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怕作文是农村小学生的通病,他们的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不仅有写假人、假事的作文,而且有东摘西抄的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作文。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农村优势,从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方面入手,才能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与认识生活的能力,写出骨肉丰满的文章来,从而有效搞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一、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热爱周围环境。如:清新的空气、美丽的乡村、淳朴的民风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让学生渐渐喜欢上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特色,写出内涵,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关爱身边的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放弃表象,放弃虚浮,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候中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这样,农村孩子才能在写人记事中情动辞发。
3.留心周边的事。针对农村学生在观察时缺乏主动性、目的性,对事件的认识较肤浅,同时好奇心、探究欲强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关心周边的事,用心去思考。只有多看、多想,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
二、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内涵
学生习作的内容来源于平时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以提高他们的知觉水平,培养他们捕获作文材料的能力。
1.围绕目标,小处着眼。学生受观察兴趣和知识水平注意力的影响,往往在事物面前不知所措,无从入手。教师应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其抓住事物的特点。例如写一次活动,我组织孩子们观察“滚珠子”的游戏。让他们观察其他同学在玩时的不同表现:动作、神态,以及同伴的评价。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从小处着眼,抓住特点。
2.细致观察,凸显特性。纵观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吸毒、赌博,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并从细微中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能写得具体,写得逼真。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3.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每册的语文课文其实皆是学生很好的习作范文,无论是取材、课文、造词生句,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无一不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用好课文,写人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反映人物品质;写事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体悟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写景、状物类的课文,要引领学生认清作者的观察顺序、方法,体会语言文字既精美又恰如其分的精妙。
4.要与其他学科整合。多渠道、多方位构建立体化的作文训练网络,如与音乐课相结合,体会音乐旋律、节奏美、音乐呈现的画面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信心;与体育学科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意志,克服怕苦畏难情结,学习与人合作,努力拼搏,力争上游的品格;与科学课相结合,培养动手动脑,热爱科学的精神,并结合这些学科勤写些相关的习作,如“拔河比赛”、“我爱××游戏”、“××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天目湖风景美如画”……
三、体验生活,发散学生的作文思路
学生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教师应经常鼓励他们参与劳动实践,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1.多写观察日记。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并能亲自实践。他们经常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和花果的变化写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和童趣的日记就会跃然纸上。
2.乐写“小发明小制作”。如硬币陀螺、竹片飞盘、木板滑车……受好玩天性的驱使,学生常常会有许多小发明、小制作,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写。
3.练写科技小论文。学生长在农村,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和作文素材。
四、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干巴巴,没办法写具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诵读书本上的好词、好句,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
1.学习农谚农语,优化作文语言。“清明秧子谷雨豆。”“麦从立夏死。”“锄头下面一层水。”“庄稼不问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这些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教师运用这样的谚语来引导学生写作,既能提高学生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又能帮助他们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2.学习特色语言,强化作文语言。农民在劳动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产生了许多劳动用语,形成了特色语言,这些学生在课本中无法学到。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
3.学习农村的俗语,美化作文语言。农民经过时代的繁衍、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形容“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时,农民说的是“冒芽、爆青”。仔细推敲,“冒芽”、“爆青”比“发芽、长叶”更富情境,农民用精练、形象的字词概括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教师要让学生收集、交流农村俗语,并进行推敲、比较,美化习作语言。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另外,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从中汲取养料。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广阔。
一、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热爱周围环境。如:清新的空气、美丽的乡村、淳朴的民风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让学生渐渐喜欢上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特色,写出内涵,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关爱身边的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放弃表象,放弃虚浮,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候中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这样,农村孩子才能在写人记事中情动辞发。
3.留心周边的事。针对农村学生在观察时缺乏主动性、目的性,对事件的认识较肤浅,同时好奇心、探究欲强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关心周边的事,用心去思考。只有多看、多想,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
二、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内涵
学生习作的内容来源于平时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以提高他们的知觉水平,培养他们捕获作文材料的能力。
1.围绕目标,小处着眼。学生受观察兴趣和知识水平注意力的影响,往往在事物面前不知所措,无从入手。教师应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其抓住事物的特点。例如写一次活动,我组织孩子们观察“滚珠子”的游戏。让他们观察其他同学在玩时的不同表现:动作、神态,以及同伴的评价。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从小处着眼,抓住特点。
2.细致观察,凸显特性。纵观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吸毒、赌博,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并从细微中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能写得具体,写得逼真。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3.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每册的语文课文其实皆是学生很好的习作范文,无论是取材、课文、造词生句,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无一不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用好课文,写人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反映人物品质;写事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体悟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写景、状物类的课文,要引领学生认清作者的观察顺序、方法,体会语言文字既精美又恰如其分的精妙。
4.要与其他学科整合。多渠道、多方位构建立体化的作文训练网络,如与音乐课相结合,体会音乐旋律、节奏美、音乐呈现的画面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信心;与体育学科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意志,克服怕苦畏难情结,学习与人合作,努力拼搏,力争上游的品格;与科学课相结合,培养动手动脑,热爱科学的精神,并结合这些学科勤写些相关的习作,如“拔河比赛”、“我爱××游戏”、“××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天目湖风景美如画”……
三、体验生活,发散学生的作文思路
学生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教师应经常鼓励他们参与劳动实践,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1.多写观察日记。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并能亲自实践。他们经常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和花果的变化写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和童趣的日记就会跃然纸上。
2.乐写“小发明小制作”。如硬币陀螺、竹片飞盘、木板滑车……受好玩天性的驱使,学生常常会有许多小发明、小制作,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写。
3.练写科技小论文。学生长在农村,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和作文素材。
四、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干巴巴,没办法写具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诵读书本上的好词、好句,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
1.学习农谚农语,优化作文语言。“清明秧子谷雨豆。”“麦从立夏死。”“锄头下面一层水。”“庄稼不问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这些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教师运用这样的谚语来引导学生写作,既能提高学生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又能帮助他们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2.学习特色语言,强化作文语言。农民在劳动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产生了许多劳动用语,形成了特色语言,这些学生在课本中无法学到。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
3.学习农村的俗语,美化作文语言。农民经过时代的繁衍、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形容“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时,农民说的是“冒芽、爆青”。仔细推敲,“冒芽”、“爆青”比“发芽、长叶”更富情境,农民用精练、形象的字词概括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教师要让学生收集、交流农村俗语,并进行推敲、比较,美化习作语言。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另外,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从中汲取养料。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