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我心中不变的追求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感受校长李苹,是从杨庄中学网络实验班教师荣卫东那里。“李校长是一个进取的人。按说接近退休年龄,就应该明哲保身了。但自从她来到学校,网络实验班、学校硬件设施、网络化办公等都抓起来了。她总想带着教师走到全区的最前列,想把这所初中校办成石景山区最好的学校!”
  与李苹校长攀谈,感觉她的音调是低沉而平和的,然而聆听她的讲述,你便会为其中的那些坎坷与艰辛而唏嘘,会慢慢明了真实的李苹是一位怀有激情和梦想的人,便能够体会“以人为本,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所承载的深意。在阐释办学理念时,李苹校长说道:把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不满足、不断探索、勇争第一、迎接挑战的意识。近几年来,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形成,网络实验班增至6个,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从76%提高到92.2%。
  然而,回首2002年的杨中,其风貌与今日相去甚远。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杨中的教育教学却不见起色,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意识不强,出现了几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认知结构上出现“高原现象”,且自我满足、故步自封。学校缺少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学生厌学情况较为严重。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求证,李校长得出结论:“改变学校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而这只有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才能实现。”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立项《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与创新探索》课题,在多次听取何克抗教授的报告后,李校长决定抓住这一契机,以课题为突破口,进行学校改革。于是,以优秀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办学思路从最初的朦胧开始明晰起来。学校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和2个网络实验班,尝试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龙头,向其他学科辐射,将业务精、信息技术好的年轻教师作为实验带头人,使教学最优化,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荆棘路上,建立研究型教师队伍
  
  “课间俩研讨,伏案忙笔耕,彼此会心乐,感同疑惑生”,这是杨中办公室近几年最常见的情景。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的风气与日俱增。教师由知识的提供者逐步向指导者转换,已经成为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合作伙伴。
  然而,李苹回忆起2002年初次在全校谈到“课程整合”时的情形:“当时有的教师不能完全理解‘课程整合’的含义,教师们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学生分数而“奋战”中,很少开展教学研究。教师思想陈旧、观念滞后,使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师队伍,把那种‘拼命 奉献’的体力教学观,转化为‘巧干 研究 学习’的新型教育教学观。”
  开始,许多教师对新观念不认可、不接受,认为校长引入课题是在“摆花架子”。尤其在与专家沟通方面,一位教师因无法接受专家对自己设计课的点评,发生了将其推出教室外的事情。第一届网络实验班高老师回想那段艰辛的历程时说道:“刚开始实验时,我们一点思路也没有。专家虽然每月指导两次,却没有一节成形的课,心中对整合是模糊的。我们准备一节课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却被专家说得一无是处。如果从专业角度评价这节课一定是节好课,但专家只在技术上评论,我就不能接受,心里很排斥,所以经常到校长那里去哭鼻子。”在这尴尬和矛盾中,李苹再次运用了她的智慧。她提出了这样一个模式:专家参与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这样专家便不仅仅是评论者和裁判,更是教学的指导者,最终构成学习的共同体。经过几年磨合,杨中教师与北师大专家配合得相当默契,双方沟通也十分顺畅。”如今的杨中,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实验已经具有某种示范作用。
  在一波三折的实验过程中,杨中逐步建立起一支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在李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各教研组组长和非实验班的教师也纷纷自愿参加专家评课,他们还积极配合网络实验班教师,共同构思教学设计、搜索资源、制作课件,“一位教师上课,整个教研组准备”的情形比比皆是。现在非网络实验班教师也能够自觉地使用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不懈探索,建设网络特色实验班
  
  初入网络实验班,白与绿的主色调旋即进入视野。在白色墙壁和通透玻璃窗的映衬下,一张张课桌上的电脑液晶显示屏用绿色丝绒布覆盖着,带给人清爽有序的感觉。再定睛细瞧,教室中还散落着其他生动的元素。红色丝绒落地窗帘与绿色丝绒盖布相互搭配,为宁静的环境注入了几许活力。学生书法条幅垂挂于墙壁一侧,与展现同学们多彩生活的照片遥相呼应,为教室增添了几多艺术和青春的气息。当然,投影仪、教师机、网络班班规等自然是网络班中少不了的重量级“硬件”。为此,真不知校长付出了多少心血。
  建设以网络实验班为特色的优质初中校,需要在建设之初明确两大问题:1.教学目标是什么。2.如何提升教学品质。经过深思熟虑,李苹校长提出了四字目标:多、快、好、高。将知识收获多、课堂进度快、教学质量好、学生能力高作为网络实验班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同时,面对网络环境下大面积学科整合尚无人尝试的现实,李校长紧紧抓住教师这一关键因素,为他们提供假期培训、日常专家评课与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以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经过近一年的摸索,网络实验班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以数学为例:除借助网络拓展数学知识外,教师还凭借几何画板和“Z Z”教学软件,为学生搭建实验探究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实践进行自主学习。
  学科整合探索的成功,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实验班的学生毕业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以第一届毕业生为例:一班升入重点高中率为100%,二班为70%,与全校44%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
  除了显性数字,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也不可小觑。网络实验班的一位学生曾兴奋地告诉我:“我们对网络课非常期待。比如昨天的地理课,学习中亚、南亚,普通班会指着地图讲,感觉很枯燥,而在我们班,老师利用Flash设计了拼图游戏,让我们去探索、操作,学习就变成有趣的事了。”那张写满自豪和幸福的脸感染了我。李校长告诉我,“我们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班的学生都认同他们对学习有着浓厚或较浓厚的兴趣。”在能力提升方面,同在网络实验班的另一位学生这样总结道:“小学时我对电脑不太了解,上初中后,Photoshop、电子杂志、网页制作、网络博客等以前没听说过的新鲜事物,现在自己都能做出来,心里特有成就感。”李校长也及时补充:“学生信息技术在知识、技能运用方面都要优于、先于、快于普通班学生,他们在搜集、整理、运用信息方面,在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上,在组织、协调、分工能力上也非常出色。”
