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对31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进行综合性的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5~30天后均全部痊愈,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综合性的保守治疗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治疗
Gastric cancer after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LI Kun-so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IXIAN, Chengdu city,61173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08 to March 2011, the hospital 31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to undertake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Results: 31 patients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15 to 30 days, are all cured, 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100%.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effective, less side effects and should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gastric cancer surgery; gastroparesis; treatment
胃瘫,又称胃大部切除后胃乏力症,是指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经过有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是一种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可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充分营养、改善病人一般状态等综合治疗措施。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31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采取了综合性的保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均进行过胃癌根治术治疗,均符合胃瘫的诊断标准即:(1)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已排气同时能闻及肠鸣音,但仍需胃肠减压或终止减压早期进食后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再行胃肠减压,(2)反复呕吐混有胆汁的胃内容物,或胃管内引流胃液逐渐增多,持续5天及以上,胃管内的引流量均超过800ml/d;(3)经过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提示输出袢无机械梗阻;(4)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6)未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7~72岁,平均58.31岁。行BillrothI式术11例,BillrothII式术20例。
1.2处理方法
1.2.1诊断方法:本组31例患者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残胃无力,蠕动波减弱,胃肠吻合口不畅,排空困难;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吻合口或幽门慢性水肿、充血、炎症,无胃蠕动,胃镜可通过吻合口或幽门,经综合判定,明确诊断为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症。
1.2.2治疗方法:(1)本组31例患者均采取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同时采用3%温盐水及地塞米松等药物及时胃内灌洗、输液、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加强肠内、外营养支持,为患者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纠正负氮平衡,为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3)同时使用促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即肌肉注射胃复安针剂10mg/次,2次/天;静脉滴注吗丁啉混悬液30ml/次,3次/天。(4)对于贫血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适当地输新鲜全血及血红蛋白,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5)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机体的康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6)采用中医药结合治疗,针刺双侧足三里,中草药灌注等综合治疗。另外筛选出既往进行单纯性药物治疗的资料完备的31例胃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应用×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1例均经保守治疗15~30天后均全部痊愈,患者的治愈率达100%,而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组仅有11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仅为35.48%。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胃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肠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持续1个月以上,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胃瘫容易被误诊无肿瘤复发转移、幽门梗阻、切口瘢痕愈合等而被延误治疗,造成患者营养吸收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后果[2,3]。
因此,我们首先应明确该表现是否为“胃瘫”,目前对于胃瘫的诊断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1)存在胃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但是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未发现确切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及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等情况;(2)持续有效胃管引流减压时,胃管内的引流量连续5天均超过800ml/天;(3)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症状;(4)未应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5) 没有伴发可导致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只要符合以上5条标准,即可明确胃瘫的诊断[4]。
胃瘫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 胃动力障碍:胃癌根治术时进行的切断迷走神经术及手术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失去了正常的神经调节,使得术后胃动力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缓——这是目前认为胃癌根治术后形成胃瘫的主要因素; ( 2) 胃肠运动的不协调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及糖尿病累及内脏植物神经后,会导致胃的部分神经性蠕动消失,胃肠蠕动会变得不协调; ( 3) 麻醉因素:一方面麻醉药物可直接抑制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另一方面在麻醉时有可能吸入过多气体,导致胃过度膨胀后使得胃壁肌肉紧张性麻痹; ( 4 ) 胃电活动异常, 胃电节律紊乱使胃产生逆向移行性慢波, 胃收缩运动减弱或缺乏,干扰胃肠道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 ( 5 )胃肠激素和肽类分泌与功能异常变化的作用:胃癌根治术胃被大部或全部切除,导致胃肠激素和肽类分泌减少,使胃蠕动受到抑制、胃排空障碍; ( 6) 伴发有基础疾病,如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血糖、应激、感染、代谢及药物等可通过影响血糖的含量,进而抑制胃动素的分泌和释放等因素参与胃瘫的发生[5]。
关于胃瘫的治疗目前已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治疗原则:(1)首先是立即禁食,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同时可以每天用浓度为3 %温盐水及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胃内的灌洗,这样可以通过减轻胃粘膜水肿,来达到促进胃张力恢复的目的。(2)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等,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补充钾,因为低钾本身就可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低下;供给足够热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对于伴发贫血的患者可适量对其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白蛋白等;不能通过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最好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治疗;注意补充适当的维生素B1,它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3)同时使用促胃动力药帮助正常胃蠕动的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红霉素、溴新斯的明等。(4)运用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辅助理疗和针灸治疗。(5)还可经导管胃内安装起搏器,通过利用电刺激来促进胃蠕动的恢复。(6)对通过上述保守治疗短时期内常不能恢复胃蠕动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探查,行营养性空肠造口术,恢复患者肠内营养的功能[6]。
参考文献
[1] 宋勇,王荣,王曙逢,等.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57-359.
[2] 李 勇,等.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4, 7(7):3-5
[3] 刘凤林,秦新裕.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5-248.
[4] 张赞. 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09):57.
[5] 杨维良,赵刚,张心晨.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251.
