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新生产技术、先进生产理念广泛运用于交通生产一线,这对交通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零对接”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立足交通企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融入交通市场寻求发展已成为交通职业院校探寻校企合作的新方向,寻找交通校企文化对接点,力求校企文化完美融合,达到培养“零对接”高技能现代型人才的教育目的,实现校企双赢,是许多交通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日趋关注的课题。
一、交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的对比
1.校企环境氛围的对比
交通职业院校校园环境更多的倾向于育人环境,突显文化色彩,包括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特点。交通企业的园区环境及生产、办公环境主要是为了方便生产或经营,属于生产型环境,一定程度上与校园的学习环境差异较大。
2.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比
交通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形成授业解惑的良好育人氛围。交通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有助于激发交通企业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立足岗位,为企业发展、为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努力工作,成就辉煌人生。这与单纯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3.校企文化特点的对比
校企文化虽然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既包含了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各有千秋。交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崇尚个性化,强调文化主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动手能力,提倡展示自我、积极参与、激发潜能。交通企业文化呈现较多的则是协调、和谐因素,提倡务实与实干精神,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为主要目标。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目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使得为数不少的毕业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交通职业院校应抓住与交通企业鲜明的行业特征这一共同点,努力加强与交通企业的联系,扬长避短,努力探索校企文化对接点,在活泼、积极向上的育人文化中注入新的企业元素。
二、交通职业院校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1.交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
交通职业院校人才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还应当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校园文化便是孕育多种复合型能力的天然摇篮。
2.交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交通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在校成绩不错,毕业后却很难在交通行业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其未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人文教育缺乏、管理队伍水平低等因素,很难满足学生除文化知识以外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而通过交通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学生在尽早熟悉各项工艺要求及企业文化理念,并将企业全套工艺流程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技能人才,缩短毕业生与企业间的磨合期,增强学生自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服务于交通企业的需要
在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交通职业院校作为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为交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通过校企文化对接、技术互补,拉近了校方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得双方之间形成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对于促进区域交通企业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4.交通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持续扩招让职业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以特色求生存,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每所职业院校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作为交通职业院校,在打造具有“职教特色”、“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品牌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融入交通企业文化,突出精神的交融与对接,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交通职业院校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对接要点
1.精神的交融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诉求、信念和行动准则,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是交通行业企业的精神体现。所以交通职业院校教育的定位,在于培养合格的交通“职业人”的道德品质、创业情怀和敬业精神,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归宿。
2.环境的互溶
交通职业院校的环境布置要以激发学生树立职业观、弘扬交通传统文化、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等为主题,帮助职业学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培养或者重构人格中的职业导向意识。交通职业院校校园环境与交通企业环境各有特征,但不难发现两种环境都注重“环境育人”、“环境感人”、“环境催人”。抓住共同点,实行对接,在交通职业校园环境氛围中植入更多交通企业文化的基因,让学生在浓郁的“职业文化”环境中,感知、理解和内化交通企业精神。
3.教学中的渗透
在交通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交通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学生如没有对交通企业文化的系统认识,就很难理解各工序之间有效配合衔接以及工作责任心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意识到先进技术对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利润的重要作用。
4.实践中吸纳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交通职业院校可依托区域交通企业,承接相关生产项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交通职业院校师生在调查参观、实训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感受交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充分吸纳交通企业文化中之精髓,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职业操守,磨练职业意志,提升职业能力。
5.活动中伴随
课外活动是校企文化对接互溶的要素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与交通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课外活动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职业”元素,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如与交通企业进行文化交流、文体联谊,邀请交通企业相关人员举办系列企业讲座、在演讲比赛中融入“质量第一”“信誉为本”等企业文化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培养其综合职业素质。
四、交通职业院校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对接案例
1.营造基于校企互融的职业环境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有效地融合交通职业特色,在学校主通道——奔驰大道,建设“校企文化一条街”,设立优秀企业家及名人名言宣传灯箱,摆置企业标识及简介,使师生员工能真正置身于浓郁的交通职业文化氛围中,感受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洗礼。同时,加强实训场所仿真车间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技术、熟悉工作流程。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邀请相关企业参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营造浓厚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2.搭建基于校企对接的文化桥梁
职业院校的课外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职业特点,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课外活动对职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使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院利用各种渠道,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如在影视欣赏活动中,有意识地播放一些能充分体现交通企业文化的影片,这不仅是一项单纯的娱乐活动,也是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渠道。除此以外,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交通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内涵,如组织开展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开办学生创业管理活动中心,成立汽车爱好者协会,分步开展“企业杯”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企业家谈创业”系列活动,等等。
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聘请企业人员兼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等。他们来自交通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切身感受,有助于拉近学生课外活动与企业文化的距离。
3.开展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浙江交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将交通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各个模块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学院积极开展师生通用职业素质教育培训,将通用先进职业素质理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的指导。同时,该学院进一步寻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被动学习情绪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
4.组织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专项研究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会,开设“企业文化”专栏,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举办“交通校企文化对接”专题调研会,重点调研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校企文化的区别、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情况等,得到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校企文化对接”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校企合作科研成果手册”,将该院视角独特、理念先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收入其中。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一、交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的对比
