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的实施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造能力的高低是当今衡量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那么,教师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这种转变就是把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教师做好主导作用。其次,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大多数教师喜欢听话的学生,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那些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见解的学生则不是好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观作用下,培养的学生可能会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他们的思维、意识中缺乏创新。他们做事一般是“复印”式的,需要有“复印”的底本,若没有底本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然,这样的“优秀学生”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因此,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二、提高自身素质,实施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实施创新教育的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应该多方面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除了要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和坚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理论来充实自己,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
  三、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实施创新教育
  传统的课堂结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浓厚的求同思维所控制,缺乏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是建立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具有真正的民主。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重视学生的质疑,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畅所欲言。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欣赏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探索和创新,愉快地学习,激发创新精神。
  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每个学生的创造性
  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上课既要有统一的纪律要求,又不要管束得过分死板,以免遏制青少年学生好动的特点,使他们的个性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有个性才能体现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形成每个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使他们成为创造型人才,这是教师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然而,因为年代的久远和脱离学生的实际,再加上语言、内容的艰深晦涩,学生很难在诵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经典之美。因而,在古诗文教学中,应当以诵古诗、读美文为平台,设计一些适宜有效的活动,与课文学习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从而使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开展古诗积
摘 要: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个性化阅读指导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统一要求、统一指导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
摘 要:学校德育发展在社会大发展的形势下,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德育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将愈来愈显示其历史作用和魅力。  关键词:德育发展;道德建设;价值取向;德育内容    德育在学校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前社会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中,德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德育本身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的发展,所以,搞好德育教学、筹谋德育发展、构筑学生德育品质就成为学校德育发展的时代
本文试图对庞德《诗章》的“寻求”主题进行解读.荷马在史诗《奥德赛》中描绘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上历经十年磨难以寻求返乡的航行;但丁在史诗《神曲》中展现了诗人历经地
当前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下存在校长行政权力中心化现象突出、党组织作用边缘化趋势明显的普遍问题,因此应明晰权力边界,以科学履权促进权力行使规范;健全监督机制,以完善制度,规避权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对观察和表现都设定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准确真实地描绘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美术教育是完全适合的,它对造型能力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移植儿童美术教学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容易把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他们的表
在这个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色彩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向人们传递着它们的情感。服装色彩以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而是服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它由问题和情境两个部分组成。“问题”,即数学问题。这里说的数学问题是指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在当前状态下还难以理解的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以及具有一定难度的、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情境”,指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甚至是群体的学习气氛等学习环
在语感论的大背景下,文学文本容易在幽微处下工夫,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言语触觉,从而更加高效地提升语感。因此以顺乎自然的阅读习惯为出发点,建立简明、清晰的阅读模式,探究文学文本言语的隐含意义,近则有益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远则惠及受教育者终身。  一、美读,感受言语声腔节奏,悟得情调氛围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这是从创作的角度辨析道德修养与言语形式的关系,即创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