  一位家长在参加完网络实验班社会实践活动展示课后,从心底发出感慨:“小学六年,我没有参加过这么精彩的活动,孩子们的表现,包括他们制作的东西、他们的视野,使我非常惊讶。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孩子们拥有这么多闪光点。”
  “这就是我们课题的成果,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本领和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受益。我想,只有这样的成果才具有实际意义。”听着李苹校长的话,我被她的务实和执着感动了。因为她的努力,使杨中走出多日的迷雾,让阳光再次透过云层,照进每位教师的心中。
  访谈结束后,几位教师围拢过来,悄悄地对我说:“跟着李校长,感觉非常累,但回过头来想,又感觉特别幸福。可能‘痛并快乐着’就是这种滋味吧!”老师们的话让我想起了李校长曾说过的:要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以说,李苹以她的智慧、勇气和拼搏精神向学校师生兑现了这句承诺。相信,这位积极进取的校长在面对未来时,会为实现心中那“卓越”的梦想而继续奋进。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信息化教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借助浩瀚的网络资料、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可积累相关的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还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扬长避短,不可盲目一哄而上。作为教师,在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学基本功的锤炼。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
【本刊讯】2017年6月15日—16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北京教育新闻中心协办的“北京2017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教育督导信息化发展与应用”为主题,为各省、市搭建了区域教育督导交流协作平台,来自全国各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领导、教育专家、督學等近260人参加会议,共同分享了教育督导信息化的实践
【摘 要】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普及,“班班通”工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标志工程。对工程的评价也成为实践和研究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分析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内涵,尝试建立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班班通”工程评价框架。通过理论研究发现:评价基本能够全程、有效地对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进行过程监控并提供改进、决策依据。  【关键词】班班通;评价
身处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大到一整套知识系统的传播,小到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可以从网上找到微课、微视频。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也许更易于接受。于是,总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今天的学生还需要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吗?阅读是否意味着低效?  阅读是一种运用文字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阅读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或者喜好,有意识地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样的一个故事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名为《一个笨蛋和一群草根》的视频,讲述了广西柳州电教站黄宁老师和他的柳州课件研究中心组的故事。视频“通过凝练柳州市20多位基层草根教师的故事,展现了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基层教师们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的坚持、努力、进取,他们所创造的常人往往看不到的价值,和他们内心享受的欣喜。由此展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中最为朴实的、微弱的力量和不懈的努力。”  这些草根教师的事迹让我深为感
“数字科学家”课程、“数字艺术家”课程、创客教育,信息技术课也可以这么上?没错。这些课程都是为北京景山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量身定制的。  回顾过去,景山学校曾肩负光荣与使命。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向景山学校赠送了一台苹果计算机。1983年9月15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景山学校肩负着这份光荣和使命,勇于实践与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索
【摘 要】发挥技术的数学教育价值,离不开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情境创设、实验探究、流程再造三个方向探索融合途径。在可视化中理解数学本质,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在互动环境中变革学习方式。导数运算、复合函数等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用与不用不一样,而HP Prime以其手持特点、符号计算优势、无线环境构建等,恰可彰显技术于数学教学的独有价值,正成为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学生视角可探索在
2016年中、高考已经结束,各地的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今的中高考已经成为每年社会、学校、家庭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类型,教育者应该理性看待中高考,还考试以本来的面目。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公民,本期,我们关注面向未来的教育评价改革。  我们关注教育评价改革,是因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国家层面有“三通两平台”标准,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中提出5项标准,涉及网络、教室多媒体装备、教师移动设备配置、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提升了中小学普通教室的信息化配置,加强了中小学的网络和信息化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随着这一系列标准的落地,区域学校的信息化环境改善显著,尤其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满意
日前,《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在北京市通州区率先启动试点,通过“智慧学伴”平台,努力实现教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供给。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新理念进入课堂,学校正在发生怎样的悄然变化?2017年,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还在继续,技术如何施力教育,助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解教育的公平、均衡难题?带着这些问题,在2017年“两会”召开前夕,我们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