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随着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逐渐被各级教育工作者所看重,许多学校改扩建了图书馆用房,新建校预留了图书馆楼,但就如何使图书馆正常运转起来,为师生和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许多教育管理者还不知如何着手。存在很多误区。为此,笔者就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各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要履行工作职能,强化业务指导,实施监督检查;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推进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学习型校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及几种管理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其宗旨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分地肯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藏书室式管理模式
即图书馆只有简单的书架、借书板等设施,空间狭小只能实现简单的借还功能,基本没有实现计算机管理,只是简单按照《中图法》进行了分类。目前此种模式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借阅效率低下。
2、计算机管理模式
即图书馆有一定规模,空间较宽敞,馆室内有计算机、扫描器和服务器以及其他网络设备,可实现目录检索、电子借阅。图书都按《中图法》分类并贴了条形码,方便师生借阅,大大提高了借阅效率。此种模式前期图书入库工作较重但后期维护较方便。目前中学或市城区小学图书馆已基本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管理。
3、综合图书馆模式
即图书馆往往是整个一栋图书楼,分为藏书区、期刊阅览区、过刊查阅区、学生阅读区、教师阅读区、休息区及服务区以及阅读指导区等功能区域,馆室环境好,有空调,文化氛围较浓,完全计算机化管理,一般有触摸屏电脑供师生检索图书,图书馆内实现监控全覆盖。全部实现开架式借阅,馆室开放时间长,学生可自行进入图书馆看书、学习、写作业等,一般大学都建有这种综合性图书馆。
4、特色图书馆模式
即根据学校特色设计图书馆样式及运转模式,如我市有部分小学建成了特色图书馆,馆室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装修成大森林模式,书架根据学生身高专门定制,阅览区有沙发和饮用水,室内有空调,图书定期更换,学校根据学生要求购置各种图书。图书馆全天对学生开放。有的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学楼的楼道和楼内其他空间设置读书角和走廊图书馆,给学生充分接触书籍的机会。这种特色图书馆适合经济发达地区。
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要根据学校规模,陪伴相应的图书馆,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类别设置图书馆装修环境,一般都要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实现开架式借阅,要有学生阅读区和服务区等基础设施。馆室光线要适宜,有恒温恒湿设备保证图书的存放和师生的阅读环境要舒适。同时要加强管理,为师生考虑做好服务工作。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活动,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提高素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生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基本要求为:1~2年级不少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3~4年级不少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5~6年级不少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7~9年级不少26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英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5万词以上。高中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英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9万词以上。阅读书籍中社会科学类书籍大致在50~70%,自然科学类书籍大致在20~40%为适。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年龄、心理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分层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阅读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中小学校要普遍开设图书情报课和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
3、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新阅读的方式方法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日常与节假日相结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读书日以及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每年拟定专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设讲座,开展书评,征文、演讲、辩论,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动等。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阅读专题网站、博客和QQ群组等,搭建有效平台,为广大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要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创新阅读的方式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4、加强阅读活动研究和館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要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校、科研立馆的观念,图书馆教师要主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和教师、学生阅读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积极主动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多种途径收集最新教育、教学、教科研动态、前沿信息,编辑加工、整理制作、及时传递,有力配合教师、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图书馆阅读活动相关研究课题的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积极与本地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合作,加强交流,实现图书资源、人才和经验成果的共享,同时要不断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积极推进本地学校之间的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随着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逐渐被各级教育工作者所看重,许多学校改扩建了图书馆用房,新建校预留了图书馆楼,但就如何使图书馆正常运转起来,为师生和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许多教育管理者还不知如何着手。存在很多误区。为此,笔者就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各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要履行工作职能,强化业务指导,实施监督检查;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推进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切实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学习型校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及几种管理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其宗旨是:“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服务”。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充分地肯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藏书室式管理模式
即图书馆只有简单的书架、借书板等设施,空间狭小只能实现简单的借还功能,基本没有实现计算机管理,只是简单按照《中图法》进行了分类。目前此种模式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借阅效率低下。
2、计算机管理模式
即图书馆有一定规模,空间较宽敞,馆室内有计算机、扫描器和服务器以及其他网络设备,可实现目录检索、电子借阅。图书都按《中图法》分类并贴了条形码,方便师生借阅,大大提高了借阅效率。此种模式前期图书入库工作较重但后期维护较方便。目前中学或市城区小学图书馆已基本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管理。
3、综合图书馆模式
即图书馆往往是整个一栋图书楼,分为藏书区、期刊阅览区、过刊查阅区、学生阅读区、教师阅读区、休息区及服务区以及阅读指导区等功能区域,馆室环境好,有空调,文化氛围较浓,完全计算机化管理,一般有触摸屏电脑供师生检索图书,图书馆内实现监控全覆盖。全部实现开架式借阅,馆室开放时间长,学生可自行进入图书馆看书、学习、写作业等,一般大学都建有这种综合性图书馆。
4、特色图书馆模式
即根据学校特色设计图书馆样式及运转模式,如我市有部分小学建成了特色图书馆,馆室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装修成大森林模式,书架根据学生身高专门定制,阅览区有沙发和饮用水,室内有空调,图书定期更换,学校根据学生要求购置各种图书。图书馆全天对学生开放。有的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学楼的楼道和楼内其他空间设置读书角和走廊图书馆,给学生充分接触书籍的机会。这种特色图书馆适合经济发达地区。
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要根据学校规模,陪伴相应的图书馆,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类别设置图书馆装修环境,一般都要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实现开架式借阅,要有学生阅读区和服务区等基础设施。馆室光线要适宜,有恒温恒湿设备保证图书的存放和师生的阅读环境要舒适。同时要加强管理,为师生考虑做好服务工作。
三、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活动,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提高素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生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基本要求为:1~2年级不少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3~4年级不少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5~6年级不少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7~9年级不少26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英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5万词以上。高中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英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9万词以上。阅读书籍中社会科学类书籍大致在50~70%,自然科学类书籍大致在20~40%为适。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年龄、心理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分层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阅读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中小学校要普遍开设图书情报课和图书馆阅读指导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
3、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新阅读的方式方法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日常与节假日相结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读书日以及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每年拟定专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开设讲座,开展书评,征文、演讲、辩论,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动等。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阅读专题网站、博客和QQ群组等,搭建有效平台,为广大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要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创新阅读的方式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4、加强阅读活动研究和館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要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校、科研立馆的观念,图书馆教师要主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和教师、学生阅读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积极主动地开展个性化服务,多种途径收集最新教育、教学、教科研动态、前沿信息,编辑加工、整理制作、及时传递,有力配合教师、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图书馆阅读活动相关研究课题的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积极与本地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合作,加强交流,实现图书资源、人才和经验成果的共享,同时要不断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积极推进本地学校之间的馆际互借、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