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是新时期大学体育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与认知性体育教学、单一性运动技能训练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等,将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美的因子(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过程。实现一种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领悟体育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促进运动技术、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1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2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将课程目标指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个领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发出号召:衷心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些理念与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超越。
2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目标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新世纪所需要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型人才,而且是心理素质稳定、人格健全、知识广博、有着创造热情的人,也就是说,新时代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有学者说:“你如何理解生活,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在以往的过分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完成专业教育课程所规定的学业,基本上成为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全部。所以,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处在弱化或闲置的尴尬处境中也是一种不证而明的事实。如果大学生不能够拓展审美的视域,不能够处理美与功利、美与自我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大学生的生活不仅缺失了“美”,也不可能真正地享受美和追求美,也谈不上创造美,当然就不可能去追求生命美的可能生活。学会以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既是完善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和创建现实生活及追求可能生活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大学生己进入青年阶段,不仅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而且以更为细腻的情感和独立的思考来感受、认知、评鉴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中更广泛、更深刻的美,并以美的标准营造和创建美。因此,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能力从简单的、表面的印象或感官享受提升为对丰富、深刻的美好意境的欣赏,升华到精神美的高尚境界。
3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大学体育目标的要求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新的时代需要对学校体育目标进行重新反思与建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观,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协调发展。它从过去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到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而且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提出了专门的要求,这正好与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所提出的“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通过“立美”、“创美”,实现一种美的教学观。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教师以艺术术家的眼光去发现、欣赏、品尝、体味、领略体育中的美,使身心都融入美的境界,感到“相看两不厌”,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去体验、享受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美意境、才能更有效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以上的分析表明:高校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是高校体育赋予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关注人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是以身心体验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美的教学观。所关心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多少体育知识、掌握多少体育技能,更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感性领悟、深刻的情感体验、对生命潜能的感受以及创新意識等。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2]13号,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与认知性体育教学、单一性运动技能训练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经验、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等,将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美的因子(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过程。实现一种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领悟体育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促进运动技术、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1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2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将课程目标指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个领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发出号召:衷心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些理念与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超越。
2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目标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新世纪所需要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型人才,而且是心理素质稳定、人格健全、知识广博、有着创造热情的人,也就是说,新时代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有学者说:“你如何理解生活,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在以往的过分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完成专业教育课程所规定的学业,基本上成为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全部。所以,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处在弱化或闲置的尴尬处境中也是一种不证而明的事实。如果大学生不能够拓展审美的视域,不能够处理美与功利、美与自我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大学生的生活不仅缺失了“美”,也不可能真正地享受美和追求美,也谈不上创造美,当然就不可能去追求生命美的可能生活。学会以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既是完善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和创建现实生活及追求可能生活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大学生己进入青年阶段,不仅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而且以更为细腻的情感和独立的思考来感受、认知、评鉴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中更广泛、更深刻的美,并以美的标准营造和创建美。因此,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能力从简单的、表面的印象或感官享受提升为对丰富、深刻的美好意境的欣赏,升华到精神美的高尚境界。
3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新时期大学体育目标的要求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新的时代需要对学校体育目标进行重新反思与建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观,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协调发展。它从过去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到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而且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提出了专门的要求,这正好与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所提出的“以身心体验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通过“立美”、“创美”,实现一种美的教学观。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教师以艺术术家的眼光去发现、欣赏、品尝、体味、领略体育中的美,使身心都融入美的境界,感到“相看两不厌”,然后再去引导学生去体验、享受美,才会达到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美意境、才能更有效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以上的分析表明:高校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是高校体育赋予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关注人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是以身心体验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美的教学观。所关心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多少体育知识、掌握多少体育技能,更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感性领悟、深刻的情感体验、对生命潜能的感受以及创新意識等。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2]13号,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