[6] 陈涛,周庆贤,田伏洲.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341-343.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治疗
Gastric cancer after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LI Kun-so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IXIAN, Chengdu city,61173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08 to March 2011, the hospital 31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to undertake a comprehensiv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Results: 31 patients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15 to 30 days, are all cured, 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100%.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effective, less side effects and should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gastric cancer surgery; gastroparesis; treatment
胃瘫,又称胃大部切除后胃乏力症,是指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经过有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是一种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可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充分营养、改善病人一般状态等综合治疗措施。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31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采取了综合性的保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均进行过胃癌根治术治疗,均符合胃瘫的诊断标准即:(1)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已排气同时能闻及肠鸣音,但仍需胃肠减压或终止减压早期进食后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再行胃肠减压,(2)反复呕吐混有胆汁的胃内容物,或胃管内引流胃液逐渐增多,持续5天及以上,胃管内的引流量均超过800ml/d;(3)经过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提示输出袢无机械梗阻;(4)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6)未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7~72岁,平均58.31岁。行BillrothI式术11例,BillrothII式术20例。
1.2处理方法
1.2.1诊断方法:本组31例患者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残胃无力,蠕动波减弱,胃肠吻合口不畅,排空困难;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吻合口或幽门慢性水肿、充血、炎症,无胃蠕动,胃镜可通过吻合口或幽门,经综合判定,明确诊断为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症。
1.2.2治疗方法:(1)本组31例患者均采取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同时采用3%温盐水及地塞米松等药物及时胃内灌洗、输液、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加强肠内、外营养支持,为患者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纠正负氮平衡,为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3)同时使用促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即肌肉注射胃复安针剂10mg/次,2次/天;静脉滴注吗丁啉混悬液30ml/次,3次/天。(4)对于贫血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适当地输新鲜全血及血红蛋白,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5)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机体的康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6)采用中医药结合治疗,针刺双侧足三里,中草药灌注等综合治疗。另外筛选出既往进行单纯性药物治疗的资料完备的31例胃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应用×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1例均经保守治疗15~30天后均全部痊愈,患者的治愈率达100%,而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组仅有11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仅为35.48%。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胃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肠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持续1个月以上,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胃瘫容易被误诊无肿瘤复发转移、幽门梗阻、切口瘢痕愈合等而被延误治疗,造成患者营养吸收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后果[2,3]。
因此,我们首先应明确该表现是否为“胃瘫”,目前对于胃瘫的诊断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1)存在胃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但是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未发现确切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及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等情况;(2)持续有效胃管引流减压时,胃管内的引流量连续5天均超过800ml/天;(3)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症状;(4)未应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5) 没有伴发可导致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只要符合以上5条标准,即可明确胃瘫的诊断[4]。
胃瘫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 胃动力障碍:胃癌根治术时进行的切断迷走神经术及手术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失去了正常的神经调节,使得术后胃动力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缓——这是目前认为胃癌根治术后形成胃瘫的主要因素; ( 2) 胃肠运动的不协调性: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及糖尿病累及内脏植物神经后,会导致胃的部分神经性蠕动消失,胃肠蠕动会变得不协调; ( 3) 麻醉因素:一方面麻醉药物可直接抑制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另一方面在麻醉时有可能吸入过多气体,导致胃过度膨胀后使得胃壁肌肉紧张性麻痹; ( 4 ) 胃电活动异常, 胃电节律紊乱使胃产生逆向移行性慢波, 胃收缩运动减弱或缺乏,干扰胃肠道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 ( 5 )胃肠激素和肽类分泌与功能异常变化的作用:胃癌根治术胃被大部或全部切除,导致胃肠激素和肽类分泌减少,使胃蠕动受到抑制、胃排空障碍; ( 6) 伴发有基础疾病,如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血糖、应激、感染、代谢及药物等可通过影响血糖的含量,进而抑制胃动素的分泌和释放等因素参与胃瘫的发生[5]。
关于胃瘫的治疗目前已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治疗原则:(1)首先是立即禁食,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同时可以每天用浓度为3 %温盐水及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胃内的灌洗,这样可以通过减轻胃粘膜水肿,来达到促进胃张力恢复的目的。(2)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等,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补充钾,因为低钾本身就可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低下;供给足够热量满足机体的需要,对于伴发贫血的患者可适量对其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白蛋白等;不能通过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最好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进行治疗;注意补充适当的维生素B1,它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3)同时使用促胃动力药帮助正常胃蠕动的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红霉素、溴新斯的明等。(4)运用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辅助理疗和针灸治疗。(5)还可经导管胃内安装起搏器,通过利用电刺激来促进胃蠕动的恢复。(6)对通过上述保守治疗短时期内常不能恢复胃蠕动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探查,行营养性空肠造口术,恢复患者肠内营养的功能[6]。
参考文献
[1] 宋勇,王荣,王曙逢,等.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57-359.
[2] 李 勇,等.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4, 7(7):3-5
[3] 刘凤林,秦新裕.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5-248.
[4] 张赞. 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09):57.
[5] 杨维良,赵刚,张心晨.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251.
[6] 陈涛,周庆贤,田伏洲.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34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