1.校企环境氛围的对比
交通职业院校校园环境更多的倾向于育人环境,突显文化色彩,包括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特点。交通企业的园区环境及生产、办公环境主要是为了方便生产或经营,属于生产型环境,一定程度上与校园的学习环境差异较大。
2.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比
交通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形成授业解惑的良好育人氛围。交通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有助于激发交通企业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立足岗位,为企业发展、为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努力工作,成就辉煌人生。这与单纯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3.校企文化特点的对比
校企文化虽然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既包含了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各有千秋。交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崇尚个性化,强调文化主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与动手能力,提倡展示自我、积极参与、激发潜能。交通企业文化呈现较多的则是协调、和谐因素,提倡务实与实干精神,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为主要目标。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目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使得为数不少的毕业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交通职业院校应抓住与交通企业鲜明的行业特征这一共同点,努力加强与交通企业的联系,扬长避短,努力探索校企文化对接点,在活泼、积极向上的育人文化中注入新的企业元素。
二、交通职业院校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1.交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
交通职业院校人才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还应当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校园文化便是孕育多种复合型能力的天然摇篮。
2.交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交通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在校成绩不错,毕业后却很难在交通行业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其未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人文教育缺乏、管理队伍水平低等因素,很难满足学生除文化知识以外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而通过交通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学生在尽早熟悉各项工艺要求及企业文化理念,并将企业全套工艺流程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技能人才,缩短毕业生与企业间的磨合期,增强学生自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服务于交通企业的需要
在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交通职业院校作为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为交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通过校企文化对接、技术互补,拉近了校方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得双方之间形成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对于促进区域交通企业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4.交通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持续扩招让职业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以特色求生存,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每所职业院校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作为交通职业院校,在打造具有“职教特色”、“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品牌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融入交通企业文化,突出精神的交融与对接,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交通职业院校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对接要点
1.精神的交融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诉求、信念和行动准则,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是交通行业企业的精神体现。所以交通职业院校教育的定位,在于培养合格的交通“职业人”的道德品质、创业情怀和敬业精神,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归宿。
2.环境的互溶
交通职业院校的环境布置要以激发学生树立职业观、弘扬交通传统文化、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等为主题,帮助职业学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培养或者重构人格中的职业导向意识。交通职业院校校园环境与交通企业环境各有特征,但不难发现两种环境都注重“环境育人”、“环境感人”、“环境催人”。抓住共同点,实行对接,在交通职业校园环境氛围中植入更多交通企业文化的基因,让学生在浓郁的“职业文化”环境中,感知、理解和内化交通企业精神。
3.教学中的渗透
在交通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交通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学生如没有对交通企业文化的系统认识,就很难理解各工序之间有效配合衔接以及工作责任心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意识到先进技术对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利润的重要作用。
4.实践中吸纳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交通职业院校可依托区域交通企业,承接相关生产项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交通职业院校师生在调查参观、实训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感受交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充分吸纳交通企业文化中之精髓,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职业操守,磨练职业意志,提升职业能力。
5.活动中伴随
课外活动是校企文化对接互溶的要素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与交通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课外活动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职业”元素,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如与交通企业进行文化交流、文体联谊,邀请交通企业相关人员举办系列企业讲座、在演讲比赛中融入“质量第一”“信誉为本”等企业文化内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培养其综合职业素质。
四、交通职业院校文化与交通企业文化对接案例
1.营造基于校企互融的职业环境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有效地融合交通职业特色,在学校主通道——奔驰大道,建设“校企文化一条街”,设立优秀企业家及名人名言宣传灯箱,摆置企业标识及简介,使师生员工能真正置身于浓郁的交通职业文化氛围中,感受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洗礼。同时,加强实训场所仿真车间建设,加大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技术、熟悉工作流程。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邀请相关企业参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营造浓厚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2.搭建基于校企对接的文化桥梁
职业院校的课外活动应当具有一定的职业特点,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课外活动对职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使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院利用各种渠道,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如在影视欣赏活动中,有意识地播放一些能充分体现交通企业文化的影片,这不仅是一项单纯的娱乐活动,也是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渠道。除此以外,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交通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内涵,如组织开展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社团组织、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开办学生创业管理活动中心,成立汽车爱好者协会,分步开展“企业杯”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企业家谈创业”系列活动,等等。
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聘请企业人员兼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等。他们来自交通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切身感受,有助于拉近学生课外活动与企业文化的距离。
3.开展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浙江交通技术学院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将交通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各个模块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学院积极开展师生通用职业素质教育培训,将通用先进职业素质理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的指导。同时,该学院进一步寻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被动学习情绪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
4.组织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专项研究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会,开设“企业文化”专栏,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举办“交通校企文化对接”专题调研会,重点调研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校企文化的区别、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情况等,得到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校企文化对接”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校企合作科研成果手册”,将该院视角独特、理念先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收入其中。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