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因个性的张扬而精彩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阶段内,因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本文先指出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分析讲解轻个性体验和理解的弊端,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交流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改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地重新定位,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不尽人意。究其根源,这和课堂上教师烦琐的提问和讲解关系甚密。新课堂不单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富于个性化,必须转变观念,走自主阅读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阅读?我们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因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善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在自我阅读中培养个性。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另外,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加大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倡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授一定的阅读方法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教师要敢于放手。在放手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在边读边思考中,学生才能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阅读的方法。学生如果既端正了阅读态度,又掌握到阅读方法和技巧,那么在阅读中学生思维的触角就能达到各个角落,从而有了各种个性的认识。如《春酒》这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根据散文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品读鉴赏环节,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进行圈点品读,体悟作者对童年、母亲、乡邻的浓浓感情。像“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诸如此类句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样的自主阅读,既正确地“追索原意”, 又创造性地“重构新义”,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与不同体验。
  三、尊重现实的“文本”,让阅读教学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
  每篇课文有它的成文现实和时代背景,都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或多种思想、情感。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大,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述和反应,应是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要强调尊重文本。
  当然,学生在大量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阅读教学会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如笔者在教学《社戏》时,就有效组织学生对“六一公公”这个人物展开自由而激烈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六一公公”应是十分感激“我”的,文中“送豆致谢”情节是出于他对迅哥儿对他劳动价值肯定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是他在平桥村其他人口中所得不到的评价。这个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积极地赞赏了他,并大胆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创新精神。倘若教师不假思索地否定,就可能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失去培养学生阅读创造性品质的良好机会。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张扬学生的个性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教学中就深有体会,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质疑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正确引导,激励学生进一步思索,捕捉学习思维的质疑点。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中,一同学大胆提出疑问:既然本文是回忆老师的,那么重点应放在记叙老师的往事上,但本文的大量篇幅却写作者留学日本的生活和思想经历,与藤野先生关联不大,是否有偏离主题之嫌?面对这样的个性化批评,我当即肯定了他。这种在阅读过程中敢于批判的精神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相信阅读会因学生的个性张扬而绽放异样的光彩,学生也会因个性阅读而更加美丽的。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发掘和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呢?本文就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选择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感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
【摘要】“诵读欣赏”板块是苏教版初中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延伸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板块未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师生的重视,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诵读欣赏”板块的教学为例,详细地说明如何利用此板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诵读欣赏;初中语文;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文献标识码】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如何培养学
【摘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人常用这句来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在课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关键词】巧抓“文眼”; 贯通全篇;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写字是最基础的功底,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写字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并分析了如何训练学生的书写规范及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这两项关键性教学内容,希望对小学写字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书写规范;写字习惯;习惯培养;小学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写字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
【摘要】语文是自古及今一直延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语文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语言基础、阅读和写作。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全面能力的反映,而不只是语言能力。语文关涉多门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轻视语文、不学语文、偏重外语是学生的最大失误,学不好会贻害终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普遍不重视、时间投入极少而期望值高,对教师要求高而苛刻,眼高手低,
【摘要】以“诗中有画”为线,让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走进词境,并在宁静清丽的乡景、和平安详的人物场景中品读感悟。多元解读“醉”字,外化诗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安乐祥和的田园生活,更能深深体会到词人内心深处的一缕忧愁,学生在体验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的同时,更呈现出一种学习创造的美!  【关键词】品诗入境;多元解读;外化诗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诗词,音韵优美,意境深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趣味化教学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将趣味元素融入课堂之中,保护童心,留住童趣,为学生创建有趣、有效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有效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实践中,学校摸索实践了德育工作“三四一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天天有行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内容”,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内容的时效化、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三四一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带来了学校多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德育;三四一工程;探索;必要性  【中图分类
【摘要】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积累、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三种类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因时制宜,巧妙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整合;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强调了课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
【摘要】通过研读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和福建卷,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变化体现在分值、难度、题型、内容上;稳定表现在诗歌、阅读、作文上;灵活题则在断句、情境、默写上。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1卷总体特点稳中有变,要求学生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这要求教师多研究和学生多训练多思考,由量变到质量,为从福建卷平稳过渡到全国卷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全国新课卷1;福建卷;变化;稳定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