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份。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明确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任务,抓住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小学的学生天真、质朴、富有幻想,在此时期他们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个性活动并不显著。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明确,更加自觉,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等权威人物的评价。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虽然自我意识社会化程度已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自我意识发展仍是初步的,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主观色彩。
二、德育教育载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整理发展。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适时实施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上课伊始,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学生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学生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学生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2、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学生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学生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启发学生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4、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小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5、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武打电影片及武打小说中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使学生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体育器械的管理中,每次值日的同学必须认真负责领交器材,上课时,不允许任何一位同学把排球当足球踢,应爱护公共财产,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课“开火车”中,对游戏规则严格执行,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助、互爱。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小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坚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与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小学的学生天真、质朴、富有幻想,在此时期他们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个性活动并不显著。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明确,更加自觉,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教师和家长等权威人物的评价。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虽然自我意识社会化程度已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自我意识发展仍是初步的,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主观色彩。
二、德育教育载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整理发展。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适时实施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上课伊始,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学生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学生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学生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2、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学生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学生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启发学生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4、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小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5、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
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武打电影片及武打小说中的问题,由学生回答,使学生对“习武以德为先”有进一步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体育器械的管理中,每次值日的同学必须认真负责领交器材,上课时,不允许任何一位同学把排球当足球踢,应爱护公共财产,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课“开火车”中,对游戏规则严格执行,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同学之间应互助、互爱。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小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难度大,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坚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与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体育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