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阶段内,因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本文先指出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分析讲解轻个性体验和理解的弊端,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交流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改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地重新定位,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不尽人意。究其根源,这和课堂上教师烦琐的提问和讲解关系甚密。新课堂不单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富于个性化,必须转变观念,走自主阅读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阅读?我们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因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善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在自我阅读中培养个性。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另外,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加大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倡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授一定的阅读方法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教师要敢于放手。在放手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在边读边思考中,学生才能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阅读的方法。学生如果既端正了阅读态度,又掌握到阅读方法和技巧,那么在阅读中学生思维的触角就能达到各个角落,从而有了各种个性的认识。如《春酒》这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根据散文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品读鉴赏环节,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进行圈点品读,体悟作者对童年、母亲、乡邻的浓浓感情。像“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诸如此类句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样的自主阅读,既正确地“追索原意”, 又创造性地“重构新义”,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与不同体验。
三、尊重现实的“文本”,让阅读教学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
每篇课文有它的成文现实和时代背景,都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或多种思想、情感。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大,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述和反应,应是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要强调尊重文本。
当然,学生在大量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阅读教学会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如笔者在教学《社戏》时,就有效组织学生对“六一公公”这个人物展开自由而激烈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六一公公”应是十分感激“我”的,文中“送豆致谢”情节是出于他对迅哥儿对他劳动价值肯定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是他在平桥村其他人口中所得不到的评价。这个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积极地赞赏了他,并大胆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创新精神。倘若教师不假思索地否定,就可能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失去培养学生阅读创造性品质的良好机会。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张扬学生的个性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教学中就深有体会,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质疑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正确引导,激励学生进一步思索,捕捉学习思维的质疑点。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中,一同学大胆提出疑问:既然本文是回忆老师的,那么重点应放在记叙老师的往事上,但本文的大量篇幅却写作者留学日本的生活和思想经历,与藤野先生关联不大,是否有偏离主题之嫌?面对这样的个性化批评,我当即肯定了他。这种在阅读过程中敢于批判的精神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相信阅读会因学生的个性张扬而绽放异样的光彩,学生也会因个性阅读而更加美丽的。
(编辑:陈岑)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交流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改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地重新定位,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不尽人意。究其根源,这和课堂上教师烦琐的提问和讲解关系甚密。新课堂不单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富于个性化,必须转变观念,走自主阅读的道路。
那么,什么是个性化阅读?我们认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因个性发展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呢?
一、善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在自我阅读中培养个性。通过画一画、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另外,教师要增强教学的课程意识,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加大课外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倡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授一定的阅读方法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
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教师要敢于放手。在放手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在边读边思考中,学生才能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阅读的方法。学生如果既端正了阅读态度,又掌握到阅读方法和技巧,那么在阅读中学生思维的触角就能达到各个角落,从而有了各种个性的认识。如《春酒》这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深厚。根据散文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品读鉴赏环节,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进行圈点品读,体悟作者对童年、母亲、乡邻的浓浓感情。像“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诸如此类句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样的自主阅读,既正确地“追索原意”, 又创造性地“重构新义”,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与不同体验。
三、尊重现实的“文本”,让阅读教学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
每篇课文有它的成文现实和时代背景,都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或多种思想、情感。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大,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述和反应,应是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要强调尊重文本。
当然,学生在大量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阅读教学会再创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如笔者在教学《社戏》时,就有效组织学生对“六一公公”这个人物展开自由而激烈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六一公公”应是十分感激“我”的,文中“送豆致谢”情节是出于他对迅哥儿对他劳动价值肯定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是他在平桥村其他人口中所得不到的评价。这个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积极地赞赏了他,并大胆鼓励其他同学学习这种创新精神。倘若教师不假思索地否定,就可能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失去培养学生阅读创造性品质的良好机会。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张扬学生的个性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教学中就深有体会,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质疑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正确引导,激励学生进一步思索,捕捉学习思维的质疑点。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中,一同学大胆提出疑问:既然本文是回忆老师的,那么重点应放在记叙老师的往事上,但本文的大量篇幅却写作者留学日本的生活和思想经历,与藤野先生关联不大,是否有偏离主题之嫌?面对这样的个性化批评,我当即肯定了他。这种在阅读过程中敢于批判的精神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相信阅读会因学生的个性张扬而绽放异样的光彩,学生也会因个性阅读而更加美丽的。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