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机制下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美学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x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识解机制能有效地解释许多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本文将识解机制引入到翻译美学的理论研究中,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有效地拓展了中国古诗英译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识解 中国 古诗 翻译
  一、引言
  中国古诗中蕴含着独特的音美、字美、诗行美、诗人的情志美、意境美及象征美,是中华文化最精深粹美的部分,译者应该透过美学的角度去发掘中国古诗之美,用美学的再现手段去再现中国古诗之美。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只有宏观的论述,缺乏方法论,操作性不强,很不利于从科学、系统的角度去进行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美学研究。近年新兴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学是一门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的学科,认为翻译从本质上即为在译语中识解原作者在原作品中的原意图。因此,作者认为,将认知语言学中所提出的用于解释语言表达主观性的“识解机制”运用于翻译美学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解决翻译理论缺乏方法论的问题,更好地再现中国古诗原句的美学效应。
  二、识解机制与翻译美学
  认知语法的著名学者Langacker(1987,1991)在其认知语法框架的著作中提到,识解是人类认知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识解机制的研究,语言学者们能够对人们在相同的场景下产生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用于分析和研究人类言语的主观性以及对翻译中译者的认知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而识解机制对于翻译美学的理论指导主要体现于审美活动和审美再现。
  1.识解机制对审美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人们想要理解言语行为的文字表现形式—语言表达式的结构或者意义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其他的单个或者多个言语的表达式的意义或者结构作为基础,这即为背景的概念。对于译者来说,翻译原文的靶域以及言语理解对于译者有效地翻译有着重大的价值。而认知语言学中的源域实为分析靶域的背景,而语境则充当着语言理解的重要桥梁。译者通过移情入原作,对原作的语言理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信息。
  当人们想要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一般会涉及到描述着与被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个就是视角。识解机制中的视角的选择能有效解决诗歌翻译中由于历史背景的久远,造成读者对古诗中主语宾语及时态等内容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读者的正确理解的问题。
  2.识解机制对审美再现的理论指导意义。进行语言表达时,人们拥有辨识注意力方向以及焦点的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实为突显原则的认知基础。在言语的表达中,人类为了正确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满足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得到恰当理解的要求,往往通过对相同场景中不同对象进行突显的方法,最终获取多样的语言形式以及表达的方法。这与翻译美学中的象似原则不谋而合,且有着理论指导意义。在翻译中,利用突显来划分词类,分析句法,结合象似原则,用更符合读者理解方式和文化背景的译文,对原文进行艺术模仿,更有利于对原作的审美效果的再现。
  三、识解机制对中国古诗英译的指导价值
  1.翻译美学关照下背景和视角对中国古诗英译的指导价值。翻译美学认为翻译是译者和作者以及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对话。对于译者来说,译文充分体现着作者内心的想法。译者和作者关注的主要内容都是文本。透过与作者在文本层面上的对话,译者能够更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并进行再创造。因此,通过识解机制中语境的运用以及视角的选择,能有效地让译者移情入原作,透过正确的视角,有效地理解具有千百年历史的中国古诗,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下面以贺之长的《咏柳》及其英译版本为例来阐释识解机制对译者审美活动的影响。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Jade-1ike weeping willow looks 1ike a beauty’s figure; Its slender twigs are green ribbons of beauty’s skirts.Who on earth cuts out the thin leaves on the osiers? The early spring’s breeze seems to play the roles of shears.
