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作为新兴的学科,现成的经验、理论相对不足,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本信息课的兴趣下降很快,上课互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如何提高并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保持长期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之一。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必须依附于某一门学科,回归到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这样才能让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更精彩。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也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在需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视学生体验过程,同时关注结果。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的好习惯,增长知识积累,提高创造能力,丰富直接经验。
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教学呢?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逐步过渡教育智慧的高度,师生体验动态教学探究的魅力,真正成为课堂的双主体。
一、让探究性学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锻炼。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学生自身生活过程中选择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应用为“创设任务—自主探究—教师评价”这种模式。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充分分析学生目前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尽可能与之相关,创设一个情景,导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并积极的投入到问题中去,通过章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分组自由操作实验,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其乐趣。教师也在课堂中的引导,使知识构架更为明显,有助于学生知识建构。
首先,信息技术的探究要有探究目标,需要教师精心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设计探究的问题。1、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挑战性及可操作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与挑战性,使之有急切想解决问题的感受,但不能轻易就得出结论。2、难易适度,融入任务。探究问题难度系数可控,适应于课堂探究。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逻辑性强、思路清晰、引出问题,自然将学生引导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通过循序渐进的一系列化问题,使学生逐步探究“入套”,纵深思考,学生在不自觉中顺利解决问题。
其次,多鼓励参与多路线探究。关注学生差异性,整个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取得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课堂,在操作实践过程,教师要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参与,不怕失败,允许生生协作,互相指点迷津,通过点拨、指导、组织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协作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既可以观察、推理,也可以直观操作、同学协作,还可以大胆猜想、比较,最终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第三、要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参与、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一是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善于主动发现操作实践困难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教师要鼓励去实践操作,积极讨论,鼓励其发言和演示操作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
二是要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讨论,教师要指导其方法。
三是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进程,还需要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去,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点拨,个别问题可以个别及时点拨。同时要注意成果交流推广,实践并体验。学生讨论结束后,要让学生汇报交流小组的讨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对小组的情况进行评论,分层次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质疑、对共性的容易混淆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习活动逐渐走向深入,鼓励学生发散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探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演示、讲解模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可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练习模式。学生要想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内容,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例如,网络制作相关内容时,涉及Frontpage等相关软件,让学生自已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包含了网页的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使用时,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课堂内的评价,在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创设新情境需要前后贯通,新知与旧识自然结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不自觉中逐步深入学习。对于整个课堂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方法、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过渡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逐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探究性学习在内容在时空上的开放,与学生生活和社区的密切联系,需要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活式的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满足其心理需求与情感需要。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必须依附于某一门学科,回归到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这样才能让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更精彩。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也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在需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视学生体验过程,同时关注结果。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的好习惯,增长知识积累,提高创造能力,丰富直接经验。
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教学呢?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逐步过渡教育智慧的高度,师生体验动态教学探究的魅力,真正成为课堂的双主体。
一、让探究性学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锻炼。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学生自身生活过程中选择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应用为“创设任务—自主探究—教师评价”这种模式。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探索问题之前,应先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充分分析学生目前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尽可能与之相关,创设一个情景,导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并积极的投入到问题中去,通过章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分组自由操作实验,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其乐趣。教师也在课堂中的引导,使知识构架更为明显,有助于学生知识建构。
首先,信息技术的探究要有探究目标,需要教师精心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设计探究的问题。1、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挑战性及可操作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与挑战性,使之有急切想解决问题的感受,但不能轻易就得出结论。2、难易适度,融入任务。探究问题难度系数可控,适应于课堂探究。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逻辑性强、思路清晰、引出问题,自然将学生引导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通过循序渐进的一系列化问题,使学生逐步探究“入套”,纵深思考,学生在不自觉中顺利解决问题。
其次,多鼓励参与多路线探究。关注学生差异性,整个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取得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课堂,在操作实践过程,教师要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参与,不怕失败,允许生生协作,互相指点迷津,通过点拨、指导、组织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协作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既可以观察、推理,也可以直观操作、同学协作,还可以大胆猜想、比较,最终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第三、要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参与、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一是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善于主动发现操作实践困难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教师要鼓励去实践操作,积极讨论,鼓励其发言和演示操作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
二是要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讨论,教师要指导其方法。
三是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进程,还需要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去,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共性的问题要面向全体点拨,个别问题可以个别及时点拨。同时要注意成果交流推广,实践并体验。学生讨论结束后,要让学生汇报交流小组的讨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对小组的情况进行评论,分层次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质疑、对共性的容易混淆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习活动逐渐走向深入,鼓励学生发散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探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变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演示、讲解模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可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练习模式。学生要想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内容,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例如,网络制作相关内容时,涉及Frontpage等相关软件,让学生自已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包含了网页的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使用时,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课堂内的评价,在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创设新情境需要前后贯通,新知与旧识自然结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不自觉中逐步深入学习。对于整个课堂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方法、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过渡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逐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探究性学习在内容在时空上的开放,与学生生活和社区的密切联系,需要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活式的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满足其心理需求与情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