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社会的发展有这种的的推动作用。进入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无论是在广度还是难度上,相比过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运算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物理教学其学科本身特点已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必要手段。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研究,并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出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物理 实践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引言:物理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为重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高中的物理教学其学科本身特点已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生理上是一个急剧变化时期,在思维上也处在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应该是物理教学中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物理学的的重要性,激发学会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不断进步。”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在帮助学生解释物理规律,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还是吸引学生兴趣,学习基本的知识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学习物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自由落体实验,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下落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而伽利略经过认真思考,觉得这种说法有问题。(1)如果把一个8斤重的物体和一个4斤重的物体捆在一起,让他们一起下落,按他的说法, 12斤重的物体应该落得最快。(2)还是按照他的说法,8斤的物体要落得快一些,往下拉4斤的物体,4斤的物体呢,要落得慢一些,拖着8斤物体的后腿。结果呢,捆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应该落得比8斤的慢些,比4斤的快些。
   从一个基本原理就得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定有问题。伽利略验证实验发现,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物理有利于发展一个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宏观看待万物皆规律的能力。由此可见物理对人的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素质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素质教育实施以后,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做出很多大胆的尝试,得了不少成绩不菲的果实,但是从整体上来讲,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基本上还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教学方式依然缺乏开放式教学,绝大多数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的是学习结果,对学习的过程缺乏重视,这就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受到极大遏制,创造思维几乎很难实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而不是强迫式的灌入知识,用相应的创造性思维来熏陶,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对问题提出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在牛顿三大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得具有创造潜质的内容上,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重点突出科学创造思维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或者是事实进行科学的推理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新能力。
  三、借助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建议
  1.从实际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身体、心理正在发育的学生来讲,高中物理初期对他们还是比较抽象,因而,我认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从实际出发,想办法让学生感觉物理不是那么抽象,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学的比较容易,才会对这门课程逐渐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 “机械波”这节课时,我借助实验将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待观察完毕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分析。学生通过探讨找出解题答案不仅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对今后的学习更会感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创新思维的氛围营造。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只重视操作练习,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到器材、方法、表格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也是按部就班,根本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首先考虑学生从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这样,将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试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会领悟到实验意义的本质所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极大的拓展。
  3.教师讲解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散发。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按照教材固定的知识结构从单向思维方式出发,采用某一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的确较有成效,但是长期以来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只有学生根据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这样才会现全方位的寻求与探索新的并且具有多样性的解决方法。我建议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用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寻找新的解题方法。
  结束语: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只是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而,高中物理教师要利用手中的资源,感性观念、与时俱进,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思考,肩负起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资料:
  1.李玲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与途径、方法[D]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试卷讲评课是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弥补教学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主的一种课型,是高三地理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地理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地理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三地理 讲评课 有效 审题 思路 技巧 规范
函数与导数在近年来各省高考数学压轴题的考察中出现非常频繁。通過构造函数并求导的方法,解决数列问题就是其中一种,往往也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技巧性比较强的,本文对这类问题的几个高考原题或模拟题进行分析,来感受这方面题目的解题的巧妙性,提高这类问题解题的技巧方法。
【摘要】控制变量法是为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用,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 探索案例 物理规律 直观教学 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奇妙的密铺”。  【教材分析】: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地面和墙面,理解密铺;第二部分,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密铺图形的特点,体会密铺;第三部分,欣赏和设计密铺图案,感受密铺,获得数学美的体验。这个活动的安排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行初步的审美观教育。  【学情分析】:五
在本文中我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几个方面,来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拙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更自觉更充实地实践“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动手操作、想象发现和创新,并适时地进行学习评价,突出课堂教学实效性。
[摘要]系统地阐述了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介绍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传统工艺和新工藝,探讨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促进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污水处理行业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脱氮除磷 机理 工艺 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优化计算方法。  3、呵护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
【摘要】追求高质高效的教育境界和管理层次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出发点,实现轻松有效的管理,做成功、快乐的班主任,是班主任工作的落脚点。一、放纵散漫型的管理;二、管制约束型的管理;三、示范引领型的管理;为了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境界,使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快乐,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努力。第一要明确目标理念。第二要注重过程管理。第三要体现人文精神。  【关键词】班级管理目标人文精
分类讨论题综合性强,难题较大,在历年中考试题中多以压轴题出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很强的选拔性,也是满分率比较低的一种题,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犯错误,小题经常忘记分类讨论,大题经常讨论不全,讨论全了结果还不一定对。所以,这种题很容易不小心丢分,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教训谈谈这个问题。  分类的方法:(1)概念和性质是分类的依据;(2)按区域(主要是定义域)进行分类是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