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曲折有致与丰腴饱满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纲解读】
  “有文采”,更要在文章主体部分得到体现。叙述类文章以写人记事为主,无论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还是情节的安排都能很好地体现写作文采。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免也有议论和抒情,但其中事、理、情的有机统一也是文采的表现之一。论述类文章要有丰富的论据作支撑,论据的安排也要有条理。总之,主体部分叙事为基础,叙事为情、理服务;情、理是升华,情、理须有据,三者之间过渡自然,完美统一。此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方法,更好地表现文采。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本题材料只有一件事情,即通过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在显微镜下面,蝴蝶翅膀的颜色消失了,结构改变了。从观察蝴蝶行为本身和结果等不同方面立意,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①从显微镜的角度出发。
  显微镜的价值是让我们改变了对世界的认识,这就是科学发现的价值。如果没有那台显微镜,在我们眼中,蝴蝶的翅膀永远是那么艳丽多姿。
  由此我们做进一步的联想:世界上还有多少神秘的事物,需要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
  ②从用显微镜观察事物的角度出发。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翅膀,是换了一个观察蝴蝶的角度。看似平常的事物,原来还会有如此惊人的秘密。从这个角度得出结论:我们观察生活、观察事物不妨试着换一个角度看看。
  ③从看到的结果出发。
  人不被现象迷惑。一种现象存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觉得认识得已经很透彻了,可以形成定论了。蝴蝶缤纷多彩的翅膀就深深迷惑着我们的双眼,就像古代的人们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有时我们认为结论千真万确,恰恰是被现象迷惑了。眼见不一定为实,任何事情都需要用科学和理性来检验。
  ④距离产生美。
  在显微镜下,原本色彩斑斓的蝶翅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凹凸不平的结构的时候,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原来蝴蝶的翅膀原本是无色的。原来,离得太近,美就无处藏身。
  【高分捷径】
  1. 记叙文要曲折有致。
  记叙文要以叙事为主,所叙之事要真实、典型。但真实不是要照搬生活,要讲究叙事的艺术。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曲折有致。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记叙文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有波澜呢?
  ①倒叙法。打破了事情发展的正常顺序,先写结果,然后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既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又可以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祝福》中鲁迅先写祥林嫂在大年“祝福”声中死去和鲁四老爷对她此时死去的咒骂,然后叙写祥林嫂悲惨的遭遇,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抑扬法。通过文笔的褒贬造成文势起伏的方法,或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使文章前后造成强列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波澜。如杨朔在《荔枝蜜》一文中,先说蜜蜂是自己不喜欢的小动物,在后来的行文中慢慢喜欢它了,结尾处作者说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种写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跌宕起伏。
  ③悬念法。就是作者利用读者急于寻求结果的心理,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的多次疑问,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刻画出奥楚蔑洛夫那种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形象。
  ④夸张法。就是夸大描写现实生活,追求一种幽默、滑稽甚至言过其实的效果。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騙子卖力地织无中生有的“新装”、皇帝对新装的酷爱、大臣们观看新装时的恐惧、皇帝展示新装表现出来的愚蠢可笑等情节,让读者爱不释手。
  当然,一篇文章的兴波方法还有很多,有时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文贵自然,切不可为了波澜而矫柔造作,故弄玄虚。
  2. 议论文要丰腴饱满。
  ①要尽力丰富材料。
  在高考议论文中,一般的弊端就是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实,因此考生首先要掌握大量的素材,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起来,那就要求考生关注历史、文学和生活,争取把他们转化到写作中去。
  ②要把材料溶入“血液”,写出个人色彩。
  有了丰富的素材,在写作中体现不出来,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占有素材。我们提倡,了解某一个素材,要认真地思考、梳理、感受,使之真正地溶进自己的“血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写作完全变成了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样达到以真情感人的目的。作文只要具有了真实的心灵之声就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前些年有考生写出高分作文就源自于该考生喜欢读海子的诗、对诗人海子有着深深的敬仰之情:“……许多人一生荣华,死后却被人唾弃。花一样盛开的,必将花一样凋落,这是自然的法则。一生默默无语但精神永存世间的,死亡,成了他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样的美……”这些铿锵有力的论述,足见作者对素材的理解之深。
  ③要把材料与现实联系起来,写出时代色彩。   好的议论文是有现实意义的,是针对当时社会中的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师说》针对的是自魏晋以来一直影响到唐代的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压抑庶族寒门,反对从师学习之风而提出的从师而学。这些文章之所以写得深刻,就是因为作者关注了他们所处的时代,针砭了当时的社会弊端。
  联系实际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能使读者由衷地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但不能把具有时代特征单纯地理解为从现实某一大事出发。写文章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阅读了一段作文材料,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候,就往现实方面去想,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想反映或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千万不要把写作的现实意义误解为高考作文试题本身就是照搬现实热点。
