重稳妥的步骤,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一、尝试学分制的原因分析
除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外,重要的是各省对职业中专的重点评估的评定标准中有学分制的权重,包括省级示范专业的评定,也有相应的要求。为了能使学校上升一个档次,各学校不得不编制一些学分制的文件。另外,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重视又非常困难的大事。近些年,从目标教学到案例教学,从模块教学体系到任务教学,都进行得轰轰烈烈。然而,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医类学校操作起来都困难重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尝试学分制。
二、基本做法
利用书籍、网络、培训学习有关概念知识,多数学校组织了相关人员前往省内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几乎千篇一律地制定了一整套学分制管理制度,如《学生重修、免听、免修管理制度》《学生选课管理办法》《学生辅修试行办法》《学生学分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开发选修课的制度》等。虽然这些制度都制定完成了,但关于学分制的收费制度,没有一个学校真正地进行改革。因为学分制的收费是按学分收费的,而各学校收费依然是按学年收费,这就导致所制定的制度成为了形式。各学校在研究学分制的过程中发现,根本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但是,评估对是否实行了学分制,还有很高的权重,于是就在学年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实际上,这些选修课多数也是以前的考查课,或者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在成绩管理上,把以前的百分制折算成学分绩;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学时折算为学分。即使是这样,绝大多数学校也没有真正实行过选课过程,只是集中上了选修课。
三、学分制在医类中等学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11所医类中等学校,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十所学校实行了学年学分制。在列出的选修课上,几乎都是《演讲与口才》、《人际沟通》、《针灸推拿》、《营养与膳食》等。可见,选修课根本没有脱离以前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是否可以选择老师一项上,只有一个学校是可以做到的,其余的仍然都是由学校安排。可见,学分制目前在在辽宁省中等医类学校根本没有推行,充其量只是成绩和教学计划上的形式。笔者认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实施这一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配套政策
2002年,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办法》。该文件自下发,至今已经7年多了,但迄今为止,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仍不健全。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如辽宁省每年对普通中专毕业生的验印制度仍然与传统的学年制相配套,一年验审一次;第二,物价部门没有按照学分制审批收费,学校仍按学年收取费用,给学校的辅修、补修的收费带来困难。
2.学生日常及学籍管理困难
由于学生从小学到中专,一直是在一个班级里上课,进入职业学校后,许多班级组合的上课方式,学生感到不适应。再加上上课的人数多,课堂纪律的维持也很困难,学生因为占座位、因为占用别的班级而物品丢失发生争执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选修课学生选择的多样性,造成学生的缺席统计十分困难。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配套的,因此学生半工半读的情况越来越多,而许多半工半读都是由人为的某些因素造成的,不学习也要及格,甚至要提前毕业,使学籍管理的公平性难度加大。
3.成绩管理复杂
以前,管理成绩都以班级为单位,现在选修课打乱了班级,在组织选课、课堂管理、成绩统计上都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因此,大多数学校后来都不允许学生自主选课,而是直接在原班级上选修课。这样,选修课实际上成了必修课。各学校几乎都买了教学管理软件,但是运行一段时间,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教学管理软件,也使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
4.医类知识的系统性
医类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前后关联大,不学解剖学,很难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等。正因为如此,实行完全学分制,打乱课程体系的做法很难实施下去。实行学年学分制,对课程的前后顺序也不能随意选修。例如,基础护理学不完,根本不可能学好内科护理学。
5.教学资源不配套
2005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徐涵、高红梅在《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调研报告》中认为,实行学分制在教师的配置上至少比不实行学分制多出20%,教室、实验室的配置至少要多出三分之一,这样才能满足学分制教学的需要。受教学资源的限制,许多学分制试点学校只能开出有限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2002年,许多医类学校增添了师资和教学设备,但没有一所学校因为试行学分制大刀阔斧地改善教学条件。因此,试行起来后,学生无法选择老师的问题非常突出,甚至一门课程就一两个老师,根本没有办法选择。学生选课后,需要的大量教室,也无法得到安排。
6.课程开发匮乏
中职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不强,尽管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但教师自己开发课程的很少。用一些人文的知识和以前的课外活动填充选修课,是各学校的普遍做法。即使是这样的选修课,寻找到合适的老师,也是很困难的。这些学科都不是医类或者文化课老师的主讲课程,因此不但选修课开发困难,没有新意,而是即使只是讲课,老师也是为其所难,课程质量不高。
7.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中,学生将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和学习进度,这对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各学校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显然匮乏,使学生的选课充满盲目性。中专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的失败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选修课程的时候,不是看这个课程是否自己喜欢,是否和职业有重要关联,是否适合自己发展,而是看这个课程的主讲老师是否容易让他们及格。几年下来,教学严谨的老师,所讲的选修课基本没有人选修,使学分制这个最简单的形式也难以坚持下去了。至于选学二学历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选修课是多个班级的融合,学生也可以中途终止选修,所以,学生不去上课也是常常有的。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4年试行了学分制,目前已经中止了。结合其他学校的调查情况,笔者发现,辽宁省中等医类学校实行学分制,目前只是形式,实际上和传统教学无异。学分制的全面实施,需要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也就是说,在同一学校,有些特殊的专业,如需维持学年制,也不必勉强搞学分制,只要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即可。香港大学在建筑学院等八个学院中实行了学分制,而在牙医学院和医学院却没有采用学分制。医类学校的知识结构有其特殊性,实行学分制的困难比其他专业要大得多。国家推行学分制,应该认真考察学校,切实具备实施条件,也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在学校评估体系中,对学分制的要求应该取消。各学校对学分制应采取慎重稳妥的步骤,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中医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