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利用实物资源,设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由此看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有效的探究学习情景,会激发学生对探究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习兴趣随之产生,这样的学习最终将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导入不合理,整个探究过程就会失去生命力,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探究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成为大多数教师关注和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 情境创设 生活化 问题化 动态化
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让创设的情景有效地为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提供土壤,应是每一位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从事长期的科学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景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
一、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相联系。”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必须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科学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气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教师应在课堂中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科学。
如在教学《植物的身体》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所观察到的以及带来的植物,然后鼓励学生试着画出它们的样子,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都画了植物的哪部分。这样通过课前调查,学生会有目的地去观察周围的植物,带着目的去观察,比平时随意地去观察,留在记忆中的是不同的。在学生“画植物”的过程,学生再次回忆自己所观察到的,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对“植物的身体”的一个前测。这一系列的活动无一不是让学生体验到植物,使学生对植物有了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了解了植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再如,教学《陶瓷》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各种陶瓷制品,推测陶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实际,可以激起学生心头的层层浪花和思维的涟漪,获得成功的快乐,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应用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愉悦感。
二、情境创设的问题化
情境创设的问题化,即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出问题情境,这既避免了知识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又可以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加以呈现,使学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以下多种素材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传奇故事、经典诗文、影视歌曲等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经典诗文还是名人故事无时无刻不起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学生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素材呈现出来。例如,在教学《静止和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闪闪的红星》(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主题曲,然后根据歌词提出问题:青山怎么会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等。
又如,教师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彩虹的秘密》这课时,教师可以出谜语“弯弯一座彩色桥,高高挂在半山腰,七色鲜艳真正好,一会儿工夫不见了”,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自然现象。
再如,教师可讲述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历史、科学家的故事,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教师可讲述泰理士利用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制止战争的故事;教学《静止和运动》时,讲述二战中一个飞行员抓住子弹的故事。
2.捕捉科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往往不缺少各种科学现象,教师应该善于捕捉,为我所用。如教学《牛奶的变化》,教师可把自己制作好的酸牛奶送给学生品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酸牛奶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酸牛奶酸酸的?”这些问题都为整堂课的探究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集动画、图像、音频为一体,可以解决普通教学设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探究和体验知识。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提出多维化的问题,这对促进学生探究方式的变革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变色龙变色的视频,视频展示了一只可爱的变色龙根据人为的变换周围环境颜色瞬间变色的过程。学生边看边发出阵阵的惊叹,在惊叹变色龙变色之快之多的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碰撞,自发地提出了各种有效的问题,围绕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展开了探究。
三、情境教学的动态化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科学课整合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如在教学《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按照吃与被吃的顺序扮演小草、蝗虫、麻雀、老鹰,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有意减少其中任意一名同学,然后让学生猜想后果是什么。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理解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中都有重要的作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活泼的表现形式再配以生动的独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真正把“教是为了不教”体现在情境创设的始终,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打造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想象空间,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小学科学 情境创设 生活化 问题化 动态化
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让创设的情景有效地为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提供土壤,应是每一位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从事长期的科学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景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
一、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相联系。”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必须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科学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气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教师应在课堂中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科学。
如在教学《植物的身体》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所观察到的以及带来的植物,然后鼓励学生试着画出它们的样子,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都画了植物的哪部分。这样通过课前调查,学生会有目的地去观察周围的植物,带着目的去观察,比平时随意地去观察,留在记忆中的是不同的。在学生“画植物”的过程,学生再次回忆自己所观察到的,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对“植物的身体”的一个前测。这一系列的活动无一不是让学生体验到植物,使学生对植物有了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了解了植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再如,教学《陶瓷》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各种陶瓷制品,推测陶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实际,可以激起学生心头的层层浪花和思维的涟漪,获得成功的快乐,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应用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愉悦感。
二、情境创设的问题化
情境创设的问题化,即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出问题情境,这既避免了知识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又可以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加以呈现,使学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以下多种素材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传奇故事、经典诗文、影视歌曲等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经典诗文还是名人故事无时无刻不起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学生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素材呈现出来。例如,在教学《静止和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闪闪的红星》(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主题曲,然后根据歌词提出问题:青山怎么会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等。
又如,教师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彩虹的秘密》这课时,教师可以出谜语“弯弯一座彩色桥,高高挂在半山腰,七色鲜艳真正好,一会儿工夫不见了”,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自然现象。
再如,教师可讲述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历史、科学家的故事,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教师可讲述泰理士利用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制止战争的故事;教学《静止和运动》时,讲述二战中一个飞行员抓住子弹的故事。
2.捕捉科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往往不缺少各种科学现象,教师应该善于捕捉,为我所用。如教学《牛奶的变化》,教师可把自己制作好的酸牛奶送给学生品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酸牛奶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酸牛奶酸酸的?”这些问题都为整堂课的探究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集动画、图像、音频为一体,可以解决普通教学设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探究和体验知识。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提出多维化的问题,这对促进学生探究方式的变革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变色龙变色的视频,视频展示了一只可爱的变色龙根据人为的变换周围环境颜色瞬间变色的过程。学生边看边发出阵阵的惊叹,在惊叹变色龙变色之快之多的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碰撞,自发地提出了各种有效的问题,围绕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展开了探究。
三、情境教学的动态化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科学课整合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如在教学《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按照吃与被吃的顺序扮演小草、蝗虫、麻雀、老鹰,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有意减少其中任意一名同学,然后让学生猜想后果是什么。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理解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中都有重要的作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活泼的表现形式再配以生动的独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真正把“教是为了不教”体现在情境创设的始终,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打造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想象空间,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