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3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铝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教材。创新教学的任务之二是在“批判性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批判性的有质疑就是不依赖于已有过的答案和方法,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见解,通过独立的思考判断,提出独到的见解。
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种过程更具有挑战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推动创新思维发展的水平。最后创新教学还应培养学生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不同的学生智力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但各有所长,都有内在的创新潜能,教学中要挖掘和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有多种形式,下面就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作以说明。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均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而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从对立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 反过来想一想”。如在复习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液的浓度等知识时,可先讲评一道题:标准状况下,336升氯化氢气体溶解在1升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1.17g·cm―3,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当学生弄懂后,让其练习另一题: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可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11.3mol·L―1,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溶液。这样边讲边练,一顺一逆,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训练了其逆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起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在创新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着眼于化学与社会、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引导学生把高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当地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其对策。这样以知识为载体,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广泛地联系和应用中去发现新问题,创出新成果。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操作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这里的创新并非要求学生去发明什么,而是强调一种思维的方法和习惯,让他们通过尝试各种实验方法来弄清他们未知的问题,达到激发创新动机,发展创新潜力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观察的引导者、发现的帮助者、创新的鼓励者。当学生在观察中提出“为什么”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去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所以实验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欲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还可以尝试将一些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成探索性实验等。
中学化学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以创新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以达到掌握化学问题和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所必备的探究能力,并形成积极创新的态度和品质,为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3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铝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教材。创新教学的任务之二是在“批判性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批判性的有质疑就是不依赖于已有过的答案和方法,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见解,通过独立的思考判断,提出独到的见解。
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这种过程更具有挑战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推动创新思维发展的水平。最后创新教学还应培养学生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不同的学生智力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但各有所长,都有内在的创新潜能,教学中要挖掘和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有多种形式,下面就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作以说明。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均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而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从对立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 反过来想一想”。如在复习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液的浓度等知识时,可先讲评一道题:标准状况下,336升氯化氢气体溶解在1升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1.17g·cm―3,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当学生弄懂后,让其练习另一题: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可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11.3mol·L―1,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溶液。这样边讲边练,一顺一逆,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训练了其逆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起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在创新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着眼于化学与社会、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引导学生把高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当地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其对策。这样以知识为载体,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广泛地联系和应用中去发现新问题,创出新成果。
四、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操作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这里的创新并非要求学生去发明什么,而是强调一种思维的方法和习惯,让他们通过尝试各种实验方法来弄清他们未知的问题,达到激发创新动机,发展创新潜力的目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观察的引导者、发现的帮助者、创新的鼓励者。当学生在观察中提出“为什么”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去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所以实验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欲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还可以尝试将一些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成探索性实验等。
中学化学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以创新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以达到掌握化学问题和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所必备的探究能力,并形成积极创新的态度和品质,为素质教育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