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感到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然而新课程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说到底究竟什么才是有效教学?
一、何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第一,找准教学起点。首先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要充分估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第二,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相贴近,在设计教学情境、引发思考、引导探究、提示方法、训练思维、调控反馈过程时都必须考虑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贴近。第三,激发感染学生。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是课堂设计和上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怎样以教师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在设计中处理好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活跃气氛和思维训练、动与静、冷与热、有声与无声、常规要求与发展性要求的关系。②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可做到:一是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三是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③信息化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是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一是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成果。二是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三是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实验员、化工厂的技术人员或是具有丰富化学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而创设情境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置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课堂上一环扣一环,处处设疑,步步紧逼,学生情绪振奋,兴趣盎然,课已尽而意无穷”。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些问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既能让组员感到各自肩上强烈的责任,又能促使他们认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合作学习还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⑥评价激励策略。在评价中体现激励,在激励中促进发展。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机会,并善于从多角度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让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发展的营养剂。
三、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换言之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利用自身经验,通过不同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而去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然而新课程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说到底究竟什么才是有效教学?
一、何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第一,找准教学起点。首先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要充分估计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第二,贴近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相贴近,在设计教学情境、引发思考、引导探究、提示方法、训练思维、调控反馈过程时都必须考虑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贴近。第三,激发感染学生。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是课堂设计和上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因此我们在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怎样以教师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在设计中处理好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活跃气氛和思维训练、动与静、冷与热、有声与无声、常规要求与发展性要求的关系。②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可做到:一是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三是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③信息化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是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一是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成果。二是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三是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实验员、化工厂的技术人员或是具有丰富化学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而创设情境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置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课堂上一环扣一环,处处设疑,步步紧逼,学生情绪振奋,兴趣盎然,课已尽而意无穷”。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些问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既能让组员感到各自肩上强烈的责任,又能促使他们认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合作学习还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⑥评价激励策略。在评价中体现激励,在激励中促进发展。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机会,并善于从多角度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评价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让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发展的营养剂。
三、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换言之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利用自身经验,通过不同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而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