  一By Lin Kezhang
  译语语境对源语文本的认知语境的认同性是指源语文化意象及其表达都能在译语语境得到认同,即在功能上与源文化相关的语境特征能建立在译语语境中,为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所接受。这种映射认同性生成的理据是文化间的共性、趋同性和兼容性。一种来自异域的文化意象只要透过译者的译文深入进译语的语境并为其读者所接受,这种文化意象便成为了一种共享的文化符号。
  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认知语境的趋同度越大,翻译越能顺利进行;反之,如果三者之间认知语境趋同度很小,翻译则会受到影响。因此,译者通过对语境以及视角的正确选择,可以将源语文化移植在译语文本中,从而保全原文化的意象功能。在文化问的共性、趋同性和兼容性的映射下,译语读者便可依靠其认知语境激活记忆中的有关心理图式,对空缺的意义进行补缺,解读移入的文化意象,做出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语境假设,获得相同或相似的审美效果。
  2.翻译美学关照下突显对中国古诗英译的指导价值。“突显”是指在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在认知语言学中,突显就是指对语言所传达信息的取舍和安排。突显原理的基础是因人们在观察事物时视角或注意力的不同,而在认知辖域中选择不同的部分作为突显对象。因此,视角、注意力和辖域是体现突显的重要参数。突显不同,语义联想不同,省略可以使人根据自身文化背景突显出不同的事物,对诗歌有不同的理解。在认知语言学中,图形和背景是反映突显的主要运作机制,其中背景常被看作参考点为其突显对象提供视角平台、位置和方向,起到突显图形的作用。而这样的背景往往处于隐伏或省略状态,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来理解。诗歌的重要特征是用词凝练,含意深远,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会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激活点,而这些点足以触动读者头脑中的概念系统,从而在头脑中将这些概念形象化、理化,使得这些激活点得以突显,突显部分可以看作图形。   因注意力的不同在认知辖域中选择的突显对象不同,读者需要动用较多的认知运作理解其含意,填补大量缺省信息,不同读者对缺省信息的增补也不同,从而多面解读诗歌。此外,在诗歌中常常会出现连词助词的省略现象,这就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诗意联想空间。在认知域中所选择的突显对象不同,在读者头脑中建立的意象也完全不同;联想省略不同,在人脑之中所呈现的图形也不同,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不同。
  下面以著名的元曲《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本为例,探讨突显对于中国古诗英译的省略及意境重现的指导意义。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Tune:Tian Jing Sha
  By Ma Zhiyuan
  Withered vines hanging on old branches,Returning crows croaking at dusk.A few houses hidden past a narrow bridge,And below the bridge quiet creek running.Down a worn path,in the west wind,A lean horse comes plodding.The sun dips down in the west,and the lovesick traveler is stil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丁祖馨、Burton Raffel译
  作者使用了一组形象的可感知的意象群,省略了所有语法连接成分,省略了所有的背景,即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意象简单并置,这种在秋天里可能出现的景物都得以聚焦突显,透过这种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广阔想象的天地。读者可能因此而联想出一幅幅美妙而形象的秋景。再看译文,前四句模仿汉语的表达方式,一反英语句法,为典型的片语(fragment),对应原文的物象累加而成的“形美”与“意美”,符合源语审美及修辞立意,而且韵律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兼具了“音美”,不失为中诗英译的佳作。
  四、结语
  识解机制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关键认知方式,能够解释若干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本文作者通过将识解机制引入翻译美学中,从背景、视角及突显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理论指导作用,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有效地拓展了翻译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对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W.1987a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大容量、高效率的变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网络”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文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更有利于提高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积累、体验和运用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基于递进式阅读理念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绘本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绘本教学 递进式阅读 语言运用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以知识积累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逐渐被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模式所取代。绘本,以其图画、文字、故事紧密结合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是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较好的辅助材料。基于“递
【摘要】该文选取理雅各和翟里斯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对比,参照赖斯《翻译批评——其潜能与局限性》,尝试围绕理解、语体、句法,指出典籍英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庄子》对比分析 典籍英译 翻译原则  【Abstract】This paper ha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egge’s and Giles’s.Centeri
今天,我们参加了北京展览馆的城市科学节,感受到奇妙的科学世界.这里有神秘的指纹、有趣的木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测量维生素多少”的英国皇家化学馆展项.rn一进去,我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自然延伸和拓展。大量的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成为了语文老师们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阅读也自然成了小学语文教师
晨风迎面吹来,像一只大手抚摸着我们。刚刚苏醒的小草,在风中跳起了舞蹈,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纷纷从叶片上滚落下来。一片片树叶伸了伸懒腰,吮吸一颗颗清凉的朝露,然后像小姑娘
期刊
期刊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信息化的爆炸式发展,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而在英语的学习中,阅读理解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阅读教学在高中的教育中也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