  附:前文样题高分作文一例
  距离,让你我更美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徜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诗人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本文主体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其中两个来源于书本中的历史名人,一个巧借了试卷作文题目,证明了“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并把这个道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给人深刻的启发。
  【写作误区】
  议论文引用过多不是丰腴。引经据典增强文采是可以的,但写文章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高考作文要针对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时代的声音,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总是引用前人怎么怎么说。有些文章完全是古人语句的堆砌。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仙李白,一生潇洒,不合流俗。他也曾大呼“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曾幻想“且骑白鹿青崖间”。但当现实与我们的诗仙格格不入时,他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铭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明白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他怀着一腔热血和怀才不遇的激情,“举杯邀明月”,他和青山“相看两不厌”,又是何等的潇洒畅快,豪情之美在明火处点亮!
  一段文字,竟有八处引用,完全是李白诗句的大集合。如果剔除这些诗句,看看还剩下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也有自己熟悉的文化、生活内容,只有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才能写得自然、精彩、深刻;才能去除那种无病呻吟、扭捏做作之态。
  【模拟练习】
  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通過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作者单位:北京育英中学)
其他文献
一、最近三年高考小说阅读的题目类型及内容  1. 选择题。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一般为五选二、差别赋分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故事情节作用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作用分析、小说主题概括和审美取向分析、语言风格赏析等。  2. 简答题。在简答题中,人物形象分析是历年必考题,如“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其次是某种物象在文中
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唯物求真的意识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价值。从史料实证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王国维在《古史新证》里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值得借鉴,其作为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历来深有影响,被众多史家奉为圭臬。随着新技术、新方法被引入到考古学领域,现代考古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利用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还是利用纸上之材料证明出土之材料并自证[1],将其作为一种方法论引入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助
【考纲解读】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部分两次提到了“实”。其中在基础等级里面要求“内容充实”,在发展等级的“丰富”条目下要求“论据充实”。如果说“论据充实”专指议论文体,那么“内容充实”却是针对所有文体而言的。  选材之“实”,就是指材料的翔实、密实、厚实、实实在在。在记叙文当中,选材不能是干巴巴几条筋似的,它应该包括丰满具体的人物形象、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和真实可感的细节描写等;在议论
【热点材料】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
【金题体悟】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2011年天津卷)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构思是作文前的腹稿,是思维走过的道路。一篇作文最能体现佳境的是构思,而篇章的创意又最能体现构思的匠心,它是文章的骨架。写作离不开构思。构思在高考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高考作文要求“构思精巧”,即构思要新颖独特、巧妙。精巧的构思能更有效地表现文章主题。  作文前如何进行高效构思呢?本文介绍几种方法:    一、角色转换法    写记叙类文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报道,当地时间2014年10月13日21点51分,中美洲萨尔瓦多沿岸近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1并回答第1-2题。  1. 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A. 14日21点51分  B. 13日21点51分  C. 14日11点21分  D. 13日11点21分  2. 有关此次地震
【时文展示】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曹文轩  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
设计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是新课标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紧密围绕着三个核心话题予以展开:第一个是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主要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领导人的认识角度突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性意义。第二个是分析和理解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一是通过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演绎体现对旧体制的冲击,并推动对内改革的进程;二
有一些观点认为:历史是过时的政治,是“死的东西”,历史课让学生念念背背即可,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及重知识轻能力思想的再现,与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复盘与推演”策略,把历史课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说”、“ 演”、“ 悟”、“ 思”,发散学生思维,深化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