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听障儿童词汇量少、语法知识有限、语言不丰富、不完整甚至不准确,教师应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榜样,让听障儿童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学会倾听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认真倾听可以促进他们理解语言,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倾听;规范化的语言;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49-01
集体课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儿童的年龄、身心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儿童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集体课教学活动是听障儿童掌握信息、学习知识与技能以及交流的主要阵地,可以让听障儿童获得知识,提升经验,丰富语言,促进听障儿童可持续发展。在集体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听障儿童语言的发展,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语言氛围,减轻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的压力
每个听障儿童的听力程度、语言水平及个性心理都不同,接受能力、学习优势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对个体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听障儿童,教师可采用引导的方式,如提供适当的表达机会、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引导鼓励他们表达。教师为听障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可以减轻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压力,让听障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二、創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让听障儿童敢说、想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正确把握有利于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各种因素,制订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一)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为听障儿童创设各种语言环境,以鼓励的方式让听障儿童产生说的欲望。
(二)为听障儿童提供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其大胆表现的欲望。教师要给听障儿童提供练习说话的机会,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听障儿童的发音、用词、句型、语法,帮助其正确表达思想,促进语言发展。每周一可以《我的周末》为话题让儿童讲述周末都去哪儿了,干什么了?看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经历和收获?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同伴和老师听,其他的同伴在听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语言,获取了知识。
(三)让听障儿童在会说、敢说、想说的基础上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明白。讲述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语言教育活动,是培养儿童独立思考,提高讲述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应鼓励听障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培养听障儿童独立思考、完整表述的意识,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
语言训练无处不在。语言训练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每个领域的活动中学习语言。教师要引导听障儿童仔细观察生活,结合实际,精心准备,通过示范、提示,教会听障儿童语言表达的方法,充分调动听障儿童多种感官,观察思考。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掌握提问技巧,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
提问是教师和听障儿童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也是激活、拓展听障儿童思维,发展听障儿童语言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低效提问,应站在听障儿童的角度设计问题,具体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提问应具有引导性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经常会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这种提问过于简单,听障儿童会机械、不加思索地回答;过于复杂的问题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从而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提问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层次性、渐进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二)提问要具有想象力教师要设计有一定趣味和悬念的问题,使听障儿童处于探索状态。教师要抓住有利于听障儿童想象的因素,引导听障儿童积极思考,扩展想象,从而促进语言发展。
(三)问题要有开放性“思”源于“疑”。思维的核心是创新。学习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听障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听障儿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听障儿童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教学不应只重视是否有正确答案,还应重视思考过程,让听障儿童在分析、讨论、争辩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听障儿童语言的源泉。它不仅给予多种信息和刺激,还可以促进语言交流。因此,教师要将听障儿童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丰富其生活经验,使听障儿童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孩子才会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教师可每学期为听障儿童安排实践活动,如去动物园游园、去公园体验四季、去快餐店吃汉堡,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实践中让听障儿童认识事物,并让其谈论所见所闻及感受等。
六、养成聆听习惯,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听障儿童词汇量少、语法知识有限、语言不丰富、不完整甚至不准确,教师应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榜样,让听障儿童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在教学中可采用一看、二听、三讲的教学方法。一看,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内容引导听障儿童观察,同时教会孩子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二听,是指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引导听障儿童聆听。教师在讲述时要给孩子留有发挥和扩展的余地。三讲,是指让听障儿童在看、听的基础上学会用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讲述。
学会倾听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认真倾听可以促进他们理解语言,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集体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调整自身角色。教师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更是良好教学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引导者。只有这样,听障儿童才能学到有意义的语言,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倾听;规范化的语言;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49-01
集体课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儿童的年龄、身心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儿童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集体课教学活动是听障儿童掌握信息、学习知识与技能以及交流的主要阵地,可以让听障儿童获得知识,提升经验,丰富语言,促进听障儿童可持续发展。在集体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听障儿童语言的发展,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语言氛围,减轻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的压力
每个听障儿童的听力程度、语言水平及个性心理都不同,接受能力、学习优势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对个体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听障儿童,教师可采用引导的方式,如提供适当的表达机会、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引导鼓励他们表达。教师为听障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可以减轻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压力,让听障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二、創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让听障儿童敢说、想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正确把握有利于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各种因素,制订合理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一)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为听障儿童创设各种语言环境,以鼓励的方式让听障儿童产生说的欲望。
(二)为听障儿童提供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其大胆表现的欲望。教师要给听障儿童提供练习说话的机会,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听障儿童的发音、用词、句型、语法,帮助其正确表达思想,促进语言发展。每周一可以《我的周末》为话题让儿童讲述周末都去哪儿了,干什么了?看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经历和收获?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同伴和老师听,其他的同伴在听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语言,获取了知识。
(三)让听障儿童在会说、敢说、想说的基础上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明白。讲述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语言教育活动,是培养儿童独立思考,提高讲述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应鼓励听障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培养听障儿童独立思考、完整表述的意识,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它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
语言训练无处不在。语言训练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每个领域的活动中学习语言。教师要引导听障儿童仔细观察生活,结合实际,精心准备,通过示范、提示,教会听障儿童语言表达的方法,充分调动听障儿童多种感官,观察思考。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掌握提问技巧,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
提问是教师和听障儿童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也是激活、拓展听障儿童思维,发展听障儿童语言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低效提问,应站在听障儿童的角度设计问题,具体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提问应具有引导性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经常会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这种提问过于简单,听障儿童会机械、不加思索地回答;过于复杂的问题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从而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提问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层次性、渐进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二)提问要具有想象力教师要设计有一定趣味和悬念的问题,使听障儿童处于探索状态。教师要抓住有利于听障儿童想象的因素,引导听障儿童积极思考,扩展想象,从而促进语言发展。
(三)问题要有开放性“思”源于“疑”。思维的核心是创新。学习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听障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听障儿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听障儿童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教学不应只重视是否有正确答案,还应重视思考过程,让听障儿童在分析、讨论、争辩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各种环境,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听障儿童语言的源泉。它不仅给予多种信息和刺激,还可以促进语言交流。因此,教师要将听障儿童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丰富其生活经验,使听障儿童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这样孩子才会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教师可每学期为听障儿童安排实践活动,如去动物园游园、去公园体验四季、去快餐店吃汉堡,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实践中让听障儿童认识事物,并让其谈论所见所闻及感受等。
六、养成聆听习惯,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听障儿童词汇量少、语法知识有限、语言不丰富、不完整甚至不准确,教师应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榜样,让听障儿童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在教学中可采用一看、二听、三讲的教学方法。一看,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内容引导听障儿童观察,同时教会孩子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二听,是指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引导听障儿童聆听。教师在讲述时要给孩子留有发挥和扩展的余地。三讲,是指让听障儿童在看、听的基础上学会用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讲述。
学会倾听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认真倾听可以促进他们理解语言,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集体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调整自身角色。教师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更是良好教学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引导者。只有这样,听障儿童才能学到有意义的语言,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