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如:合作前学生无准备,合作中学生无合作意识,不知如何合作,而教师无事可做等等,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导致了我们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本人经过长期的认真探索,发现以下几种,效果不错。
一、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龙头
要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茫然、疑惑。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有以下几种做法:
我们在课改初期就效仿他人,组成4人小组,开始合作。经过一段时间合作学习之后,我们感觉到课堂纪律差,老师难于控制,合作效率很低。我们马上改变策略,先由同桌两人合作,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效果还不错。我们大班,学生分的小组太多,效率有快有慢,我们一看时间太长,就大喊“停”,往往老师竭斯底里,太累。一段时间后又改进训练,“谁合作完了,用姿势告诉老师”,用给先进奖星的方法,一组一个或一颗,让他们知道是小组集体的荣誉,增强小组凝聚力,效果好多了。后来老师不说什么,靠打手势。现在我们的学生一看手势就知道干什么了。我们现在已经由两人合作,逐渐培养成了4人小组。可以说我们的实验初见成效。
二、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合作探究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才有合作的源泉。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准备就匆忙展开合作,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这样的课堂特“闹”,效果也特“孬”。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的流程是: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激励机制,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盒子
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善于应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四、以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为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
五、以教师自身参与为导向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每天着重培养1—2组,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好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一、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龙头
要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茫然、疑惑。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有以下几种做法:
我们在课改初期就效仿他人,组成4人小组,开始合作。经过一段时间合作学习之后,我们感觉到课堂纪律差,老师难于控制,合作效率很低。我们马上改变策略,先由同桌两人合作,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效果还不错。我们大班,学生分的小组太多,效率有快有慢,我们一看时间太长,就大喊“停”,往往老师竭斯底里,太累。一段时间后又改进训练,“谁合作完了,用姿势告诉老师”,用给先进奖星的方法,一组一个或一颗,让他们知道是小组集体的荣誉,增强小组凝聚力,效果好多了。后来老师不说什么,靠打手势。现在我们的学生一看手势就知道干什么了。我们现在已经由两人合作,逐渐培养成了4人小组。可以说我们的实验初见成效。
二、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合作探究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才有合作的源泉。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准备就匆忙展开合作,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这样的课堂特“闹”,效果也特“孬”。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的流程是: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激励机制,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盒子
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善于应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四、以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为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
五、以教师自身参与为导向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每天着重培养1—2组,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做好指导,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