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先学后教”课教学设计——以“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为例

来源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培养和发展依靠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基于“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通过问题引领开展探究、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论证和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分析与综合,借助类比将复杂问题的研究对象转化成适合问题求证的模型,从逻辑与推理的适切性上验证模型建构的合理性.模型建构分为两个层阶,一是“识别—运用—创造性应用”,二是通过“移用—借用—转化”建构新的物理模型,实现“模型建构—模型验证—模型分析”的建构方式.命题评价从问题复杂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模型建构能力的层阶上评定,以此衡量学习者的科学素养水平.
以“两种电荷”为例,从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的角度,论述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突出课堂教学中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对于形成物理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作用,彰显物理学科素养养成的策略.
阐述了合作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指出物理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突出物理学科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节为例,从五个方面论述合作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针对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材中热传递实验存在的不足,利用测温纸、记忆合金、铝管、变温油墨、电子温度计等器材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热传递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可视化程度,激发学生兴趣.
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主要载体,以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第三册“电容器的电容”一课为例,设计了一系列进阶式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每个活动设计意图的思考,探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深化课堂改革,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以苏科版“压强”教学设计为例,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指引,以活动单元为载体,以问题产生、讨论、探究、交流为手段,通过系列创新性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质,促进迁移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应该从实验观察、实验比较、实验方法、实验探究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领悟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深度挖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课堂教学中,老师演示或学生自主实验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学生看不到磁感线,难以建立“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之间的联系的现象,提出改进实验装置的办法,有效提高实验的直观性和效果.
利用轻质铝管、滚珠轴承、角度指针等材料制作偏转框架,用于定量探究电流大小、导体长度对通电导体受力的影响,具有受力可测量、导体长度可连续改变的优点.仪器结构简单,实验过程直观,实验效果显著,可用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指出物理定律教学要回归探究的本真,教学要追本溯源,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创新,在得到结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