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在考虑新世纪的教育、人才问题时,都应考虑这个时代的代表物对我们的影响。计算机及其网络就是信息时代的代表。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其基木的素质。但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看,还存在一此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合理 科学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课作为高中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任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大部分学校只有两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较大规模的高中也不超过四人。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都相对偏低,主要因素就是学校不愿意去招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构成显得比较混杂,多数教师也是由于工作岗位需求从其他专业转行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造成了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术方面的缺失,因此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创新性差
信息技术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是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计算机教育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不能等同。两门课程在社会要求、涵盖范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木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结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现实中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地套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偏离了正确轨道,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习惯性“吃老本”,将计算机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混为一谈,并且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闭门造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水平不高。
三、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方向错误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上机课时应达到总学时的70%以上。也就是说,每两节课就要拿出一节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训练。而现在大部分学校每周只安排一至两节信息技术课,学生没有充足的上机时间。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课自学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编者的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之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信息技术课。
四、方法步骤训练重视不够,课堂有失本质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习个性差异比较大,教师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如果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把操作方法和步骤用简练精确文字概括出来,使学生记牢靠、学扎实、反复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规范合理的步骤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如下一些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大大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没有教师机或教师机上没有电子教室软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没有投影设备,影响了演示效果;学生都把信息技术课看作是副科、轻松课,上课看小说、杂志还有上课睡觉的同学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或者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纪律问题,我们的老师要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强调课堂纪律问题,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要给予惩罚,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另外,从社会责任和就业生存诸多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普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能力,这些都和信息技術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有个面扎实的基本功、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成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带头人。总之,要搞好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同等对待,甚至更高于其他学科。其次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将这此素质充分体现到教学实践中,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峰.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计算机教学信息化[J],2011(5)
[2] 倪同浩.谈高中计算机课的教学,信息与教学探索[J],2008(11)
[3] 战培焱.浅谈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阅读[J],2011(8)
[4] 吴元翠.高中计算机教育浅谈,电脑知识与技术[J],2007(1)
[5] 王银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科技信息[J],2008(15)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合理 科学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课作为高中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任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大部分学校只有两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较大规模的高中也不超过四人。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都相对偏低,主要因素就是学校不愿意去招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构成显得比较混杂,多数教师也是由于工作岗位需求从其他专业转行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学习,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造成了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术方面的缺失,因此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创新性差
信息技术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是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计算机教育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不能等同。两门课程在社会要求、涵盖范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木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结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现实中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地套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偏离了正确轨道,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习惯性“吃老本”,将计算机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混为一谈,并且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闭门造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水平不高。
三、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方向错误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上机课时应达到总学时的70%以上。也就是说,每两节课就要拿出一节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训练。而现在大部分学校每周只安排一至两节信息技术课,学生没有充足的上机时间。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课自学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编者的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之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信息技术课。
四、方法步骤训练重视不够,课堂有失本质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习个性差异比较大,教师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如果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把操作方法和步骤用简练精确文字概括出来,使学生记牢靠、学扎实、反复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规范合理的步骤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如下一些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大大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没有教师机或教师机上没有电子教室软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没有投影设备,影响了演示效果;学生都把信息技术课看作是副科、轻松课,上课看小说、杂志还有上课睡觉的同学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或者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纪律问题,我们的老师要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强调课堂纪律问题,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要给予惩罚,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另外,从社会责任和就业生存诸多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计算机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普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能力,这些都和信息技術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有个面扎实的基本功、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成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带头人。总之,要搞好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同等对待,甚至更高于其他学科。其次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将这此素质充分体现到教学实践中,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峰.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计算机教学信息化[J],2011(5)
[2] 倪同浩.谈高中计算机课的教学,信息与教学探索[J],2008(11)
[3] 战培焱.浅谈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阅读[J],2011(8)
[4] 吴元翠.高中计算机教育浅谈,电脑知识与技术[J],2007(1)
[5] 王银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科技信息[J],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